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頭鄉
岔頭鄉
岔頭鄉位引於洪江市北部,沅水北岸,與安江鎮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為東經110°~110°15′,北緯27°20′~27°29′,東接茅渡鄉,南面和東面臨安江鎮,西、北均與省級旅遊度假區黃岩接壤,處於“中華第一旅遊走廊”黃金帶上,總面積114.50平方公里,距市治黔城58公里。民國時期設茅壠鄉,新中國成立后隸屬硤洲區,1 956年撤區成立岔頭鄉人民公社,1983年撤公社設岔頭鄉人民政府至今。
該鄉轄竹山園、岩里、杉木田、新江、沅江、繁溪、雞公坡、大年溪、大沅、黃雙坪、雙松、高坡、胡家、羊坡、陶家、水尾16個行政村,153個村民小組,4758戶,總人口1604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47人。人口出生率8.39‰,自然增長率3.87‰。
該鄉南北寬2 5公里,東西長24公里,境內主要高山有紅岩屋、中坳、扁擔形等,平均海拔600米,最高峰海拔1130米,最低處13 8米,相對一高度1000米;山脈趨向從北至南由高而低,山勢險峻,地形複雜,起伏多變,孕育出大量山間盆地、台地、階地、溪流、水潭、瀑布,群山疊嶂、山巒逶迤、溝谷縱橫。
該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左右,年降水量1374毫米。
該鄉有耕地而積11387畝,林地而積150000畝,森林覆蓋率達8 5%,活立木蓄積量1 4萬立方米,有用材林60000畝,經濟林20000畝,楠竹l352畝。該鄉水能資源豐富,有大小、溪流6條,最終匯聚3條注入沅水,可探明蘊藏水能5000Kw,有小型水庫1l座,總蓄水裡1200萬立方米。水庫主渠道25公里。
該鄉礦藏豐富,已探明的有鈾、硫、鐵、煤、金、釩等。
該鄉主要農業為糧食和柑桔。名特優產品有香柚、核桃、天麻、無核椪柑等。2002年該鄉糧食總產量6649噸,比1998年減少11%。2002年柑桔2600噸,是l998年產量的1.11倍。牲畜出欄13200頭,家禽出籠9.8萬羽,水產品85噸。西瓜年產990噸;藥材生產面積l 3 00畝,年產400噸,花卉110畝,以雞公坡村樹樁和大年溪村花卉盆景為主。農業總產值2114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l573.8元。
2002年,全鄉有鄉鎮企業50個,從業人員421人,總產值123 8萬元,個體經濟戶440戶。
該鄉因沅水阻隔,陸上交通較閉塞,安岔公路建成匿車后,十分便利,與320國道相接,直達上瑞高速:周邊有公路與懷化、中方相通,境內自成公路網路,村村通公路,有村組公路3條,里程124公里。該鄉通訊較發達,竹山園、杉木田、岩里、羊坡等7個村通了程式控制電話,開通550門國際國內程式控制電話和移動通訊電話,用戶普及率43%。
該鄉有圖書活動室1個,藏書17320餘冊,有中學1所,中心小學l所,村小學l0所。有教職員工ll4名。2002年,在校中、小學生1783人,比1998年減少109人。有1個科協組織,重點實施了反季節蔬菜、中藥材、無公害無核碰柑等科技項目。該鄉有衛生院1所,村務醫室12個,醫務人員48人,衛生技術人員15人,病床16張,添置B超、3套高級防菌服等。
高廟遺址
該鄉有新石器時期高廟遺址、清代“鄉村民居群”、楊氏宗祠(已故原國家主席楊尚昆之祖輩尚屬此祠)等人文景觀,有天然河濱草場、“釣魚佳境”、龍岩江神奇峽谷等自然景觀,是考古、休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高廟遺址”、楊氏宗祠分別是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