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佛鎮
西佛鎮
徠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西佛鎮地處遼河西畔,位於縣城東北10公里處,沈盤公路、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電高速氣化鐵路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是商賈聚集、客旅必經的主要集鎮。
全鎮總流域面積118平方公里,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27994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以漢族為主,有回、滿、蒙古、朝鮮和錫伯等5個少數民族。
西佛古稱西佛牛錄。后金時徠,為抵禦明兵,曾駐兵於遼河兩岸,設“牛錄”為其軍政合一的基層組織。“西佛”為當時的首領姓名,合稱為西佛牛錄。解放后,為稱呼上的簡便,簡稱西佛。
鎮政府駐西佛,轄才文、阿拉河、幸福、大紅旗、小紅旗、紅廟子村、東佛、新立、達連泡13個行政村,116個村民組。
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1.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3.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實現2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874元,連續兩年位居全縣第一。
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工業經濟規模不斷狀大,全鎮共有工業企業108家,在台安萬泰有限公司、星河肉禽有限公司、英達禽羽有限公司、台安奧科飼料有限公司等工業企業的牽動下,以“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形成了農業服務工業,工業反哺農業的良性循環。2007年全鎮工業生產總值實現11億元,帶動農戶4000餘戶,提供就業崗位2000餘個,形成了醬菜加工、飼料加工、禽類製品加工、白酒釀造、大門鐵藝、手工藝品加工六大工業主導產業,主要產品有:出口醬菜、肉雞製品、白酒、飼料、鐵大門、柳編製品等80餘個品種。醬菜製品已出口韓國,柳編製品已出口至美國等多個西歐國家。
全鎮有耕地9萬畝,林地4.5萬畝,森林覆蓋率40%,常年糧豆總產量達4萬噸。西佛鎮不斷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優質米、淡水魚、大蔥、黃牛、生豬、肉食雞、瓜果等8大生產基地,並成功打造了小紅旗棚菜,才文西甜瓜,阿拉河大蔥、大紅旗生豬養殖、西北肉雞養殖等五個農業設施專業村屯。並以專業村屯為依託,承建各類種養牧業小區13處,各類種養基地23處,全鎮棚菜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各類生畜年出欄量達到3萬頭,禽類出欄400萬隻;小紅旗綠茄、西紅柿、才文西甜瓜、阿拉河麥復蔥已取得省級無公害食品認證,已成為該鎮農產品知名品牌。
西佛鎮黨委、政府把目光聚集在加快農業經濟發展、構建產業化格局上。以基地建設為重點,以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支撐,促進種養加、貿工農、產供銷農業產業化良性互動局面的形成。全鎮有淡水魚放養水面積2800畝。爭取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專項等各類資金2000多萬元,圍繞京沈、沈盤兩路建成了4萬畝省級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各類種養基地13處、3.5萬畝,其中,集約化育苗基地發展到120畝,棚菜基地、麥復蔥基地經過省、市、縣技術監督部門檢測,產品分別達到無公害食品及綠色食品標準,麥復蔥基地在全縣率先進入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本著“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引導農民依託村兩委或龍頭企業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一是成立農民經紀人協會。全鎮有種植、養殖、加工等經紀人協會8個,經紀人數量達500多人。二是成立專業合作社。西佛鎮於2004年9月在小紅旗村成立了全縣第一個“果蔬生產專業合作社”,首創了“村兩委+合作社”模式,經過運作,發展態勢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提高。成功打造了小紅旗棚菜、才文西甜瓜、新立大蔥、東佛鐵藝、大紅生豬、西佛黃牛、姜荒肉雞、幸福毛衫、達連柳編等9個專業村屯。初步形成了棚菜、大蔥、西甜瓜、出口蔬菜、養殖等五大農業主導產業。
堅持經濟搭台,文化唱戲的原則,全鎮共建文化廣場7處,文化大院19處,圖書室19處,老年活動室19個,並新建小學、初中教學樓,完善了鎮內三所小學的三校合一,全鎮新“三室”普及率達到60%,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老師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化,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
全鎮醫療參合率達到100%,農村低保戶達到提標擴面,最低生活保障對象達到950人,為農村低保戶修建房屋57戶,改造了西佛敬老院,使敬老院達到省級標準,真正實現了“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西佛鎮基礎設施優良,環境優美。鎮區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人口6000人。境內河流縱橫,林木茂密,始建清乾隆43年(1770年)的福隆寺,經兩期工程復建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