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丁
詞語
人丁,拼音是rén dīng,漢語詞語,作賓語,意思是原指成年男子,后泛指人口。出自《新唐書·食貨志二》。
[population] 原指成年男子,后泛指人口[數字];全體居民。古稱能服役的成年男子。指家丁、男僕。人口,家口。
1. 古稱能服役的成年男子。
《梁書·劉坦傳》:“下車簡選堪事吏,分詣十郡,悉發人丁,運租米三十萬斛,致之義師。”
《新唐書·食貨志二》:“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為本。”
2. 指家丁、男僕。
3. 人口,家口。
《紅樓夢》第二回:“只可惜這 林 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
《清史稿·食貨志一》:“凡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債雖是欠得多,人丁倒是興旺的。”
清 曹雪芹 《紅樓夢》第十六回:一日正是賈政的生辰,寧榮二處人丁都齊集慶賀,熱鬧非常。
歐陽山《苦鬥》:“周家原本是人丁興旺的,這會兒死的死,逃的逃,嫁的嫁,出門的出門,坐牢的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