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頭山雀
山雀科山雀屬動物
褐頭山雀(拉丁學名:Poecile montanus),屬於山雀科山雀屬,俗名唧唧鬼子。分為5個亞種。為體小的山雀。頭頂及頦褐黑,上體褐灰,下體近白,兩脅皮黃,無翼斑或項紋。一般具淺色翼紋,黑色頂冠較大而少光澤,頭顯比例較大。分佈於前蘇聯、蒙古、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雲南、寧夏、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鳥種:褐頭山雀
學名:Parus montanus
英文名:Willow Tit
體小(11.5厘米)的山雀。頭頂及頦褐黑,上體褐灰,下體近白,兩脅皮黃,無翼斑或項紋。與沼澤山雀易混淆,但一般具淺色翼紋,黑色頂冠較大而少光澤,頭顯比例較大。諸亞種略具差別--songarus的背部赭褐,兩脅黃褐;stoetzneri相似但頂冠褐色;affinis頂冠褐色,下體沾粉色;weigoldicus頂冠黑褐色,下體帶粉色;baicalensis上體灰,兩脅僅略沾皮黃。虹膜-褐色;嘴-略黑;腳-深藍灰。
褐頭山雀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山雀科 Paridae
屬:山雀屬 Parus
種:褐頭山雀 P. montanus
褐頭山雀
2、褐頭山雀東北亞種(學名:Parus montanus baicalensis)。分佈於前蘇聯、蒙古、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Kultuk。
3、褐頭山雀新疆亞種(學名:Parus montanus songarus)。分佈於前蘇聯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天山山脈。
4、褐頭山雀華北亞種(學名:Parus montanus stotzneri),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佈於遼寧、河北、河南、山西、內蒙古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河北承德。
5、褐頭山雀西南亞種(學名:Parus montanus weigoldicus),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佈於青海四川、雲南、西藏、山西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維西縣巴迪公社境內。
褐頭山雀
(依據P.m.affinis標本,采自青海同仁)。額、頭頂和後頸栗褐色,眼先、耳羽、頰和頸側白色;背部、腰、尾上覆羽暗褐色;尾羽暗褐色,羽緣稍淡;翅暗褐色,初級羽外具褐白色狹緣,次級飛羽具較寬的同色羽緣,覆羽褐色,外側羽片具較寬的赭褐色羽緣;頦和喉褐色,個白色胸、腹和下尾羽淡棕褐色,腹部中央色較淡,腋羽乳黃沾棕。雄羽色相似。虹膜暗褐;嘴黑褐;跗躔暗褐色。
野外鑒別特徵:;頭頂栗褐色,上體褐色,頭側白色,頦和喉黑褐色,腹部污白色。
虹膜-褐色;嘴-略黑;腳-深藍灰。
叫聲:鼻音的dzee及tchay聲,前有尖細的si-si聲,且常由響而尖的tzit或 tzit-tzit導出,與沼澤山雀的爆破音pitchou成對比。鳴聲隨分佈區域而異,基本上為相同音調的長音似duu-duu-duu-duu及s'pee-s'pee-s'pee-s'pee。
褐頭山雀
繁殖期為4-8月份,巢築於樹洞中,距地面1-5米,根據23個鳥巢統計,洞口大小為18*48-35*50毫米,洞深70-170毫米,內徑5.0-11.0,外徑7.0-13.6厘米,植物纖維、羽毛和獸毛等襯墊。雌雄均參加或巢活動。一般5月初開始產卵,每巢產卵7-9枚,卵呈白色,具淺紅或肉桂色或紅褐色斑點,鈍端較多,有時形成杯狀。
孵卵由雌鳥擔任,孵化期為12-16天,雛過同后15-16天離巢飛出(全國有2個亞種:1)西北亞種 Parus montanus affinis(Przevalski)見於西寧、民和、貴南、澤庫。省外分佈於甘肅、寧夏等地。2)西南亞種 Parus montanus weigoldicus Kleinschmidt 見於澤庫、班瑪、玉樹和囊謙。省外分佈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褐頭山雀在林區多種昆蟲,所食昆蟲大多為森林害蟲,因而對防治森林害蟲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