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楫

於楫

於 楫1932年7月生,陝西三原人,本名孫振華,著名農業學家、教育家,山西運城農學院高級講師、研究員。

擔任職務


於楫
於楫
全國生態農業學會理事、全國生態農業科研協作組組長、山西省生態學會主要發起人、民盟山西省省委委員,運城地區(現運城市)科協學術委員、運城地區人大常委委員。
1932年7月生,漢族,山東人。曾在黃埔軍校學習,1949年參加解放軍,1955年河北農大農學系畢業,分配山西運城農校(現運城農學院),任高級講師和農業一體化研究所研究員,《河東農業科技》主編。1994年曾受邀參加在英國曼徹斯特舉辦的國際生態學會第六屆代表會。

學術概況


代表著作:《耕作學》、《作物栽培學》、《生態農業》(教材)等。
學術論文:“從閆趙村農桐林網工程看生態經濟效益”、“生態農業將掀起八億農民的綠色革命”,獲優秀論文一等獎。“河東生態農業建設”評為“八五”科技成果,中國生態學會編入《走向二十一世紀中國生態學》。
山西農業大學運城農學院教授兼全國生態農業學會理事、中國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員、山西民盟省委委員、河東生物學技術研究所所長、《河東農業科技》主編,市人大常委,民盟省委委員。世界名人研究院院士兼高級研究員。1955年7月畢業於河北農業大學農學系。1949年12月入伍,在川西軍區18兵團二團二營任文化教員,教唱革命歌曲,教戰士學讀報刊、文件,以多求實,為發揚革命軍人的光榮傳統,緊抓科研,鑽研業務,創新發展,多作貢獻。至今從事教學科研已50年,50年來深受師生愛戴,始終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1981年主動擔任農學院英語教學完成計劃,當選為模範教師。1984年給18個鄉鎮傳授棉麥高產技術,聽眾達3萬多人,實現了優質高產。當選為市人大常委以來。被省農牧廳評為全省農牧系統優秀教師。為提高教學,著有《耕作學》、《作物栽培學》、《生態農業》等教材,認真搞科研,發表學術論文、譯文65篇。無愧於“三個代表”楷模的光榮稱號。指導閆趙村300畝棉田一播全苗,由平均畝產50千克提高到125千克。1900多畝小麥由平均畝產200千克提高到400千克,領導全村林網化建成生態村。撰寫的《河東生態農業建設》被評為“八五”科技成果。《建立清潔食物生產系統勢在必行》在西部理論與發展中榮獲特等獎,《21世紀持續農業的生態工程》獲全國一等獎,《生態農業將掀起八億農民的綠色革命》、《為華夏農田剪裁綠裝》在世界華人交流協會和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主辦的國際交流評選活動中榮獲國際優秀論文獎。應夏縣邀請,講授耕作學、栽培學,使生態農業產生良好效果,迎來青年突擊手會在夏縣召開。1994年春接到國際生態學會來電,論文《農業生態工程》當選,被邀請到英國曼徹斯特參加第六屆國際生態學代表大會。2003年12月25日接到軍旅豐碑證書,刻有其名字的“軍旅豐碑”與革命聖地“西柏坡紀念碑”矗立在太行山峰巒之間。退休后提出,小車不倒只管推,老當益壯獻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