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蜂蠟的結果 展開
- 2009年美國電影
- 蜜蜂的分泌物
-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蜂蠟
蜜蜂的分泌物
蜂蠟,又稱黃蠟、蜜蠟。蜂蠟是由蜂群內適齡工蜂腹部的4對蠟腺分泌出來的一種脂肪性物質。在蜂群中,工蜂利用自己分泌的蠟來修築巢脾、子房封蓋和飼料房封蓋。巢脾是供蜜蜂貯存食物、培育蜂兒和棲息結團的地方,因此,蜂蠟既是蜂群的產品,又是其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物料。
蜂蠟是工蜂腹部下面四對蠟腺分泌的物質。其主要成分有:酸類、遊離脂肪酸、遊離脂肪醇和碳水化合物。此外,還有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芳香物質等。蜂蠟在工農業生產上具有廣泛的用途。在化妝品製造業,許多美容用品中都含有蜂蠟,如洗浴液、口紅、胭脂等;在蠟燭加工業中,以蜂蠟為主要原料可以製造各種類型的蠟燭;在醫藥工業中,蜂蠟可用於製造牙科鑄造蠟、基托蠟、粘蠟、藥丸的外殼;在食品工業中可用作食品的塗料、包裝和外衣等;在農業及畜牧業上可用作製造果樹接木蠟和害蟲粘著劑;在養蜂業上可製造巢礎、蠟碗。
為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義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分泌的蠟。具有解毒,斂瘡,生肌,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潰瘍不斂,臁瘡糜爛,外傷破潰,燒燙傷。
分泌的蠟。
味甘,性微溫。
歸脾經。
解毒,斂瘡,生肌,止痛。
用於潰瘍不斂,臁瘡糜爛,外傷破潰,燒燙傷。
蜂蠟是一種複雜的有機化合物。蜂蠟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和一元醇所合成的酯類、脂肪酸和糖類,但因蜂種、蜜粉源植物、提煉方法等不同,其成分也有一定的差異。
蜂蠟
(1)酯類
脂肪酸酯類包括單酯類和羥基酯類,含量為70%~75%。單酯類中有棕櫚酸蜂花醇酯23%、棕櫚酸蟲漆酯2%、蠟酸蜂花醇酯12%、焦性沒食子酸蜂花醇酯12%。羥基酯類中有羥基棕櫚酸蠟醇酯8%~9%、雙酯9%~9.5%、酸酯4%~4.5%。
(2)脂肪酸
遊離脂肪酸含量為10%~15%;飽和脂肪酸9%~11%,其中蠟酸3.3%~4.4%、木焦油酸1%~1.5%、蜂花酸與褐煤酸2%、葉虱酸1.3%~1.5%、焦性沒食子酸1.5%等。
(3)糖類
糖類含量為10%~16%,飽和烴以15~31碳原子鏈最為顯著,其中25烷烴0.3%、27烷烴0.3%、29烷烴1%~2%、31烷烴8%~9%;不飽和烴主要為30烷烴,佔2.5%。
(4)蜂蠟中其他成分
蜂蠟中含有脂肪酸膽固醇酯、著色劑(主要為1~3雙氫氧化物黃酮)、W-肉豆蔻內酯、遊離脂肪醇等。此外,蜂蠟還含有少量的水和礦物質,蜂蠟灰分中碳、氫、氧元素分別佔80%、13%、7%。
蜂蠟的採集多在春、秋二季來完成。養蜂者通過加強蜂群飼養管理,促進蜜蜂多泌蠟、多築脾,然後將使用多年的老巢脾、築造的贅脾、割掉蜂房的蠟蓋、台基以及搖蜜時割下來的蜜蓋等收集起來,經過人工提取,一般是將取去蜂蜜后的蜂巢,放入水鍋中加熱熔化,除去上層繭衣、蜂屍、泡沫等雜質,趁熱過濾,放冷,蜂蠟即凝結成塊,浮於水面,取出,即為黃蠟。黃蠟再經熬煉、脫色等加工過程,即成白蠟。
純蜂蠟為白色,通常所見蜂蠟多是淡黃色、中黃色或暗棕色等,這是由於花粉、蜂膠中存在的脂溶性類胡蘿蔔素或其他色素所致。常溫下,蜂蠟呈固體狀態,具有類似蜂蜜和蜂花粉味的蜂蠟香氣味。在20℃時的比重為0.954~0.964。熔點隨來源及加工提取方法的不同,一般在62~67℃之間。300℃時蜂蠟成煙,分解成二氧化碳、乙酸等揮發性物質。
外界氣溫低,原蠟中含有諸多的雜物,顯現出特殊的氣味。將原蠟以特殊的工藝予以去雜、脫色、去臭等處理,便得到了高品質的精製蜂蠟。
在食品工業中,蜂蠟利用其良好的塑型性、脫離性、成膜和防水、防潮濕、防氧化變質等特性,被作為食品業的重要用料及離型劑使用,可用作食品的塗料、包裝和外衣。
現代加工技術對蜂蠟的特殊成分進一步分離提取后獲得了附加值更高的產品。這就是三十烷醇(TA)、二十八烷醇和油菜甾醇物等。
三十烷醇(TA)是由30個碳原子組成的長鏈脂肪醇,化學名叫三十烷醇-1或正三十烷醇,簡稱三十醇或TA,或TRIA,又稱蜂花醇。蜂蠟中TA含量可高達10%~25%,是TA很好的來源。蜂花醇主要應用在農業領域,如TA可顯著提高海帶、紫菜及裙帶菜等經濟海藻的產量和品質。水稻幼苗施用TA后,可觀察到迅速的反應,還原糖和自由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很快。TA不但能提高茶葉的產量,而且還可提高茶葉氨基酸含量,並提高茶葉的香味和品質。
二十八烷醇是天然存在的高級醇,主要存在於蔗蠟、糠蠟、小麥胚芽油、蜂蠟及蟲蠟等天然產物中。二十八烷醇是降血鈣素形成促進劑,可用於治療血鈣過多的骨質疏鬆,治療高膽固醇和高脂蛋白血型。刺激動物及人類的性行為。含二十八烷醇的化妝品能促進皮膚血液的循環和活化細胞,並有消炎、防治皮膚病(如腳氣、濕疹、瘙癢、粉刺等)之功效。
油菜甾醇酯是七十年代末發現的類甾體植物生長激素,它廣泛地存在於各種植物的花粉、未成熟的種子、莖、葉等的組織中。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有密切的關係,被譽為第六大類植物生長激素。該類植物激素在包括種子萌發、莖的伸長、葉片的擴展、木質部的分化、抗病和逆境的忍受等許多發育和生理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美國科學家通過調控這種植物激素正在研製一種永遠無須割草的完美綠草地。因為“一旦植物中沒有了油菜素甾醇,葉子會長期保持綠色,不會變黃,還不會落地。”
1.中華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組成。工蜂全體被黃褐色毛。頭略呈三角形。胸部3節。翅2對,膜質透明。足3對,有採集花粉的構造。腹部圓錐狀,有毒腺和螫針。腹下有蠟板4 對,內有蠟腺,分泌蠟質。蜂王體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長,生殖器發達,專營生殖產卵。雄蜂較工蜂稍大,頭呈球形,尾無毒腺和螫針,足上無采貯花粉構造,腹無蠟板及蠟腺。
2.義大利蜜蜂,體似中華蜜蜂,但較之為大。
附:中華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義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1. 中華蜜蜂適應性強,善於採集山區零星蜜源,抗蟎力強;缺點是分蜂性強,產卵少,性躁易螫。義大利蜂有良好的生產性能,產卵多,不易分蜂,群勢強大,採集力強,產蜜量高,性情溫順;缺點是耐寒性和抗逆性較差,容易產生盜蜂及迷巢。高加索蜂,體格健壯,採集力和抗寒力很強;缺點是分蜂性強,產卵量不及義大利蜂。新疆地區多選擇後者。蜜蜂的生活習性:蜜蜂是群體牛活的昆蟲。蜜蜂的大家庭中通常由一隻蜂王、幾十至幾百隻雄蜂及幾千至幾萬隻工蜂組成。3種蜜蜂各有專職,分工合作,相互依存,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蜂群。蜂王:蜂王又稱蜂皇,是個體大,翅短,腹部長,生殖器官發育完全,且特別發達,專管產卵的雌蜂。蜂王能夠產兩種卵,一種是未受精卵,發育成雄蜂;一種是受精卵,可發育成工蜂或雌蜂。蜂王具有驚人的繁殖力,但每日產卵多少和群勢、品種、氣候、蜜源等因素有關。早春溫度低,一日只產幾十到幾百粒卵;在繁殖盛期,一晝夜可產1500~3000粒,總重量遠超出蜂王本身的體重。一年中,一個蜂王能產卵20萬粒。對於蜂王,採集花粉的構造、蠟腺、營養腺都已退化,因此,蜂王不能外出覓食,要靠工蜂吐出的乳漿(蜂王漿)而生活。其腹部末端有螫刺,但不螫人。蜂王一般活3~5年,最長的壽命可達8~9年。雄蜂:雄蜂身體較粗壯,複眼大而突出,翅強大,腹部較短,生殖器官發達,不具螫刺。它不會採食,吃蜂房里的花粉和蜜。雄蜂不參加蜂巢內外任何工作,專司和處女蜂王交配。雄蜂一經與蜂王交配,它的生殖器官往往撕斷,脫落在蜂王體內,不久便死亡。工蜂:工蜂的身體最小,是發育不全的雌蜂,沒有交配能力,通常不產卵。工蜂一般壽命1~6個月。工蜂的足有採集花粉的構造,營養腺特別發達,能分泌蜂乳,腹部有蠟腺,能分泌蠟液,螫針隱藏在腹部末端,具有倒鉤,並與毒囊相連。蜂群的採食、哺育幼蟲、餵養蜂王、建築蜂房、調節巢溫和防禦敵害等都由工蜂擔當。工蜂修造的巢房是蠟質結構。
野生蜂群在樹洞或其他的洞穴中築巢;人工養的蜂群用活動櫃蜂箱工蜂分泌蠟鱗,在人工巢基礎上加高築成巢房,幾千個巢房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巢脾。巢脾上的巢房用途不同,大小不同,雌蜂房最大,稱王台,雄蜂房次之,工蜂房最小。巢脾上的巢房部分貯存著蜂蜜,這種巢脾稱為蜜脾;貯存花粉的叫花粉脾;貯存卵、幼蟲和蛹的叫子脾。蜜蜂是完全變態的昆蟲,三種蜜蜂的發育都要經過卵、幼蟲、蛹及成蟲四階段。蜜蜂發育最適溫度是34~35℃,溫度過高或過低,會提前或延遲出房,這樣的蜜蜂多不健康。蜜蜂的發育日數表蜂別 卵期 幼蟲期 蛹期 總日數蜂王 3 5.5 7.5 16 雄雄 3 6.5 14.5 24 工蜂 3 6 12 21 一個處女蜂王可以和幾個雄蜂先後交配,交配在巢外空間進行,通常在午後2~4時,氣溫高於20℃以上的時候。蜂王輸卵管旁邊有一個貯精囊,每次交配,都把精液暫時存於貯精囊中,供終生使用。交配成功后36~48h即開始產卵,當蜂王在工蜂房或王台產卵時,貯精囊和輸卵管相通的管口,受肌肉操縱而開放,精子進入輸卵管,與卵細胞結合,產下的卵是受精卵;反之,蜂王在雄蜂房產卵時,不使貯精囊的管口開放,產下的卵就是未受精卵。蜂王產卵后,就不再和雄蜂交配了,精液可以保存和使用到蜂王死亡為止。中華蜜蜂的工蜂體形小,長約12mm,體暗褐色,頭、胸、背面密生及黃色的細毛。頭略呈三角形,有複眼1對,單眼3隻;觸角1對,膝狀彎曲;口器發達,適於咀嚼及吸吮。胸部3節,中胸最大;翅2對,膜質透明,后翅中脈分叉。足3對,分股節、脛節及跗節等處,均有採集花粉的構造。腹部圓錐狀,背面黃褐色,1~4節有黑色環帶,末端尖,有毒腺和螫針;腹下有蠟板4對,內有蠟腺,分泌蠟質。國內外大部分地區均產。
【英文名】 CERA FLAVA
【處方別名】蜂蠟、川蠟、蠟、黃蠟、黃占、川占、川箭、白蠟、蜂白蠟、蜜蠟
【來源】該品為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義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分泌的蠟。將蜂巢置水中加熱,濾過,冷凝取蠟或再精製而成。
【製法】用時熔化,澄清,除去雜質。其主要成份有:酸類、遊離脂肪酸、遊離脂肪醇和碳水化合物。此外,還有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芳香物質等。
【性狀】該品為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呈黃色、淡黃棕色或黃白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體較輕,蠟質,斷面砂粒狀,用手搓捏能軟化。有蜂蜜樣香氣,味微甘。
【性味歸經】甘,微溫。
【功能主治】收澀,斂瘡,生肌,止痛,調理。外用於潰瘍不斂,臁瘡糜爛,創傷,燒、燙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熔化敷患處;常作成藥賦型劑及油膏基質。
【單方應用】:蜂蠟內服治癒慢性蕁麻疹。取黃色蜂蠟12克,溫開水溶化送服,每日2次,連服一周,都可痊癒。筆者得益於民間偏方,驗之於臨床,確有良效,實具調和營衛、益氣養血,祛風潤燥、和血解毒之效能,無不良反應。
【貯藏】置陰暗乾燥處,防熱。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
1.《別錄》:白蠟,生武都山谷。生於密房木石間。
2.《本草經集注》:此蜜蠟爾,生於蜜中,故謂蜜蠟。蜂皆先以此為蜜ZHU、煎蜜亦得之,初時極香軟,人更煮煉,或加少醋酒便黃赤、以作燭色為好。今葯家皆應用白蠟,但取削之、於夏月日暴百日許,自然白;卒用之,亦可烊納水中十餘過、亦白。3.《本草圖經》:蠟,蜜脾底也,欲啖,當合大棗咀嚼即易爛也。
4.《綱目》:蠟乃蜜脾
【拼音名】Fēnɡ Là
【英文名】honey-wax
【別名】蜜蠟、蠟、蜜跖、黃蠟、白蠟、黃占
【來源】
藥材基源:為蜜蜂科動物中華蜜蜂等分泌的蠟質,經人工精製而成的塊狀物。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pis cerana Fabr.
【性味】味甘;淡;性平
【歸經】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解毒;生肌;止痢;止血;定痛。主癰疽發背,潰瘍為斂;急心痛;下痢膿血;久瀉不止;胎動下血;遺精;帶下
【用法用量】內服:溶化和服,5-10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溶化調敷。
【生境分佈】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養殖。
蜂蠟
2.蜂蠟據稱尚含一種芳香性有色物質,名為蟲蠟素(Cer olein)。
1.活性氨清除作用,中國產蜂蠟對來自芬頓體系的·OH和來自X/XO系的O2均有清除作用。2.5μg/ml以上濃度完全抑制脂質過氨化,還可濃義依賴性抑SOD誘導。
2.其他作用,蜂蠟及其乳濁液有抑菌和防腐作用。且將肝素100-150mg懸浮在蜂蠟0.5-1.5ml內,靜脈注射給予,可使肝素抗凝血作用時間延長。
1.黃蠟(《金匱要略》)又名:黃占(《種福堂公選良方》)。多為不規則的塊狀,大 小不一,全體呈黃色或黃棕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觸之有油膩感。體輕,能浮於水面,冷時質軟脆,碎斷面顆粒性,用手搓捏,能軟化。有蜂蜜樣香氣,味淡,嚼之細膩而 粘。不溶於水,可溶於醚及氯仿中。以色黃、純凈、質較軟而有油膩感、顯蜂蜜樣香氣者為 佳。
2.白蠟(《別錄》)又名:蜂白蠟。為白色塊狀。質較純。氣味較微弱,其它均與黃蠟同。全國大部地區均有生產。
①治赤白痢,少腹痛不可忍,后重,或面青手足俱變者:黃蠟三錢,阿膠三錢。同溶 化,入黃連末五錢,攪勻,分三次熱服。(《金匱要略》調氣飲)
②治產後三日內,下諸雜五色痢:阿膠一兩,蠟如博棋三枚,當歸一兩半,黃連二兩,黃柏 一兩,陳廩米一升。以水八升,煮米蟹目沸,去米納葯,煮取二升,去滓,納膠、蠟令烊,分四服,一日令盡。(《千金方》膠蠟湯)
③治老少下痢,食入即吐:白蠟方寸匕,雞子黃一個,石蜜、苦酒、發灰、黃連末各半雞子 殼。先煎蜜、蠟、苦酒、雞子四味,令勻,乃納連、發,熬至可丸乃止,二日服盡。(華佗)
④治急心疼痛:黃蠟,燈上燒化,丸芡子大,百年霜為衣,井水下三丸。(《綱目》)
⑤治妊娠胎動,腹痛下血:蠟一錢。以清酒二盞,煎三、五沸,投蠟令銷,頓服。(《聖濟 總錄》蠟酒方)
⑥治癰疽發背已成未膿之際,恐毒氣不能外出,必致內攻,預服此丸,護膜護心,且亦散血 解毒:白礬一兩二錢,黃蠟一兩,雄黃一錢二分,琥珀一錢(另研極細),硃砂一錢二分,蜂 蜜二錢(臨入)。先將白礬、雄黃、琥珀、硃砂四味碾研極細,另將蜜、蠟銅勺內熔化,離火 片時,候蠟四邊稍凝時,方入上藥,攪勻,共成一塊,以一人將葯火上微烘,眾手急丸,小 寒豆大,用硃砂為衣,磁罐收貯。每服二、三十丸,白湯食後送下,病甚者,早晚日進二次。(《外科正宗》琥珀蠟礬丸)
⑦治代指:蠟、松膠。相和,火炙,籠代指。(《千金翼方》)
⑧治小兒腳凍,如有瘡:濃煎蠟塗之。(姚和眾)
⑨治臁瘡、金瘡、湯火等瘡:黃蠟一兩,香油二兩,黃丹半兩。同化開,頓冷,瓶收,攤貼。(《王仲勉經驗方》)
蜂蠟
⑩治諸般瘡毒,不拘生在何宮,初起即消,已成即潰:黃蠟一兩,白礬六錢。將蠟熬化稍冷,入礬末,為丸豆大。瘡在上,服一兩,在下服七錢,小兒減半,酒和開水下。忌蔥三日。(《醫學集成》)蠟礬丸)
(11)治湯火傷瘡,赤疼痛,毒腐成膿,用此拔熱毒,止疼痛,斂瘡口:麻油四兩,當歸一兩,煎焦去滓,入黃蠟一兩,攪化放冷,攤帛貼之。(《醫林集要》)
(12)治被傷風濕如瘧者:黃蠟一塊,熱酒化開服。與玉真散對用尤妙。(《瑞竹堂經驗方》)
(13)治肺虛隔熱,咳嗽氣急,胸中煩滿,肢體倦疼,咽干口苦,燥渴欲飲冷,肌瘦發熱,減食嗜卧,音聲不出:黃蠟(濾去滓,用漿水煮,秤)八兩,蛤粉四兩(研末)。上件,每兩作十五丸,用前蛤粉為農養葯,每服一丸,胡桃瓤半個,細口爵溫水下,臨卧閉口不語。(《普濟方》立效丸)
(14)治呃逆不止:黃蠟燒煙熏二、三次。(《醫方摘要》)
(15)治雀目:黃蠟不以多少,器內熔成汁,取出入蛤粉,相和得所成球。每用以刀子切下二錢,以豬肝二兩,批開,摻葯在內,麻繩扎定,水一碗,同入銚子內煮熟取出,乘熱熏眼,至溫冷並肝食之,日二,以平安為度。(《姚僧坦集驗方》)
蜂蠟
2.《本草求真》:凡盪除下焦之葯,以此(蠟)裹丸,亦免傷上焦之意。
3.《本經》:主下痢膿血,補中,續絕傷,金瘡,益氣。
4.《別錄》:療久泄辟后重見白膿,補絕傷,利小兒。
5.《本草通玄》:貼瘡生肌止痛。
【摘錄】《中華本草》
蜂蠟的提純需要先融化再純化。封蓋蠟一般很乾凈,但融化時上面總有許多黑色的廢渣。舊巢脾比新巢脾廢渣更多,顏色更黑。因此,最好將兩種蜂蠟分開。蜂蠟的融化方法有許多種,常用融蠟器有:日光蜂蠟提純器、用蒸汽或熱水的各種蜂蠟提純器、雙層蒸鍋。蜂群少時,採用日光蜂蠟提取器較好,但這種方法只有在夏天晴天時才起作用。日光蜂蠟提取器的基本要求是:隔熱好的木製箱子;一個金屬插槽或框用於盛蠟,通常用不鏽鋼,但不用鐵,因為鐵污染蜂蠟;過濾廢渣的過濾網,過濾網下面有收集蜂蠟的容器;雙層透光滑門或窗。頂框用黑色有利於吸熱,前面裝上車輪,便於移動。通常日光融蠟器每年可以處理平均六群蜂。為了擴大容量,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裝,基本框架不變,外層板5mm厚,並用聚亞安酯油漆。採用木製邊框,在金屬盤上裝一個緩衝器,用環氧樹脂將各部分粘合起來。常用的絕緣材料是黑。直接使用熱源,蜂蠟不易融化,必須用水浴。蜂蠟是易燃物質,因此避免在有火源的地方操作。一旦蜂蠟都融化了,在64℃下應持續一段時間,然後用細棉布、乾淨的舊手帕、醫用紗布等過濾。
中國使用蜂蠟的歷史十分悠久,幾乎是和蜂蜜同時發展起來的。蠟燭始於《周禮,秋官·司恆氏》有“共墳燭庭燎”。《神農本草經》將蜜蠟列為醫藥“上品”。西漢時期嶺南即製作蠟燭。晉人葛洪在《西京雜記》(340年左右)中講:“南越王獻漢高帝石蜜石斛,蜜燭二百枚,帝大悅。”。蜜蠟用於民間印染可從漢代開始,古稱“蠟纈”現稱“蠟染”。西晉已能將混合的蜜蠟分開提煉,分別利用。用蜂蠟製作蜜印(蜜章)、蜜空、蜜展和工藝品蠟風。所謂“蜜璽”,《宋書·禮志二》記載,武帝泰始四年(468年),文明王后崩,將合葬,開祟陽陵,使太尉司馬望奉祭,進皇帝蜜璽綬於便房神坐。“蜜璽”為已死帝王而刻的蠟璽,用以殉葬。所謂“蠟屐”(木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阮遙集(孚)好屐。……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一生當箸幾量屐。”見自吹火蠟展,就是在木屐上塗蠟。
唐朝蜂產品的加工技術突破了歷代窠臼,特別是拓寬了蜂蠟利用範圍,官苑豪門也常利用蜂蠟。陝西永泰公主及章懷太子墓的基道上,都有侍女秉燭而行的壁畫。唐詩中也有大量描寫蠟燭的詩句。
賈公彥還記載了“以葦為中心,以布纏之;飴蜜灌之”的制燭方法。此外,還利用蜂蠟藏書,印染和作丸衣。蠟詔、蠟書、蠟丸亦為唐代始用。蠟纈布亦頗盛行。
顧況《采蠟一章》描寫采蜜人攀登危崖割取蜜蠟的情景。以蜂蠟為原料的蠟燭、蠟丸始於唐代,蜂蠟躋身於蠟染、印染工業開拓了蜂蠟利用的前景。至少有1300年歷史的蠟織布,始於漢、盛唐,20世紀90年代又風靡於世。用蜂蠟封藏沼書(《資治通鑒》)272卷,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梁主登建國樓,面擇親信厚賜之,使之野服,資蠟詔,促段凝軍”。女真族向宋朝進貢蜜蠟,
在宮中有“蜜印”之說,《晉書·本傳》晉山濤以太康四年(283年)亡,策贈新沓伯,蜜印紫綬。“蜜印”即是死後追贈官職所贈的蠟印。《舊唐書》(973年)、《新唐書·李澄傳》(1060年)中記載用蜂蠟作丸衣制蠟丸(或稱蜜丸)。蠟纈布在唐代亦頗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