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蠟
點蠟
作畫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蠟放在陶瓷碗或金屬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殼火使蠟融化,便可以用銅刀蘸蠟,作畫的第一步是經營位置。有的地區是照著紙剪的花樣確定大輪廓,然後畫出各種圖案花紋。另外一些地區則不用花樣,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畫出大輪廓,便可以得心應手地畫出各種美麗的圖案。
制刀
點蠟
點蠟
在準備好防染劑和蠟刀之後,就可以進行精彩的點蠟了。當蠟熔化成液體后,就可以開始點蠟了。蠟畫再布面上后,蠟溫很快下降,到攝氏20多度時就凝固了,因此點蠟的季節一般選擇秋季,因為天氣寒冷時蠟凝固得太快,不容易點“透”。點蠟的關鍵在於“透”,一定要使蠟液浸到織物的纖維里去。如何點透,需掌握蠟溫高低,蠟液厚薄,而這既要經驗,又要技術。蠟溫低了,蠟只能附著在布的表面,不能滲透於纖維中,起不到防染的作用,或者是防染效果不好,影響布的白度,只好將畫布置於膝上,憑皮膚的感覺來判斷溫度是否適宜。
因蠟染裝飾的用途不同、大小不同以及審美情趣不同,貴州民族各地點蠟方法也不相同。繞家的蠟染以頭帕、被面、背帶等物品為主,圖案較小,清新秀麗,因此多拿在手上隨意點蠟。黔西、織金等地蠟染圖案雖小,但極為精緻,因此多災平整的桌面上點蠟。丹寨蠟染圖案較大,用於被面、包布、衣料等大件的較多,講究整體均衡,追求粗獷豪放的風格。他們多鋪在膝蓋上點蠟,布料需要用白芨或者魔芋漿處理以便製作。黃平蠟染工整細緻,以中小型飾件為主,用於方帕、圍腰、背扇、衣料等,她們多將布用蠟滴粘在木板上點蠟。即使在同一村寨,點蠟方法也因人而異,但大多數人都會採用一些參照物來確定尺度。一般畫圓時,先用竹筒或者杯子等圓形器皿劃出痕迹。畫方形或者菱形圖案時,則用固定長度的穀草比量,用針刺小孔定位。畫對稱規則的圖案時,往往通過對布的摺疊來定位。如果要用小圓點構成圖案,就不需要蠟刀,而是用以根小木棍蘸上蠟在布面上直接點。有些人還習慣根據布料的大小和構想,用紙剪出圖案的紙樣,然後把紙樣擺在布上隨意組合構圖,安排位置。比較謹慎的人先用鉛筆勾畫草稿再點蠟;而追求完美的人則先薄薄地點一遍蠟液,等蠟液凝固后再重複點一遍,讓兩遍蠟液完全重合,以確保染成后潔白度。同時,點蠟也是一種藝術創作,有極強的主觀隨意性。同一主題,圖案卻可因地而異。比如魚紋,貴州榕江苗族的魚與織金苗族的魚就是完全不同的風格。即使是同樣的形象,表現手法也會因人而異,比如用同一紙樣來點蠟,每個人會用不同的點、線裝飾,內部也會添加不同的紋樣。因此,相同的紙樣卻可以點出趣味完全不同的圖案。
點蠟是一種對藝術天賦要求較高的工藝,是個人設計能力和表現技法的綜合體現,要靠點蠟者自身的藝術修養和勤學苦練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相對刺繡、織錦等工藝來說,蠟染的隨意性較大,要求也較高。比如織錦需要事先構想,計算成熟之後再動手織造,實際效果和預期設想是相同的,且有專門設計花本的師傅,降低了織造的難度,而點蠟這項工作卻無法與他人合作。刺繡因為費工費時,往往也要進行精心計劃,通常是按照花樣子描畫刺繡的,而點蠟的圖案都是點蠟者心中所想,沒有可以藉助的資料。因此蠟染完全是依靠手上功夫,不容失誤,不能塗改,只有通過練就純熟技藝,意想筆到,手眼協調,才能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