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菊花
水盾草科水盾草屬植物
綠菊花草(Cabombacaroliniana)屬於叢生類水草,莆科,原產自北美洲南部及南美洲北部區域,作為水族館植物被引種至歐洲、亞洲的一些國家,近年國內的水族箱中也可見。其正常生長環境下增殖方式可以為插枝或側芽分生,但繁殖效率較低。
綠菊花
沉水草本,莖長可達1.5m,節間長2~7cm,除幼嫩部分有短柔毛外無毛。葉二型:沉水葉對生,葉柄長1~3cm,葉片扇形,長2.5~3.8cm,掌狀五全裂,裂片3~4次二叉或三叉分裂,末回裂片寬近1mm;浮水葉少數,在花枝頂端互生,葉柄長1~2.5cm,葉片盾狀著生,狹矩圓形,長1~1.6cm,寬1.5~2.5mm,邊全緣或基部二淺裂。花單生枝頂端沉水葉或浮水葉腋;花梗長1~1.5cm,被短柔花;花被6,成2輪排列,無毛。外輪花被片淺綠色,橢圓形,長7~8mm,寬約3mm,內輪花被片綠白色,與外輪花被片同形,基部兩側有腺體;雄蕊6,花絲長約2mm,花藥長1.5mm,無毛;心皮3,離生,雌蕊酒瓶狀,長3.5mm,被微柔毛,子房1室,具3胚珠。果未見。
主要從水中吸取養分,所以要保證液肥和弱酸性水質以及強烈底光照。
適應條件:水溫22-28℃光照強光照,ph6.5-7.2,kh2.0-12.0°
層層堆成的環狀羽葉,架構起綠菊旺盛的生命力。
綠菊有著水份豐富卻極清脆的莖部,綠菊生長的速度很快,在有二氧化碳的環境中,初芽會帶有些許的粉紅色,相當美麗。
這是適合種植在中後景的水草,即使燈光暗一些也沒關係,強壯的綠菊除了害怕高溫,只要添加一些液肥,就可以生長的很漂亮!
綠菊花
正常生長環境下增殖方式為插枝或側芽分生,但繁殖效率較低。而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可在人工設置的環境下,通過外植體的離體培養使植物達到快速高效繁殖、脫毒及育種等目的。在離體培養狀態下誘導產生的愈傷組織具有再分化的潛力,在適宜的培養基和有利的培養條件下可再分化出大量小植株,如控制得當是繁殖速度最快的方法。
1、基本培養基對莖段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
在常用的基本培養基中MS應用最為廣泛,與White及B5相比,其無機鹽濃度高,具有高含量的氮和鉀,適用於雙子葉植物的培養。而1/2MS是在其基礎上所有成分都減半,降低了無機鹽的含量,同時又不失其營養均衡性。從表1可以看出,1/2MS作為基本培養基時對莖段愈傷的誘導率達到96.06%,同時愈傷組織較大且質地緊密;White對愈傷的誘導率也達到80%以上且褐化率最低,但質地過於疏鬆。因此選定1/2MS作為綠菊花草莖段誘導愈傷組織的最適基本培養基。
2、外植體對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
不同外植體在相同培養條件下有時差異明顯。無腋芽莖段愈傷組織誘導率達到98.43%,且質地緊密體積較大。葉柄與葉片相比誘導率高出20個百分點,且葉片的褐化率高達90%以上。而葉柄及莖段中的維管束組織,更易於愈傷組織的誘導。此外,有無腋芽的兩種莖段在誘導率上來看,帶有分生組織的部位會影響愈傷組織的形成。因此,選擇無腋芽莖段作為誘導綠菊花草形成愈傷的最佳外植體。
3、單一激素對莖段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
低濃度的ZT對愈傷組織的誘導有較好作用,且可生成黃綠色愈傷,而綠菊花草對KT不敏感,無愈傷組織生成,6-BA介於兩者之間,與ZT相比需較高濃度才可起到誘導作用,且在3種細胞分裂素的作用下均無褐化的情況。在3種生長素中供試材料對2,4-D最為敏感,愈傷組織誘導率均在96%以上,但同時也具備一定的褐化率,與此同時產生的愈傷較緊密且呈現綠色或者深綠色。而綠色且質地緊密的愈傷組織很難進行下一步增值及分化。NAA存在的情況下,誘導率低且褐化率高,但質地緻密。IBA相比之下,既具備較高的誘導率同時褐化率可控制在30%以下,且質地顏色俱佳,適於綠菊花草愈傷組織的誘導。
4、激素配比對莖段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
在不同類型激素配合使用的情況下,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濃度的比值偏高可以促進愈傷及根的形成,反之利於芽的分化。在ZT處於低濃度水平而IBA處於高濃度水平的情況下,愈傷組織誘導率可達90%左右,使褐化率降為0,同時外植體誘導出大量的愈傷組織后,其鮮重可以增加9倍以上。在愈傷組織質地方面,顏色為黃綠色且不緻密,有利於下一步的增值和分化。因此,確立0.2mg/LZT+1.0mg/LIBA作為誘導莖段形成愈傷的最佳激素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