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麓
作家,代表作《初中本國史》
陳旭麓,男,(1918~1988),湖南省湘鄉縣(今雙峰縣)人,初名修祿。陳旭麓是著名歷史學家、華東師範大學建校元勛之一。
陳先生生前還擔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副理事長、上海中山學社副社長、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交流中心副主席、上海地方史志研究會副會長。
著有《初中本國史》《司馬遷的歷史觀》《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浮想錄》等。其中《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浮想錄》被譽為新時期“中國本土史學的標誌性文本”。
1918年3月31日生於湘鄉縣鎖石鎮白元灣村。幼年在家鄉小學、蒙館、私塾習舊學。
1934年秋赴長沙入孔道國學專科學校。
1938年入戰時內遷途經長沙至貴陽的大夏大學歷史社會系。
1941年9月被貴陽文通書局聘為兼職編輯幹事。
1942年1月又被聘為大夏大學附中歷史教員。
1943年春畢業,先後任教於湘鄉私立起陸中學、重慶贛江中學。抗戰勝利后,參與大夏大學回遷上海的工作,任校長室秘書。
1946年冬受聘大夏大學講授中國通史,歷任講師、副教授。
陳旭麓先生寫作中
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副理事長。
1943年發表《司馬遷的歷史觀》。爾後結合教學,著有《本國史》一書。他撰寫了新中國第一本辛亥革命史專著一一《辛亥革命》,第一篇科學地評價宋教仁的論文,以及《鄒容與陳天華的思想》《論歷史人物評價的若干理論問題》《戊戌維新》等專著。先後主編了《中國近代史叢書》(已出版40種)《盛宣懷檔案資料輯》(已出版4種)《宋教仁集》(兩卷本)《中國近代史詞典》《近代中國八十年》《五四以來政派及其思想》、《中國革命史教程》《五四后三十年》等書。參與主編了《中國新民主主義時期通史》(4卷本)。不少論著被譯成俄文、英文、日文等,成為享有國際聲譽的中國史學家。
1949年2月起兼任聖約翰大學教授。其間加入中共外圍組織上海大學教授聯誼會,投身民主運動,寫了《目擊者》《吊“北京人”》《戊戌維新論》等政論文和政治性很強的學術文章。
1951年高校院系調整,大夏大學和光華大學合併,籌建華東師範大學,陳先生為籌備委員會委員。華東師大成立后,先後任歷史系副主任、中國近代史研究室主任、學校副教務長等職。其間,陳先生一面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社會發展史等課程,一面從事研究著述。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共發表論著50餘篇(種),比如專著《論歷史人物評價問題》《辛亥革命》(這是新中國第一本辛亥革命史專著)以及論文《階級觀點與歷史觀點的統一》《論梁桂芬的思想》《論五四初期的新文化運動》《論宋教仁》(這是史學界第一篇科學地評價宋教仁的論文)等均分析精闢。
1959年~1961年陳先生由教育部借調到北京編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與李新、孫思白、彭明、蔡尚思等四位主編共同被稱為“八角亭學派”。該書出版后被列為全國高等院校指定教材,1985年獲國家教委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1978年回華東師大歷史系。他以新陳代謝為命題,研究中國近代社會的變遷,寫了一批影響頗著的論文,如《中國近代史上的愛國與賣國》《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與改良》《論“中體西用”》《關於近代史線索的思考》以及《農民起義和人口問題》《軍閥與近代中國社會》《秘密會黨與中國社會》等。
1984年論文選輯《近代史思辨錄》出版,該書獲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其間還先後招收了7屆研究生,主持編寫了一系列著作,有《近代中國八十年》《五四以來政派及其思想》《中國革命史教程》《中國近代史》《五四后三十年》。還有《辭海˙近代史部分》《中國近代史詞典》《中國名人辭典˙近代部分》《中華民國史詞典》以及《宋教仁集》《盛宣懷檔案史料選輯》《孫中山集外集》等。還主編了《中國近代史叢書》。
他的遺稿經其學生、家屬整理成《陳旭麓文集》(共4卷),1997年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1988年12月1日在上海病逝,終年70歲。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初中本國史》 | 1942年 | 貴陽文通書局 |
《論歷史人物評價問題》 | 1955年 | 新知識出版社 |
《辛亥革命》 | 1955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鄒容與陳天華的思想》 | 1957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戊戌變法》 | 1972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鄒容》 | 1976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近代史思辯錄》 | 1984年 | 廣東人民出版社 |
《宋教仁》(合著) | 1984年 | 江蘇古籍出版社 |
《鄒容與陳天華》(合著) | 1985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陳旭麓學術文存》 | 1990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浮想錄》 | 1991年 | 重慶出版社 |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 1992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陳旭麓文集》(4卷本) | 1997年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4卷本,與李新等共同主編) | 1962年 | 人民出版社 |
《辭海》(近代史分冊) | 1979年 | 上海辭書出版社 |
《中國近代史叢書》 | 1972年起陸續出版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宋教仁集》 | 1981年 | 中華書局 |
《盛宣懷檔案資料選輯》 | 1981年起陸續出版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中國近代史詞典》 | 1982年 | 上海辭書出版社 |
《近代中國八十年》 | 1983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五四以來政派及其思想》 | 1988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中國革命史教程》 | 1988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五四后三十年》 | 1989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中華民國史詞典》 | 1990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孫中山集外集》 | 1990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陳旭麓代表作之一
作品名稱 | 發表時間 | 發表周刊 |
《司馬遷的歷史觀》 | 《中央日報》 | 1942年 |
《我們向哪條路走》 | 《觀察》 | 1947年7月19日 |
《暑假話大學》 | 《大公報》 | 1947年8月7日 |
《戊戌維新論》 | 《展望》 | 1947年7月31日 |
《中國還需要革命》 | 《時與文》 | 1947年10月3日 |
《論學術獨立》 | 《時與文》 | 1947年12月12日 |
《當前的學生問題》 | 《中建》 | 第1卷第7期 |
《吊北京人》 | 《大公報》 | 1947年 |
《美蘇問題》 | 《中建》 | 第1卷第10期 |
《歷史人物評判與歷史教學》 | 《文匯報》 | 1953年6月23日 |
《再談歷史人物評判與歷史教學》 | 《文匯報》 | 1953年9月1日 |
《論歷史人物及其階級》 | 《歷史教學》 | 1954年第10期 |
《關於辛亥革命教學中若干問題》 |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 1956年第3期 |
《論陳天華的愛國民主思想》 | 《新建設》 | 1956年第6期 |
《孫中山先生與<民報>》 | 《解放日報》 | 1956年11月15日 |
《論譚嗣同的民主主義思想與改良主義實踐的矛盾》 | 《學術月刊》 | 1958年第1期 |
《兩類社會矛盾學說與歷史科學》 | 《學術月刊》 | 1958年第7期 |
《五四前夜政治思想的逆流》 | 《學術月刊》 | 1959年第2、3、4期 |
《清末革命黨人的紀年》 | 《歷史教學問題》 | 1959年第4期 |
《論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 | 《歷史教學問題》 | 1959年第5期 |
《關於中國近代史的年限》 | 《學術月刊》 | 1959年第11期 |
《清末的新軍與辛亥革命》 | 《學術月刊》 | 1961年第4期 |
《論宋教仁》 | 《歷史研究》 | 1961年第5期 |
《辛亥革命前梁啟超的思想》 | 《光明日報》 | 1961年7月5日、11日 |
《辛亥革命後梁啟超的思想》 | 《文匯報》 | 1961年7月25日、28日 |
《辛亥革命史的分期和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 《學術月刊》 | 1961年第10期 |
《寓褒貶 別善惡》 | 《人民日報》 | 1961年12月6日 |
《論馮桂芬的思想》 | 《學術月刊》 | 1962年第3期 |
《論階級觀點和歷史觀點的統一》 | 《解放日報》 | 1962年3月27日 |
《一本有價值的辛亥革命地區史料》 | 《文匯報》 | 1962年9月18日 |
《論“史論”》 | 《學術月刊》 | 1963年第6期 |
《“神道”與“聖道”》 | 《解放日報》 | 1963年12月15日 |
《關於<校邠廬抗議>一書》 | 《新建設》 | 1964年第2期 |
《“九州生氣恃風雷”》 | 《龔自珍集》 | 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
《漫談學習中國近代史》 | 《書林》 | 1979年第2期 |
《也談楊度同志》 | 《光明日報》 | 1979年3月13日 |
《<李秀成供>原稿釋疑》 |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 1979年第4期 |
《歷史轉折年代的光輝形象》 | 《文匯報》 | 1979年11月16日 |
《中國近代史上的愛國與賣國》 | 《光明日報》 | 1980年1月8日 |
《章太炎傳略》 | 《民國人物傳》 | 中華書局1980年 |
《為憲法流血的第一人》 | 《辛亥革命叢刊》第1輯 | 中華書局1980年 |
《不是謎的“謎”》 | 《文匯報》 | 1980年7月25日 |
《光緒略論》 | 《文匯報》 | 1980年10月27日 |
《孫中山與魯迅》 | 《解放日報》 | 1980年5月 |
《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與改良》 | 《歷史研究》 | 1980年第6期 |
《農民起義與人口問題》 | 《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集刊》(一)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
《廖仲愷之死》 | 《青年報》 | 1981年4月17日 |
《孫中山與中國共產黨》 | 《黨的生活叢刊》 | 1981年第5期 |
《<傳教士與近代中國>序言》 | 《文匯報》 | 1981年5月11日 |
《天上人間》 | 《光明日報》 | 1981年9月3日 |
《小鳳仙其人》 | 《文匯報》 | 1981年11月23日 |
《難酬蹈海亦英雄》 | 《新湘評論》 | 1981年第5期 |
《談<宋教仁集>》 | 1981年 | |
《<瞿秋白年譜>序言》見《瞿秋白年譜》 | 廣東人民出版社 | 1983年 |
《我對瞿秋白的認識》 | 1982年初 | |
《論“中體西用”》 | 《歷史研究》 | 1982年第5期 |
《辨“夷”、“洋”》 | 《光明日報》 | 1982年12月15日 |
《論龔自珍思想》 | 《近代史思辯錄》 | 1984年 |
《<國民日日報>評述》 | 《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 | 1982年 |
《簡釋陳獨秀<金粉淚>五十六首》 | 《中共黨史資料》 | 1982年第4期 |
《<中國近代史詞典>序言》 | 《中國近代史詞典》 | 1982年 |
《寫在<中國近代史詞典>出版之後》 | 《辭書書訊》 | 1983年3月1日 |
《<近代中國八十年>序言》 | 《人民日報》 | 1983年8月5日 |
《康有為的愛國維新精神》 | 《南方日報》 | 1983年10月3日 |
《宋教仁傳略》 | 《清史人物列傳》 | 1983年 |
《戊戌時期維新派的社會觀》 | 《近代史研究》 | 1984年第2期 |
《論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歷史必然性》 《中國國民黨“一大”六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 廣東人民出版社 | 1984年 |
《桃源漁父宋教仁》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1984年 |
《<秋瑾評傳>序》 | 河南教育出版社 | 1986年 |
《軍閥與近代中國社會》 | 《西南軍閥史研究叢刊》 | |
《論革命派與立憲派的同一性》 | 《江海學刊》 | 1985年第3期 |
《日本的明治維新與中國的戊戌維新為何一成一敗》 | 《書林》 | 1985年第2期 |
《中國近代史上的愛國主義》 | 《求索》 | 1985年第3期 |
《頌<祖國叢書>》 | 《文匯報》 | 1985年11月18日 |
《秘密會黨與中國社會》 | 《學術月刊》 | 1985年第10期 |
《<孫中山社會科學思想研究>序言》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1985年 |
《獻給上海文化發展戰略的書》 | 《解放日報》 | 1985年9月9日 |
《說“海派”》 | 《解放日報》 | 1986年3月5日 |
《實筆寫真人》 | 《文匯報》 | 1986年4月22日 |
《眾里尋他千百度》 | 《新民晚報》 | 1986年5月6日 |
《中古·近代化·民族惰性》 | 《文匯報》 | 1986年6月16日 |
《對於中國革命史的懸想》 | 《革命史資料》 | 1986年第3期 |
《因襲-規撫-創穫》 | 《解放日報》 | 1986年11月5日 |
《<洋務運動新論>序》 | 《洋務運動新論》 |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
《湖山情思》 | 《湖南日報》 | 1986年5月18日 |
《<傳記文學篇目分類索引>序》 | 1986年 | |
《“小我”與祖國這個“大我”是一體》 | 《文匯報》 | 1987年1月20日 |
《<中國革命史綱>序言》《中國革命史綱》 | 交通大學出版社 | 1986年 |
《<歷史懸案百題>序》 | 《解放日報》 | 1987年4月1日 |
《“我要回來”》 | 《人民日報》 | 1987年5月25日 |
《歷史·傳統·現代化》 | 《文匯報》 | 1987年8月26日 |
《不必眉毛鬍子一把抓》 | 《中國電影時報》 | 1987年8月29日 |
《<康有為大傳>序》 |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 1987年第3期 |
《思潮與政派》 | 《革命史資料》 | 1987年第7期 |
《中國近代社會新陳代謝的若干問題》 | 1987年夏 | |
《去忌諱》 | 《學術月刊》 | 1987年第9期 |
《上海學芻議》 | 《上海大學學報》 | |
《<中國近百年史辭典>序言》 | 《中國近百年史辭典》 | 1987年 |
《台灣建省與洋務派》 | 香港中華書局 | 1987年 |
《在中國近代軍事史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 | 軍事科學出版社 | 1988年 |
《在紀念薛福成誕生150周年會上的發言》 | 《無錫文史資料 | 1988年5月24日 |
《反思,也還要一點反反思》 | 《文匯報》 | 1988年第3期 |
《答<歷史學習>十問》 | 《歷史學習》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
《<中國革命史教程>序言》 | 《中國革命史教程》 | |
《近代中國和上海租界解析》 | 《社會科學報》 | 1988年8月18日 |
《道光是怎樣一個皇帝》 | 《人民日報》 | 1988年8月18日 |
《<中國近代文學叢書>總序》 | 《文史哲》 | 1988年第5期 |
《關於中國近代史線索的思考》 | 《歷史研究》 | 1988年第3期 |
《李鴻章與中國近代化》 | 《文匯報》 | 1988年12月6日 |
《戊戌與啟蒙》 | 《學術月刊》 | 1988年第10期 |
《傳統·啟蒙·中國化》 | 《時代與思潮》 | 創刊號 |
《中國社會史研究縱橫談》 | 《史學情報》 | 1988年第4期 |
《<專制主義統治下的臣民心理狀態>序言》 | 《書林》 | 1989年第2期 |
《<五四后三十年>序言》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9年 |
《發揮史學家的良知》 | 《史學理論》 | 1988年第4期 |
《史學家的困惑》 | 《史學情報》 | 1988年第4期 |
《會黨與中國近代社會》 | 《光明日報》 | 1989年1月4日 |
《略論演化中的中國近代文化》 | 《人民日報》 | 1989年3月17日 |
《在中國社會史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 | 《南京大學學報·中國社會史研究專號》 | 1988年 |
《論史與志》 | 《上海研究論叢》 | 1989年第2期 |
《盛宣懷傳略》 | 《華東師大學報》 | 1989年第5期 |
《略論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 | 《清史人物列傳》下編第7卷 | 1993年。 |
《從革命中來,為民主而戰》 | 《解放日報》 | 1986年7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