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塔前鎮的結果 展開

塔前鎮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下轄鎮

塔前鎮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南部,東與夏道鎮爐下鎮相連,南與尤溪縣聯合鄉毗鄰,西與沙縣交界,北與西芹鎮接壤,處於延平、沙縣、尤溪三縣(區)結合部。14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行政區域面積14679公頃,常住人口12879人(2020年) 。

歷史沿革


1943年設菖白鄉,1961年改土堡公社,1984年改塔前鄉,1992年建鎮。1997年,面積147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塔前、際上、棚下、沙舟坑、隴嶺、大坪、石城、石伏、大坑、赤坑、西洋、虎山、菖上、坑柄14個村委會。
塔前歷史悠久,曾有白塔、塔前、土堡之稱。1949年8月南平縣人民革命政府編為八個區,屬第五區(西芹),1961年成立土堡公社,1984年撤社建土堡鄉,1989年更名為塔前鄉,1993年撤鄉建鎮。塔前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史,是南、沙、尤革命的發祥地,南平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就誕生在塔前菖上村,為省定老區鄉鎮。1940年中共地下黨員余維新在此點燃了革命烈火,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卓越的貢獻。
塔前鎮
塔前鎮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全鎮氣候優越,屬溫和濕潤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攝氏19度,無霜期285天,年降雨量1600毫米。森林資源豐富,全鎮擁有森林面積9.84萬畝,毛竹山資源6.5萬畝,森林覆蓋率為56%。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有石英砂、石灰石、硅灰石鉛鋅礦等。特色農業有:以虎山村為龍頭的高山反季節蔬菜,棚下村百合花基地,虎山、大坪、西洋等村紅豆杉種植等。

生物資源

紅豆杉,屬淺根植物,其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由於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長時間以來,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形成大規摸的紅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國已將其列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聯合國也明令禁止採伐。

人口


2021年7月6日,延平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塔前鎮人口數為12879人。

經濟


綜述

1997年脫貧以來,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2006年全鎮全年社會總產值完成5.2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2億元,企業總產值4億元,工業總產值2.6億元。
三大產業發展迅速。一是電線電纜業。南線電纜有限公司是該鎮最大的企業,年產值達1.8億元。主要生產"南線"牌註冊商標的鋼芯鋁鉸線、裸鋁線、橡套軟電纜、PVC塑料絕緣電線、電力電纜等多種規格的產品。下屬企業雙龍漿料廠,新上一條年產100噸松香環氧樹脂生產線,已實現投產。南線新增一條中高壓電纜生產線,2006年列入市“四個一百”儲備項目,正在組織實施。二是竹木加工業。竹木加工業是該鎮的基礎產業,有竹木製品加工企業和清水筍罐頭廠達53家。主要產品有夾心板竹膠板、麻將席、香芯、清水筍罐頭等。全鎮正立足豐富的毛竹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提高毛竹資源的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三是特色種植業。高山反季節蔬菜種植達5000多畝,傾力打造反季節蔬菜區域經濟。另一方面紅豆杉種植,已發展紅豆杉育苗基地750畝,種植紅豆杉2000畝。力爭通過3年發展達到1萬畝,均由三三葯業有限公司投資。
文化教育事業也日趨進步,擁有一座建築面積2500多平方米的文化站,內設電影放映廳、電子閱覽室、棋藝室、乒乓球廳、桌球廳、健身房等設施,是群眾文化娛樂的中心場所,各行政村均開通了有線電視,醫療衛生設施較完善,基本滿足全鎮人民衛生保健的需求。教育基礎設施配套,鎮內建有一所中學,13個6年制完小,學生可以實現就近就讀。
塔前鎮
塔前鎮

交通


該鎮交通便捷,福銀高速以及南平經塔前至尤溪的縣道縱貫全境,在塔前設有高速互通預留口。距南平市區31公里,與西芹鎮接壤的北大門20公里,為6米寬水泥路面,全鎮11個行政村實現水泥路面硬化。
2021年2月3日中午12時,福銀高速公路延平塔前收費站正式通車運營。
延平塔前收費站位於福銀高速公路南平段延平區塔前互通處(南平市延平區塔前鎮),互通採用變異B型單喇叭型式,共設6條匝道,A~E匝道及F連接線長約4.31公里;設計“3進4出”收費站規模,並設置一處匝道收費站。
延平塔前互通是福建省高速公路網“三縱十橫”中福銀高速的重要補充,它的建設有利於完善福銀高速公路與沿線鄉鎮及地方等級公路的連接,提升福銀高速公路的服務輻射範圍,完善地方路網布局。延平塔前征費所的正式開通增加延平對外連接通道,有力強化塔前鎮、西芹鎮與周邊地區的交通聯繫,對改善沿線居民出行條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社會


基礎設施

該鎮電力屬省網直供區,電力供應十分充裕,電價全省統一。郵電通訊設施完善,行政村均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實現手機信號覆蓋。富饒的物產、便捷的交通、充足的電力以及優質的服務營造了寬鬆優越的投資環境。

旅遊


景點

宋末元初曾於塔前溪和石城溪交匯處建有一座七層白塔,后毀於明正統年間,在遺址處僅存三塊長80厘米、寬40厘米、高50厘米三面稜角刻有羅漢佛身的浮雕塔石,后在此壘有“永濟堡”一座,古堡又於1949年被土匪所燒,故有:白塔、塔前、土堡之稱。
1993年撤鄉建鎮,應廣大民眾要求在牛頭山重建七層寶塔一座,以示紀念。文物古迹有:石城村“福興橋”,建於道光九年(公元1824年);西洋東邊“古井”,建於北宋元估六年(公元1091年);西洋“龍崗寨”,為綠林好漢鄧茂七屯軍地[明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永濟堡”遺址,建於宋末元初。白塔,建於公元1993年。宗教景觀有:米岩觀、蓮花寺、白馬三聖大王寺、華光廟、伏虎廟。革命遺址有:余維新烈士墓、余維新舊居、上坑會師舊址、閩贛邊境游擊隊紀念碑,南沙尤革命鬥爭塔前陳列室。此外還有大坪村百年紅豆杉群等。境內金鳳山(1387.2米)為延平區最高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