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希特斯加登
貝希特斯加登
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東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腳下,距離奧地利薩爾茨堡20千米,人口約8千。貝希特斯加登於1978年建立了國家公園,其中包括湖水清澈翠綠的國王湖和德國的第二高峰瓦茨曼山(Watzmann)。貝希特斯加登也以希特勒的“鷹巢”而聞名。
貝希特斯加登縣(Landkreis Berchtesgadener Land)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一個縣,隸屬於上巴伐利亞行政區,首府巴特賴興哈爾。
貝希特斯加登縣的東面、南面和西南面被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州包圍,西北面和北面與特勞恩施泰因縣相鄰。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其在二戰時期成為了納粹德國的核心腹地,也因美麗的國家公園舉世聞名。
薩爾茨堡大學恩斯特·哈尼施教授曾說:“希特勒一手握著上薩爾茨堡,另一隻手控制著奧斯威辛。前者是個景色秀麗而寧靜的度假勝地,後者如同一座死亡工廠,誕生了無盡的恐怖。”
貝希特斯加登
1923年希特勒在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上薩爾茨堡山,完成了他的反猶太人著作《我的奮鬥》第二卷,同時深深地迷戀上了貝希特斯加登的山湖景色。希特勒上台納粹掌權后,上薩爾茨堡山經歷了很大的變動,先是建造了一座簡單的夏季避暑小屋,後來根據建築師Alois Degano和希特勒本人的設計,經過多次擴建成為一座大型的住所,建築的中心大廳有一扇可以升降的窗戶,可以一覽貝希特斯加登的阿爾卑斯山風光。
貝希特斯加登
1937年在在上薩爾茨堡山的山腳下建造了希特勒政府的駐地,是納粹德國除柏林外的第二政府駐地,希特勒每年要在貝希特斯加登逗留數月,期間的政治策劃由此發布,並在駐地以帝國元首的身份,接待了包括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英國前首相戴維·勞合·喬治、羅馬尼亞國王卡洛爾二世等在內的國家客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1938年2月12日同奧地利總理庫爾特·許士尼格的會面,在希特勒恐嚇要進軍奧地利的威脅之下,德奧兩國簽訂了《貝希特斯加登條約》,走出了一個月後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的第一步。
希特勒的“鷹巢”(德語:Kehlsteinhaus或Adlerhorst,英語:Eagle's Nest)是一座別墅,坐落在上薩爾茨堡山中的一座名為Kehlstein的山頂。
貝希特斯加登
希特勒與貝希特斯加登
“鷹巢”這座希特勒的豪華別墅在二戰結束前並不為人所知,直到二戰結束后才被媒體公開,英國記者瓦德·普理斯在戰後的報道中稱它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並取名為“鷹巢”。如今的“鷹巢”仍保持著它最初的原始狀態,並吸引了無數的遊客。而希特勒在上薩爾茨堡的駐地於2005年被改建為貝希特斯加登洲際酒店,又名“德國第一山度假區”。
1978年建立的貝希特斯加登國家公園(Berchtesgaden Nationalpark)是德國最秀麗的風景勝地之一,它位於德國的東南角,距離德國與奧地利的邊境不遠。
貝希特斯加登被阿爾卑斯山所環抱,其中的瓦茨曼山脈(Watzmann)的山峰高達1300至2500米的山峰,是德國的第二高峰,另一座耶那峰(Jenner)高1874米。距離貝希特斯加登約3公里處是碧綠的國王湖,國王湖是狹長8公里的山間湖泊,湖邊有座白牆紅頂的聖巴多羅買禮拜堂(St.Bartholoma)。
貝希特斯加登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天,滿眼新綠,山花怒放,令人不忍離去;夏天,藍天白雲,綠水清波;秋天來了,漫山紅葉,滿坡牛羊,朝霧晚霞;這裡的冬天銀裝素裹,是高山滑雪者的天地;實在是人間仙境。
德國位於大西洋和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西風帶,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到這裡旅行,一般只要準備華北的適用服裝就可以了。夏季的白天很熱、晚上較涼,需要帶上毛衣;冬季北部氣候較暖濕,甚至比南部溫暖。冬季(1月)平均溫度在l.5—6度之間;夏季(7月)則在18—24度之間。一年四季均有降水。屬於例外的是上萊茵河谷、上拜恩和哈爾茨山區。相比之下,上萊茵河谷更加溫暖潮濕;上拜恩經常可以感受到從阿爾卑斯山吹來的燥熱風;哈爾茨山區山風刺骨、夏涼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