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香科柑橘屬植物

櫞,又名枸櫞,為芸香科柑橘屬植物。是植物香櫞和藥材香櫞的統稱。植物香櫞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植物,生於海拔350米到1750米的高溫多濕環境。雲南西雙版納的闊葉林中,有處於半野生狀態的香櫞。中藥材香櫞是植物香櫞和同屬植物香圓的成熟果實。

形態特徵


不規則分枝的灌木或小喬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紅色,莖枝多刺,刺長達4厘米。單葉,稀兼有單身複葉,則有關節,但無翼葉;葉柄短,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3-6厘米,或有更大,頂部圓或鈍,稀短尖,葉緣有淺鈍裂齒。總狀花序有花達12朵,有時兼有腋生單花;花兩性,有單性花趨向,則雌蕊退化;花瓣5片,長1.5-2厘米;雄蕊30-50枚;子房圓筒狀,花柱粗長,柱頭頭狀,果橢圓形、近圓形或兩端狹的紡錘形,重可達2生長繁殖000克,果皮淡黃色,粗糙,甚厚或頗薄,難剝離,內皮白色或略淡黃色,棉質,鬆軟,瓢囊10-15瓣,果肉無色,近於透明或淡乳黃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氣;種子小,平滑,子葉乳白色,多或單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枝廣展,有短硬棘刺。葉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8-15厘米,寬3.5-6.5厘米,頂端鈍或短銳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鋸齒;葉柄短,無翅,頂端幾無關節。花序為總狀,生於葉腋,花常單性;雄花直徑約3-4厘米,內面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30枚以上;子房上部漸狹,10-13室,花柱有時宿存。果實卵形、矩圓形或近球形,長10-25厘米,頂端有1乳頭狀突起,檸檬黃色,果皮粗厚而芳香。我國長江以南均有栽培;印度,緬甸至地中海地區也有。果皮和花、葉均含芳香油;果皮供藥用。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怕嚴霜,不耐嚴寒。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栽培為宜。

生長繁殖


播種繁殖:香櫞樹播種繁殖通常於10月選成熟果實,切開取出種子,洗凈,晾乾,隨即播種,或將種子用濕沙層積貯藏,春季播種。按行距30厘米開條溝,將種子均勻播人,覆土,澆水,培育2~3年定植。
扦插繁殖:香櫞樹扦插選2~3年生枝條,除去棘刺,剪成18厘米左右的小段,在春季高溫高濕季節扦插。按行距30厘米開條溝,株距12厘米,斜插,將插穗露出地面1/3,覆土,壓緊,澆水。培育1~2年定植。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

香櫞樹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5~9月施人畜糞為主,亦可追施稀液餅肥。冬季增施過磷酸鈣,可行開溝環施。修剪要剪去徒長枝、過密枝。結果期要插設支柱。

合理施肥

香櫞樹第1次施肥在現蕾前,第2次施肥在夏至后,第2次肥料也可用250克尿素加500克過磷酸鈣混合加水100倍,採用噴霧器進行一次根外追肥,促進植株的旺盛果實的壯大。

病蟲防治

香櫞樹病害有煤煙病為害葉、枝稍、果實。蟲害有吹棉介殼蟲,可用天敵大紅瓢蟲防治。亦可噴松脂合劑,冬季稀釋8~10倍,夏季稀釋20倍液。此外,還有天牛、紅蜘蛛、蚜蟲等。

主要價值


利膈止嘔

香櫞既行氣舒肝,又可利膈止嘔、常用於肝胃不和之嘔吐及乾噦。因肝鬱不舒、橫逆犯胃、故見噁心暖氣、胸悶脘痞、嘔吐時作,但吐出物量不多,胸脅疼痛、口苦,苔黃、脈弦,若情緒波動時,則嘔吐癥狀加重,《本草通玄》曰:“理上焦之氣、止嘔逆”。故用本品治療本症。

和中化痰

香櫞味辛苦性溫,辛能行散、苦能燥濕、溫能通、故有燥濕化痰之功,主要用於痰濕壅盛之咳嗽痰多,此證咳由痰致,痰出即咳止,伴胸脘脹悶,飲食。

疏肝理氣

香櫞皮氣芳香味辛而能行能散,苦能降逆,有疏肝理氣、和中止癢之功,用以治療胃痛脹滿、胸悶、脅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