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鱯

鯰形目鱨科動物

斑鱯俗稱魚甘魚、芝麻魚甘,是珠江“四大名魚”(鱸、嘉、鱖、魚甘)之一。斑鱯是性較溫和的肉食性魚類,斑鱯一種全身無鱗,皮滑肉爽,味美而濃,營養價值高,一直深受食家歡迎。斑鱯是鱨科鱯屬的一個物種,個體大,一般常見個體為1-2公斤,個體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達15公斤。

形態特徵


長,側扁。頭平扁,吻寬而圓鈍,略似犁頭狀。口寬大,下位,弧形。上、下頜齒帶弧形,齶骨齒帶略呈半環
斑鱯
斑鱯
形,齒絨毛狀。唇厚,下唇中間不連續。兩鼻孔略近,前鼻孔管狀,后鼻孔前緣有鼻須。須4對:上頜須最大,末端達腹鰭基;鼻須較短;頤須2對,外側1對較長,可達鰓孔。眼中等大,眼瞼遊離。背鰭短,硬刺細短,后緣具細弱鋸齒;胸鰭刺扁長,前緣鋸齒細弱,埋於皮下,后緣鋸齒粗大;腹鰭與臀鰭均短,無硬刺。脂鰭高,特別長,起點接近背鰭,末端靠近尾鰭,但不與尾鰭相連,后緣遊離,圓形;尾鰭分叉,上葉略長。體呈棕色,腹部黃色;體側具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形藍色斑點(幼魚無斑)。背鰭、脂鰭及尾鰭灰黑色,有褐色小斑點;胸鰭、腹鰭及臀鰭色淡,很少有斑點。
棲息於江河的底層,以小型水生動物為食,如水生昆蟲、小魚、小蝦等,也食少量的高等水生植物碎屑。每年4-6月繁殖,但在6-8月也發現有成熟個體。
分佈於中國錢塘江、九龍江、韓江、珠江、元江等水系。
個體大,一般常見個體為1-2公斤,個體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達15公斤。肉質細嫩,味鮮美,數量也多,為產區的重要經濟魚類。尤其在西江,被視為西江的名貴魚類之一。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個體大,一般常見個體為1-2公斤,個體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達15公斤。肉質細嫩,味鮮美,數量也多,為產區的重要經濟魚類。尤其在西江,被視為西江的名貴魚類之一。

生活習性


斑鱯主要以甲殼類、昆蟲類、魚類、環節動物、植物碎屑等為食,其中甲殼類的出現頻率高達78.6%,水生昆蟲的出現頻率為45.8%。其食物類群的季節變化明顯,但沒有出現停止攝食的時期,斑鱯在春季的攝食強度最大,各類食物在春季出現的頻率均高於其它季節,斑鱯攝食率和充塞度的季節變化是一致的。不同體長斑鱯的餌料有一定的轉化或更替階段,約170mm體長時為主要餌料轉化的第一階段,約240mm體長時為主要餌料轉化的第二階段,隨著斑鱯體長的增長,其攝食餌料的個體變大,但種類減少。

生長繁殖


判定性成熟親魚的主要依據是:1)雌魚腹部膨大,兩側稍能顯出卵巢輪廓,手摸有明顯鬆軟感,其生殖孔稍紅、鼓脹。2)雄魚生殖孔微紅。
對斑鱯雌魚進行人工催產時宜分2次注射(間隔時間為24h),第1針注射PG(鯉)+LRH-A+DOM,第2針注射LRH-A+DOM+HCG。對斑鱯進行人工授精后,在水溫27.5℃的條件下,受精卵約經17h30min進入原腸期,胚胎孵化時間約為55h。

保護現狀


保護等級

2021年2月1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布,斑鱯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僅限野外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