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郭集村的結果 展開
郭集村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孫疃鎮下轄村
郭集村隸屬於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孫疃鎮,位於孫疃鎮澮河南岸,宿渦公路貫穿其中,交通便利,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村共有26個村民小組,有人口4621人。其耕地面積8340畝,103名黨員,2個黨支部,68名村民代表。該村主要以生產小麥、大豆經濟作物為主,特色經濟有果木、蔬菜種植等。
郭集村風景
郭集村地屬丘陵,中間高、四周低,形若傘狀,耕地總面積30122畝,有效灌溉面積8300畝。農作物以稻、
麥為主,花生、油菜、豆類次之。1990年,糧食種植面積35184畝,畝產340公斤,總產量11958噸;棉花1320畝,總產46噸;油料22700畝,畝產91公斤,總產2030噸。出欄肉豬7290頭。農民人均年純收入573元。
有7個村辦林場,造林1500畝,路旁植樹已成材。
建國前,郭集村水利條件極差,曾有“碗大塘、鍋大壩,一場大雨盛不下,春耕開始忙到秋,兩眼向上靠天收”的說法。建國后,修築了黃泥、團結等10多個較大的塘壩,基本上解決了農田用水問題,降水較少年份仍時有旱災發生。
地處邊隅,1980年前,無交通幹線入境。郭集鄉現有沙石公路通縣城,有客車往返,村際間有土公路相通。
1990年,有鄉鎮企業417個,其中鄉辦8個,骨幹企業有輪窯廠。企業總產值952萬元,工業總產值532萬元,其中鄉村辦332萬元,利稅30萬元。鄉村辦企業固定資產55萬元。
郭集村有文化站、廣播站、電影隊各1個,建有劇場。初中1所,教職工26人,學生438名。小學11所,教師75人,學生1783名,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小學共有磚瓦校舍4530平方米。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4人,平房7間。
郭集村位於瓦坊鄉西北角,東與本鄉萇圩村為鄰,西面和南面都是本縣大庄鎮的村莊,北面與江蘇省睢寧縣的村莊相接,全村現有人口4450人,其中黨員64名,擁有土地5486畝,轄周庄、小萇、小許、小張、小高、郭集等七個自然庄。有一個地理位置比較偏僻的小集市。
郭集村位於市區東北部,屬市東辦事處,距市政府2公里,是市東辦事處駐地。南臨天王堂,東與常家村接壤,西靠205國道,北臨青龍山水泥廠。整個村落南北長950米,東西長720米,面積68.4萬平方米。1996年全村有354戶,分郭、張、李、劉、高、龐、任、杜等姓,共1180人,耕地600畝,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郭集地理位置優越,村西緊靠205國道,黃河十路橫穿村北,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三分乾渠流徑村旁,縱貫所屬耕地,水利資源豐富。寬闊的南北大街設龍鳳農貿市場,經濟繁榮,買賣交易昌盛。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郭集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途。郭集村,明代以前村名隆豐鎮,村南有隆豐寺,並因“隆豐土布”名享關東。明洪武二年(1369年),郭姓由棗強遷此,人丁旺盛,、漸為主姓。民國期間,起一、六集,遂名郭家集,簡稱郭集。另有張、李、劉、高、龐、任、杜等姓。1985年建村委會。 1996年,從業人口450人,其中從事工業者200人,從事第三產業者250人。全年總產值345萬元,人均純收入2250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郭集村黨支部,村委一班人,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堅持改革開放政策,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把全部土地承包給農民自主經營、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農業生產得到了迅速發展。1982年,建濱州市以後,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經濟飛速發展,極大地刺激和推動了農村,特別是近郊農村的發展。郭集村地處市郊,大量土地被徵用,黨支部,村委會,認真學習了黨的開放政策、分析了當前的有利形勢、認為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為發家致富提供了有利的天時。郭集村地處市郊,距市中心2公里,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不久會成為繁華的市區,又加上村西,南北大街龍鳳農貿市場在此地,這是最難得的地利,佔有了天時和地利,這也是千載難逢的良機。黨支部、村委會決定:改變觀念、變以農為主為以工商為主,走工商致富之路。經宣傳、教育、鼓勵、村民思想很快解放,轉變觀念、紛紛投入經商大潮中去,為郭集經濟騰飛奠定了思想基礎,有的經營副食品批發業,有的經營百貨零售業,有的經營飲食服務業,有的經營個體交通運輸業……幾年間,從事交通運輸的貨車及客車發展到35輛,拖拉機9部,個體企業較大型的有彩印廠、隆豐大酒店、魯北大酒店、木材加工廠、嘉樂食品廠等,養殖專業戶(養雞、養狐、養水獺、養魚等)有15戶,到1996年底,魚池水面發展到150畝。1990年,以書記杜芝懷為總經理,成立了魯北工商總公司:公司下設化工廠、予制廠、飲料廠、建築隊,到1996年底,村辦集體企業年總產值60.75萬元,個體企業年總產值324萬元,農業總產值20.25萬元,全村年總產值405萬元,年純收入121.5萬元,人均年純收入2250元,綠化帶5萬平方米。通過幾年的努力,集體企業、個體企業均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兩個文明建設成績顯著,1996年被地委、行署命名為“全區奔小康致富強村”,1996年被市委政府命名為“五好黨支部”。
郭集村隨道經濟的迅速發展,郭集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郭集村村內街道鋪設油漆化路面2100米,全部實現了綠化,家家通電,戶戶通自來水,35%的戶有彩電,黑白電視機早已普及,冰箱(櫃)105台,佔總戶30%,空調25台佔總戶7%、有85戶村民安裝了電話,有30戶村民住上了190平方米的2層小康樓,混磚木結構的民居佔98%,人均居住面積達50平方米,私人汽車35輛,摩托車120輛固定資產180萬元,集體積累320萬元, 1996年人均純收入2250元,人均年消費1500元,其中,魚、肉、禽蛋消費人年均50公斤。全村村民存款424.8萬元,每戶平均1.2萬元。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文化生活,村委投資30萬元,建起了黨員活動室、民兵之家、人口學校、農民文化技術學校、遊藝室、籃球場、備有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棋類、撲克、麻將等文體用品。建有衛生室一處、醫療設備齊全,醫生醫療技術高超、藥品充足,常見病、多發病、得到有效地防治;報刊、雜誌30餘種,基本滿足了廣大村民對政治、文化科技的學習和文體活動的要求。計劃生育達標,1995、1996年被市東辦事處授予“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鰥寡老人入敬老院贍養,60歲以上老人,每年發放生活補助費360元,建規範化幼兒園、小學一處,兒童免費入園,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實現了少有所教,老有所養。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移風易俗,蔚然成風,成立了紅、白理事會,並開展了普法教育,制定了村規民約,開展“十星文明戶”創建活動,每年評選“五好家庭”、“好媳婦”、“好婆婆”、“十星文明戶”活動經常化,制度化,有力地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村社會秩序良好。一個改革開放,文明守紀,勤勞致富的良好村風基本形成,1996年郭集村被地委、行署命名為“全區奔小康致富強村”,成為奔小康的排頭兵,提前過上了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