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
一種皮膚病
慢性蕁麻疹是指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黏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組織內水腫,病程超過6周者稱為慢性蕁麻疹。病因常不確定。臨床表現為患者不定時地在軀幹、面部或四肢發生風團和斑塊。發作從每日數次到數日一次不等。
● 皮膚性病科
● 大多數不能找到確切原因,可能與感染、飲食、藥物、生物因素、物理因素等有關。易患慢性蕁麻疹的人群有:
● 感染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的人。
● 經常食用魚蝦等動物性蛋白、番茄等植物性食品、某些食物調味品和添加劑的人。
● 使用抗生素、解熱鎮痛葯、血清疫苗等藥物的人。
● 經常吸入或皮膚接觸花粉、動物皮屑、毛髮、塵蟎等的人。
● 被蜜蜂、黃蜂等昆蟲叮咬的人。
● 流汗以後,皮膚受到摩擦、強烈陽光、極度寒冷天氣等刺激的人。
● 經常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抑鬱的人。
● 慢性蕁麻疹的表現有皮膚瘙癢和皮疹,皮疹反覆發作持續超過6周。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葯、青霉素等藥物可能會加劇病情。
● 一般為紅色風團,有時是蒼白色或皮膚色。
● 形態不規則,可以是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
● 大小不等,可孤立或散在,也可融合成片。
● 皮膚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樣外觀。
● 噁心、嘔吐
● 腹部疼痛
● 腹瀉
● 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 感覺冷,甚至全身顫抖
● 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
● 心慌
● 煩躁
● 血壓降低
● 與慢性蕁麻疹有關的檢查,主要有血液檢查和自身血清皮膚試驗。
● 血常規
● ● 可幫助醫生判斷是否存在過敏及感染。
● 自身血清皮膚試驗(ASST)
● ● 可幫助醫生判斷慢性蕁麻疹的種類,尤其是是否與自身免疫相關。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可以幫助醫生排除其他疾病,確診慢性蕁麻疹。
● 根據接觸史、病史、典型表現,可做出初步診斷。結合血常規檢查、組織病理學等檢查可明確診斷。
● 有風濕熱、惡性腫瘤等疾病病史,或者有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感染史,或接觸過可疑致敏物。
● 皮膚損害反覆發作超過6周。
● 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白細胞總數增高或細胞計數正常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
● 手足口病、玫瑰糠疹等疾病都可能會出現類似慢性蕁麻疹的皮膚損害。因此,出現皮膚髮癢或麻刺感、皮疹、不適、頭痛、發熱等癥狀時不能確定就是慢性蕁麻疹,一定要及時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包括組織病理學檢查等,以及時得到確診。
● 慢性蕁麻疹的處理原則為去除病因、抗過敏和對症治療。主要治療方法有病因治療、局部治療、全身治療。
● 有感染時常需使用抗生素,可以殺菌抑菌,減輕感染。
● 積極治療可引起急性蕁麻疹的疾病,如風濕熱、惡性腫瘤等。
● 停用可疑致敏藥物及食物。
● 避免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花粉、動物皮屑等。
● 保持情緒穩定、放鬆心情、樂觀面對生活。
● 夏季可使用止癢液、爐甘石洗劑、鋅氧洗劑等,能有效緩解瘙癢。
● 冬季可使用有止癢作用的乳劑,如苯海拉明霜等。
● 根據情況可使用激素類藥膏,但不宜長期或大量使用。
● 由紫外線或可見光照射所引起的蕁麻疹,可局部使用遮光劑。
● 首選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常用的藥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具有較強的抗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質的作用,對治療各型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
● 皮膚瘙癢會降低睡眠質量,導致精神狀態差,影響工作和學習。
● 皮膚損害出現在面部者,會影響美觀,可能造成自卑心理。
● 嚴重者會出現休克、喉頭水腫及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
● 慢性蕁麻疹易反覆發作,難以治癒;但積極的治療可減輕癥狀,改善生活質量。
● 避免使用可疑致敏藥物及食物。
● 避免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花粉、動物皮屑等。
● 積極治療可能引起急性蕁麻疹的疾病,如風濕熱、惡性腫瘤等。
● 保持情緒穩定、放鬆心情,樂觀面對生活。
● 流汗以後,避免皮膚受到摩擦、強烈陽光、冷空氣等刺激。
● 保持皮膚乾燥、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