共找到51條詞條名為張建的結果 展開
- 北京張建魚鱗病研究院院長
-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
- 博樂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黃岡市黃州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 原臨夏回族自治州副州長
- 原安徽宣城地委書記
- 四川省阿壩州人大常委會秘書長
- 中鋁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
- 河南省焦作市馬村區區長
- 山西省安澤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名譽院長
- 西南空管局副局長
- 四川省崇州市王場鎮黨委委員、副鎮長
- 男歌手
-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 冶金工業部天津地質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 東海艦隊航空兵副參謀長特級飛行員
-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 太倉市城市照明管理處主任
- 東南大學教授
- 北京林業大學原副校長
- 國民政府中將軍醫總監
- 滁州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 景德鎮柴燒手藝人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人員
- 北京兒童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
- 設計師
- 畫家
- 射擊運動員
- 河南報業集團原董事長、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
- 攀枝花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副支隊長
- 江油市食葯工質局青蓮所副所長
- 中央文史館畫院研究員
- 《菲常故事》中的人物
- 浙江農林大學工程學院副研究員
- 北京工業大學軟體學院副教授
-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
- 阜陽師範學院教師
- 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 武術童星
-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作者
- 宿遷市沭陽縣悅來九年制學校人員
- 石林彝族自治縣消防救援大隊鹿阜消防救援站站長
- 勞動模範
- 西南大學副研究員
- 畢節市七星關區拱攏坪國有林場員工
- 西華大學圖書館工會主席
- 北京首鋼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部門總經理
- 編劇
- 徐州市銅山區公安局交警大隊輔警
張建
原臨夏回族自治州副州長
張建(1878~1958),字質生,號梅林,住臨夏市光華路。祖居陝西,元末遷居狄道,清乾隆時徙居河州。曾祖父張奉明,曾隨朱貴守衛大寶山負傷,后升任洮岷協副將,戰歿於果岔。祖父張秀,襲雲騎尉世職,戰歿江南。父張大元,仍襲武職,任大通營游擊。
目錄
質生少時隨父任所讀書,父亡歸里。光緒二十三年(1897)中秀才,應循化參將之聘教其子。后至趕坡、唐汪川、蒙城教義學。知州楊增新選優秀生員入署衙讀書,質生亦入選,並與鄧隆等賃顯慶寺僧舍,攻讀學業。光緒三十三年(1907)游幕四川之新寧、打箭爐、南充等地,為縣令王典章、鄧隆佐助兼課子弟。
辛亥革命后返回甘肅。民國元年甘肅省臨時議會成立,質生任秘書課長。次年,應寧夏護軍使署馬福祥之聘,任寧夏護軍使署副官長,後任綏遠都統署參謀長、綏遠墾務會辦、歸綏清理地畝局長、綏遠煙酒事務局長等職。後任北京政府臨時參政院參政等職。鑒於軍閥混戰,時政腐敗,民國15年辭官回蘭州,居家不出。
民國17年,馬仲英與國民軍戰於河州城,次年時逢大旱,天災人禍,鄉里塗炭。質生與鄧隆聯合旅蘭同鄉積極募捐,出任甘肅賑務會委員,奔走呼籲,以資助逃難至蘭州的災民返鄉。並同鄧隆到臨夏調查災情,組織發放賑款,掩埋餓殍。外逃難民上庄后,無籽缺種,省政府聘請質生偕委員魯光華到臨夏、寧定、臨洮等縣與當地回漢知名人士協商,調劑發放籽種,適時下種。
民國19年,與宣撫使馬麟同往臨夏地區撫慰。抗日戰爭爆發后,質生攜眷回臨夏,與地方人士創辦私立興華小學,首任董事長,還籌辦臨夏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和治理大夏河事業,均末如願。
1949年8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臨夏,質生偕同各族各界人士前往大夏河橋頭熱誠歡迎解放軍入城。同月,被任命為臨夏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1952年參加甘肅少數民族參觀團赴北京觀禮,返臨后,由政務院任命為臨夏專署副專員。還先後任甘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臨夏專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臨夏專區土地改革委員會。並被選為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屆代表。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選任副州長。在任期間雖年事已高,仍致力於臨夏建設。
1958年9月3日,張質生在家病逝。中共臨夏州委在輓詞中給予“熱愛共產黨、熱愛人民革命事業,在加強民族團結和各項社會主義事業中貢獻了很大力量”的評語。
質生擅長詩文,著有《退思堂詩集》42卷,《退思堂文稿》16卷,《枹罕碧血》2卷。參加土改賦詩百餘首,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曾作長歌祝賀。
質生好讀書,喜收藏,平生薪資所得,悉購圖書字畫。積書5000冊,藏字畫等文物500餘件。於1966年10月,由其子張思溫主動捐獻,現存甘肅省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