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失蠟法的結果 展開

失蠟法

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

失蠟法 (lost wax method) 或稱失蠟澆鑄法,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生產工藝。目前它仍然是用來呈現金屬製品最精美細節 (exquisite detail) 的方法。這類製品往往由於設計十分繁瑣 (complexity of design),難以製造。失蠟法可以使任何金屬能夠完整而忠實地 (fully and faithfully) 重現其蠟模的樣貌。因此,時至今日這種方法仍然被廣泛採用 (employed) 於雕塑、珠寶加工、牙科 (dentistry) 及工業復原等領域 (area)。失蠟法要求十分苛刻 (demanding) 而且成本高,但它卻把成品的精美與獨創性作為給予工匠 (artisan) 的回報 (rewards)。

簡介


失蠟法也稱“熔模法”,是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熱烘烤后,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熔液,便鑄成器物。以失蠟法鑄造的器物可以玲瓏剔透,有鏤空的效果。
中國失蠟鑄造技術原理起源於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見於商代中晚期,這種技術在無范線失蠟法出現之後逐漸消亡。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尊、盤,是中國所知最早的失蠟鑄件,時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紀。

歷史沿革


脫蠟法在中國的歷史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最早採用脫蠟法鑄造的青銅器是楚共王熊審盂,此外,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中期雲紋銅禁和隨州擂鼓墩出土的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青銅盤尊也是失蠟法製作的典型器物。
經漢唐到明清,失蠟法被一代代匠人傳承和發揚,歷久不衰,直到如今,仍是常用的青銅鑄造技法。
失蠟法精密鑄造現稱熔模精密精密鑄造,是一種少切削或無切削的精密鑄造工藝,是精密鑄造行業中的一項優異的工藝技術,其應用非常廣泛。它不僅適用於各種類型、各種合金的精密鑄造,而且生產出的鑄件尺寸精度、表面質量比其它精密鑄造方法要高,甚至其它精密鑄造方法難於鑄得的複雜、耐高溫、不易於加工的鑄件,均可採用熔模精密精密鑄造鑄得。
熔模精密精密鑄造是在古代蠟模精密鑄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作為文明古國,中國是使用這一技術較早的國家之一,遠在公元前數百年,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創造了這種失蠟精密鑄造技術,用來精密鑄造帶有各種精細花紋和文字的鐘鼎及器皿等製品,如春秋時的曾侯乙墓尊盤等。曾侯乙墓尊盤底座為多條相互纏繞的龍,它們首尾相連,上下交錯,形成中間鏤空的多層雲紋狀圖案,這些圖案用普通精密鑄造工藝很難製造出來,而用失蠟法精密鑄造工藝,可以利用石蠟沒有強度、易於雕刻的特點,用普通工具就可以雕刻出與所要得到的曾侯乙墓尊盤一樣的石蠟材質的工藝品,然後再附加澆注系統,塗料、脫蠟、澆注,就可以得到精美的曾侯乙墓尊盤。
現代熔模精密鑄造方法在工業生產中得到實際應用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當時航空噴氣發動機的發展,要求製造象葉片、葉輪、噴嘴等形狀複雜,尺寸精確以及表面光潔的耐熱合金零件。由於耐熱合金材料難於機械加工,零件形狀複雜,以致不能或難於用其它方法製造,因此,需要尋找一種新的精密的成型工藝,於是借鑒古代流傳下來的失蠟精密鑄造,經過對材料和工藝的改進,現代熔模精密鑄造方法在古代工藝的基礎上獲得重要的發展。所以,航空工業的發展推動了熔模精密鑄造的應用,而熔模精密鑄造的不斷改進和完善,也為航空工業進一步提高性能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操作過程


用地坑造型,模料由蠟和牛油配製,造型材料用石灰三合土和炭末泥,所用蠟料和銅料的比為一比十。金屬液通過槽道澆注。對於批量大的器件,為提高工效,先把蠟片在樣板上壓印出花紋,再拼接成模。《宣德鼎彝譜》載明代鑄宣德爐用黃蠟作模坯。有些鼎、爐需要量大,當已應用此法。大量史實表明,失蠟法在中國持續不斷地應用,至近代廣泛流傳於北京、山西、內蒙古、江蘇、廣東、雲南、青海、西藏等省區,佛山、蘇州等地現仍用上述傳統技法製作藝術鑄件。

相關參數


熔模鑄件尺寸精度較高,一般可達CT4-6(砂型精密鑄造為CT10~13,壓鑄為CT5~7),當然由於熔模精密鑄造的工藝過程複雜,影響鑄件尺寸精度的因素較多,例如模料的收縮、熔模的變形、型殼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的線量變化、合金的收縮率以及在凝固過程中鑄件的變形等,所以普通熔模鑄件的尺寸精度雖然較高,但其一致性仍需提高(採用中、高溫蠟料的鑄件尺寸一致性要提高很多)。
壓制熔模時,採用型腔表面光潔度高的壓型,因此,熔模的表面光潔度也比較高。此外,型殼由耐高溫的特殊粘結劑和耐火材料配製成的耐火塗料塗掛在熔模上而製成,與熔融金屬直接接觸的型腔內表面光潔度高。所以,熔模鑄件的表面光潔度比一般精密鑄造件的高,一般可達Ra.1.6~3.2μm。

主要優點


熔模精密鑄造最大的優點就是由於熔模鑄件有著很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所以可減少機械加工工作,只是在零件上要求較高的部位留少許加工余量即可,甚至某些鑄件只留打磨、拋光余量,不必機械加工即可使用。由此可見,採用熔模精密鑄造方法可大量節省機床設備和加工工時,大幅度節約金屬原材料。
熔模精密鑄造方法的另一優點是,它可以精密鑄造各種合金的複雜的鑄件,特別可以精密鑄造高溫合金鑄件。如噴氣式發動機的葉片,其流線型外廓與冷卻用內腔,用機械加工工藝幾乎無法形成。用熔模精密鑄造工藝生產不僅可以做到批量生產,保證了鑄件的一致性,而且避免了機械加工后殘留刀紋的應力集中。

產品應用


用蠟製成鑄模,外敷造型材料,成為整體鑄型。加熱鑄模將蠟化去,形成空腔鑄范,澆入液態金屬,冷卻后得到成型鑄件。古代多用於鑄造具有複雜形狀的鑄件。中國已知最早的失蠟鑄件是河南淅川出土的春秋晚期銅盞部件和銅鏡。戰國以後,失蠟法的應用範圍逐漸擴大,除鼎、彝外,還用於鑄造印璽、樂鍾、佛像和少數民族地區的貯貝器、飾件等。現代,失蠟法仍用於鑄造金屬鑄件,稱熔模鑄造。
我國是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將熔模精密鑄造應用於工業生產。其後這種先進的精密鑄造工藝得到巨大的發展,相繼在航空、汽車、機床、船舶、內燃機、氣輪機、電訊儀器、武器、醫療器械以及刀具等製造工業中被廣泛採用,同時也用於工藝美術品的製造。
所謂熔模精密鑄造工藝,簡單說就是用易熔材料(例如蠟料或塑料)製成可熔性模型(簡稱熔模或模型),在其上塗覆若干層特製的耐火塗料,經過乾燥和硬化形成一個整體型殼后,再用蒸汽或熱水從型殼中熔掉模型,然後把型殼置於砂箱中,在其四周填充干砂造型,最後將鑄型放入焙燒爐中經過高溫焙燒(如採用高強度型殼時,可不必造型而將脫模后的型殼直接焙燒),鑄型或型殼經焙燒后,於其中澆注熔融金屬而得到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