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門

獨立門

獨立門(朝鮮語:독립문)是位於韓國首都首爾西大門區峴底洞獨立公園裡面的一座大門式建築,是首爾市重要的名勝古迹之一。原址是朝鮮王朝迎接中國明朝清朝使節的“迎恩門”。1896年,朝鮮愛國組織“獨立協會”為了慶祝朝鮮脫離中國獨立,遂在這個象徵事大主義的場所修建了獨立門,修建獨立門的資金全部是由於國民捐獻的。歷時一年竣工。1979年將獨立門向西北移動70米,搬到現在的位置。

建築外觀


獨立門夜景
獨立門夜景
乍看獨立門不禁讓人想起了法國巴黎的凱旋門,因為它模仿了巴黎凱旋門的建築式樣。獨立門坐西朝東,是用約1850塊花崗岩砌成的,高14.28米,長7米,寬11.48米,下面有道路通行。
獨立門兩側分別使用漢文和韓文寫有“獨立門”字樣,兩側畫有太極旗。其中韓文在東側,漢文在西側,東側是獨立門的正面,此種設計既是表明了韓國和中國的不同地理位置,也意在將韓文的地位置於漢文之上,凸顯“獨立自主”的建築寓意。
在獨立門左邊內側有通向屋頂的台階。周圍種有韓國國花木槿花。獨立門附近有附屬建築獨立館。圍繞獨立門還修建了道路和立交橋,坐在車上就可以一覽獨立門的風采。

歷史沿革


前身

原迎恩門
原迎恩門
獨立門的前身是“迎恩門”,是朝鮮王朝專門為了迎接明王朝使節修建的一座中式牌樓。始建於1407年(朝鮮太宗七年),位於漢城敦義門(西大門)外,是慕華館(中國使臣館)的附屬建築,初稱“迎詔門”,又稱“延詔門”。但是初建時形式很簡略,只是一座規模很小的紅門,連匾額都沒有。朝鮮中宗年間,在權臣金安老的建議下進行改修,並在1537年正式將“迎詔門”之匾額掛於其上。1539年,明朝使臣薛廷寵來到朝鮮,他認為:“所迎有詔、有敕、有賞賜,而名以‘迎詔’,似偏矣!”於是題寫“迎恩門”三字,作為該門的新名稱。後來,迎恩門在壬辰倭亂時被毀,重修后明朝使臣朱之蕃於1606年(朝鮮宣祖三十九年)重題“迎恩門”匾額,掛於其上,此後該門沿用了近三百年。
朝鮮王朝是中國明朝和清朝的屬國,奉行事大主義外交政策。迎恩門就是朝鮮國王親自出城“迎敕”(迎接中國敕使)的地方。中國使節來朝鮮必須從此門下通過,接受朝鮮國王盛大的“郊迎”儀式。迎恩門旁邊還修有迎接中國使節的國賓館,名為“慕華館”。因此迎恩門是朝鮮作為中國藩屬國的象徵之一。

建造

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后,朝鮮廢止了與清王朝的宗藩關係;1895年1月7日頒布《洪範十四條》,正式宣布脫離中國獨立。1895年2月,作為藩屬國恥辱標誌的迎恩門被朝鮮政府拆毀,只剩下兩個石柱子。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被迫在1895年4月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放棄對朝鮮的宗主權。
剛落成的獨立門、獨立館及迎恩門柱礎
剛落成的獨立門、獨立館及迎恩門柱礎
1896年4月,著名開化派人士徐載弼創辦《獨立新聞》,展開啟蒙活動,鼓吹民族主義,曾發表社論主張建立“獨立門”這種國家的“象徵性建築”,並指出“他國於戰爭中取勝或國家在重大慶事之際,在適當場所建立門或碑,則是常見的風俗。意在人民看見這樣的門或碑時,便意識到本國的權利、名譽和尊嚴,以期後生永誌不忘,亦可讓外國人看到本國人民的愛國心”。1896年7月,徐載弼及朝廷大臣安駉壽、李完用等30多人在漢城創建了“獨立協會”。獨立協會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決定在迎恩門原址上修築獨立門,並為此向全體國民募捐。獨立協會旨在消泯朝鮮王朝事大外交的歷史遺物,以此“洗舊日之恥辱,作後人之標準”,“廣告朝鮮之獨立於世界”。漢城市民踴躍參與,紛紛獻納義捐金。另外王太子李坧特賜1000元,以示資助;獨立協會的發起人等政府高官共獻納510元。1896年11月21日,獨立門工程正式開工,並於當天下午2時30分舉行盛大的奠基儀式,獨立協會邀請了政府高官、各國駐朝外交官、學校教員、社會知名人士共計5000多人,呈現出“敦義門西郊車騎雲集,老弱提攜人山人海”的場面。在飄揚的太極旗和萬國旗下,由培材學堂學生演唱了《朝鮮歌》、《愛國歌》、《獨立歌》、《進步歌》等慶祝歌曲,然後由獨立協會會長安駉壽、顧問徐載弼、外部大臣李完用、漢城府判尹李采淵等先後發表了題為《永久保持獨立之方法》、《我國之未來》等演講。獨立門由俄國建築師士巴津(Середин-Cабатин)設計,韓文和漢文的匾額均由李完用(一說金嘉鎮)題寫。值得一提的是,在獨立門的建築過程中,獨立協會還特地雇傭了中國勞工,對此獨立協會領導人尹致昊這樣解釋道:“大量中國工人在獨立門工地勞作,這個簡單的事實代表著多麼大的歷史變遷啊!”

竣工

1951年1月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攻入獨立門
1951年1月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攻入獨立門
一年後,即1897年11月20日,獨立門宣告竣工。此時的朝鮮王朝已經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在修建獨立門的同時,獨立協會還將慕華館改建為“獨立館”,作為獨立協會的會館;還在周邊的空地上修建獨立公園,與獨立 門、獨立館形成三位一體的建築群。史料記載獨立門落成時的情況:“半島江山,自白頭山至漢拿山,自鴨綠江洛東江,數千年來所謂事大恥辱一洗凈盡。當時情況,人人肩臂欲與獨立門爭其高,人人胸襟欲與獨立館較其廣。”反映出獨立門的修建對於朝鮮人民族主義的覺醒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足見獨立門對於朝鮮民族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1963年1月21日,獨立門被韓國政府指定為史跡第32號。1979年進行整修,將獨立門移動到原址西北方向70米處。2009年10月28日,西大門獨立公園改造工程完成,獨立門、獨立館、迎恩門柱礎、獨立公園、西大門刑務所等歷史遺跡構成了一個整體。獨立門也開始對一般民眾開放。
1984年,韓國KBS電視台曾播出大河劇《獨立門》,講述獨立協會時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