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方劑書籍

《普濟方》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方劑書籍,它載方競達61739首。普濟方醫方著作。一百六十八卷。明。朱棣(周定王)、滕碩、劉醇等編。刊於15世紀初。系明初編修的一部大型醫學方書。

本書集15世紀以前方書之大成,總結明代以前醫療之經驗,併兼收其他傳記、雜說,以及道藏佛書等有關記載,保存了不少宋元名醫散佚的著作。

簡介


《普濟方》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方劑書籍,它載方競達61739首。普濟方醫方著作。一百六十八卷。明。朱棣(周定王)、滕碩、劉醇等編。刊於15世紀初。系明初編修的一部大型醫學方書。書中廣泛輯集明以前的醫籍和其他有關著作分類整理而成。原書今僅存殘本,清初編《四庫全書》時將本書改編四百二十六卷。

內容


《普濟方》
《普濟方》
《普濟方》是由明太祖第五子周定王主持,教授滕碩、長史劉醇等人執筆彙編而成,刊於1406年,初刻本已散佚。幾百年來除少數藏書家藏有一些殘卷,如永樂刻本存19卷,明抄本存35卷等外,惟《四庫全書》收有全文。原作168卷。
本書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方書。全書大致分為12部分,卷1~5為方脈,卷6~12為運氣,卷13~43為臟腑,卷44~86為五官,卷87~250為內科雜病,卷251~267為雜治,卷268~272為雜錄和符禁,卷271~315為外傷科,卷316~357為婦科,卷358~408為兒科,卷409~424為針灸,卷425~426為本草。編次條理清晰,內容十分豐富。自古經方,本書最為完備。資料除取之歷代方書外,還兼收史傳、雜說、道藏、佛典中的有關內容。
《普濟方》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方劑書籍,它載方競達61739首。
公元1406年定稿出書,為中國歷史上的明朝皇帝朱棣收集編寫。《普濟方》,收集了大量資料。除了收錄明以前各家方書以外,還收集其他方面的材料,如傳記、雜誌等,所以內容十分豐富,編得也很詳細。由於出版的數量比較少,而該書又比較實用,所以不少人輾轉傳抄。物以稀為貴,《普濟方》一書在當時是十分珍貴的。後來經過一些年代,《普濟方》原來的刻本已經散失。
《普濟方》原作168卷,後來改為426卷,分成217類,共788法。全書有圖239幅。內容包括總論、臟腑身形、傷寒雜病、外科、婦科、兒科、針灸等。書中記載了許多疾病的治法,如湯藥、按摩、針灸等。《普濟方》是一本十分實用的方書。它在所列的每一病證之下,列了一些方子,學者或醫生只要依病查方,再在各個方子之間選擇一下即可。而這本書也是十分寶貴的醫學文獻資料。
中國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年以《普濟方》為主,並參考以前的一些殘卷殘本,一一進行校勘、重印出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普濟方》共分10冊。第一份為方脈運氣臟腑,第二冊為身形,第三冊到第六冊為諸疾,第七冊為諸瘡腫,第八冊為婦人,第九冊為嬰孩,第十冊為針灸。這樣使原書變得簡明有章。

提要


《普濟方》
《普濟方》
普濟方
醫方著作。一百六十八卷。明·朱橚(周定王)、滕碩、劉醇等編。刊於15世紀初。系明初編修的一部大型醫學方書。書中廣泛輯集明以前的醫籍和其他有關著作分類整理而成。原書今僅存殘本,清初編《四庫全書》時將本書改編四百二十六卷。其中有方脈總論、運氣、臟腑(包括臟象及臟腑諸病候)、身形(包括頭、面、耳等部位所屬及身形諸病)、諸疾(包括傷寒、雜病、瘡瘍、外科、骨科以及各種治法)、婦人(包括婦、產科)、嬰兒、針灸、本草等共100餘門。據《四庫提要》記載:“凡一千九百六十論,二千一百七十五類,七百七十八法,六萬一千七百三十九方,二百三十九圖。”對於所述病證均有論有方,資料非常宏富。所涉範圍廣泛,敘述系統完善。現存永樂等明刻本及1949年後排印本。

四庫提要


普濟方四百二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周定王 橚撰。橚有《救荒本草》,已著錄。是書取古今方劑,彙輯成編,橚自訂定。又命教授滕碩、長史劉醇等同考論之。李時珍本草綱目》所附方,采於是書者至多。然時珍稱為周憲王,則以為橚子有燉所作,誤矣。元本一百六十八卷,《明史·藝文志》作六十八卷,蓋脫一百二十字也。凡一千九百六十論,二千一百七十五類,七百七十八法,六萬一千七百三十九方,二百三十九圖,採摭繁富,編次詳析,自古經片,無更賅備於是者。其書蒐羅務廣,頗不免重複牴牾。醫家病其雜糅,罕能卒業。叉卷帙浩博,久無刊板,好事家轉相傳寫,舛謬滋多,故行於世者頗罕,善本尤稀。然宋、元以來名醫著述,今散佚十之七八,橚當明之初造,舊籍多存,今以《永樂大典》所載諸秘方勘驗是書,往往多相出入。是古之專門秘術,實藉此以有傳。後人能參考其異同,而推求其正變,博收約取,應用不窮。是亦仰山而鑄銅,煮海而為鹽矣,又烏可以繁蕪病哉!

附錄


周定王朱橚傳
太祖高皇帝第五子朱橚,生於公元1361年(元至正二十一年,韓林兒龍鳳七年)。就在這一年,明太祖朱元璋被小明王韓林兒封為吳王,他誕生的時候,父親朱元璋的實力越來越雄厚,中國歷史上一個新的時代即將開創。但是至於周王的生母,歷史上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因為朱棣和朱橚是同母兄弟,這一點明史上很明確地記載,問題是,如果是馬皇后所生,為什麼不說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成祖朱棣,和周王朱橚都是同母所生,而單獨強調成祖和周王是同母兄弟?這的確是質疑的聲音之一,很多著名的歷史學家的考證,實際上並非像明史上所寫的那樣為馬皇后。不過我覺得,明史上的原話是“周、齊、湘、代、岷諸王,在先帝時,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問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我覺得當時因太子,秦王,晉王都已經去世,強調他們和成祖的關係也沒有什麼意義。好多明史專家都說,根據《南京太常寺志》對孝陵(即太祖朱元璋的陵寢)神位的記載如下: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明人沈玄華在《敬禮南都奉先殿紀事十四韻》中有,“高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棲。眾妃位東序,一妃獨在西。成祖重所生,嬪德莫敢齊。”因此,包括當代的歷史學家吳含先生在內,都深信朱棣的生母為“碽妃”李氏。碽妃,為高麗(現在的朝鮮)選送給朱元璋的女子。據說,李氏生朱棣時尚未到預產期,為一個早產兒。但朱元璋懷疑她私通,給自己戴了綠帽子,龍顏大怒,賜碩妃“鐵裙”之刑。所謂“鐵裙”之刑,就是用鐵片做成裙子給人穿上,然後把人放在火上烘烤。這樣,碽妃給活活折磨死了。據說,朱棣知道自己的生身之事,在皇袍加身後,於永樂十年,即公元1412年在南京重建大報恩寺塔,以報答生母碽妃,朱棣也來了一個障眼法,用的名義“以報答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養育之恩”。在當時,大報恩寺塔常年大門緊閉的,屬“禁地”,可能也是為了保守這個驚天秘密。有人悄悄進去過,發現裡面供奉的真是碽妃像。但這些記載都是後人所寫,真實性無人能保證。朱橚於洪武三年被封為吳王,封國在錢塘(今天的杭州)。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到封國開封任職,以北宋的故宮為王府。朱橚本人對我國偉大的中醫藥學很有興趣,自己對各類藥品,藥方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並且在封國開封府,組織了大批的學者和大夫,編寫了一部名為《保生余錄》方書兩卷,洪武二十二年,朱橚不知道什麼原因,在沒有得到旨意的情況下,私自來到鳳陽,明太祖得知以後,非常憤怒,把他流放到雲南,作為懲罰,在流放期間,朱橚仍然沒有停止對中草藥的研究,朱橚看到民間的疾苦,加深了對平民生活的了解,明代時,雲南是蠻荒之地,朱橚看到當地居民生活環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醫少葯的情況非常嚴重,很多疾病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醫治,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當地的醫療水平,朱橚組織本府的良醫李佰等編寫了方便實用、“家傳應效”的《袖珍方》一書。《袖珍方》全書四卷,共3000多方。其中有些藥方還是周府自製的。這部著作編著嚴謹,“因疾授方,對方以授葯”。總結歷代醫家用方經驗,“條方類別,詳切明備,便於應用。《袖珍方》這部書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餘次,可見受醫家重視的程度。此書的發行和流傳,對我國雲南貴州一帶的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永樂四年,朱橚領導編纂的方劑學巨著《普劑方》終於成書。《普劑方》此書是我國古代中醫藥歷史上最大的中醫方劑專著,是朱橚對中醫藥學的一大重要貢獻。據有關資料記載和統計,此書共168卷,分為1600論,收載藥方61738首。該書集明朝以前方書之大成,由朱橚、滕碩、劉醇等共同完成。在編撰形式上採取每論下即有疾病的論述,又有相應的方劑和治法,達到了“是書於一證之下,備列諸方,使學者依類推求,於異同出入之間,得以窺見古人之用意,因而折衷參伍,不至為成法所拘”的目的。更難得可貴的是,《普濟方》搜羅廣泛,保存了明朝以前的大量醫學文獻,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如李時珍在編著《本草綱目》時雖然瀏覽文獻達八百餘種,但不少失傳醫籍他無法看到,幸得《普濟方》中摘引,《本草綱目》中所附藥方源於《普濟方》中的比例相當大。《普濟方》和《保生余錄》這兩部書記錄了大量的中醫藥藥劑方,為我國的中醫藥學,和中醫藥歷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永樂十八年十月,有人告朱橚謀反,皇帝經過查驗后,認為證據確鑿,於是永樂十九年二月把周王召到北京,出示給他看所有的控告奏章。朱橚頓首謝死罪。可以想象身穿明親王宮服、手持玉圭,已經年滿六十的周王朱橚,惶恐地跪倒在自己唯一在世的哥哥,當時的皇上明成祖朱棣的跟前。不住地叩頭、叫著“臣弟罪大惡極,只求一死”之類的詞兒。而朱棣跟前的案上,放著那些密探與地方宮員搜集的周王朱橚意圖謀反的證據。於是,皇帝還是看在手足情份,不再追究。朱橚歸國以後,馬上向朝廷請求解散自己的護衛軍。後來明仁宗即位,把周王的歲祿加至二萬石。朱橚好學,能詞賦,還作《元宮詞》百章。朱橚初就藩於開封時,因為大明朝國土夷曠,庶草蕃廡,而且明朝初年中原地區連年災荒,民眾食不果腹,無奈以野菜充饑,誤食中毒者屢見不鮮。看到這種情況,朱橚盡生平之所學,刻意研究野生植物,還親自帶人跑遍封國境內的“山野平地”,“咨訪野老田夫”,採集實物標本,考核篩選出其中可用來充饑的植物四百餘種,還為了進一步觀察這些植物的生長情況,他又專門在開封周王府內辟設園圃,引種野生植物,每日觀察、研究、記錄它們的生長情況。為辨別某一植物是否有毒,口感是否合適,他都要親自嘗一嘗后才加工成食品。最後朱橚把可供災荒時食用的414種植物的資料編輯成冊他還特地請畫師把植物的葉、花、果、枝幹繪成圖,附在每種植物介紹後面。在此書中僅以往其他中藥書籍沒有收載的植物就達276種,最終出版刊行,書名叫做《救荒本草》。《救荒本草》此書詳細地記載了每種植物的名稱、出產環境、形態、性味、加工烹調方法。為了達到使人們可以“接圖而求之”的目的。

導讀


我國最大的一部方書——《普濟方》
也許你去看過中醫。醫生經過問診、搭脈、看舌苔,作了一番辨證論治之後,開出一張處方,你就拿了這張處方到中藥店去配藥。這方子上也許只有一種葯,那叫單方;如果有幾種或幾十種葯,那叫復方。中醫開方子,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商代就已經有了。2000多年前成書的《內經》中列有13張方子。到了漢代張仲景寫了本《傷寒論》,該書中的方子已達到113張。張仲景的另一本書《金匱要略》中有方子262張。晉代葛洪寫了《肘後備急方》一書,載方101首。唐代孫思邈寫了《備急千金要方》一書,載方有5300首。後來他又寫了《千金翼方》一書,載方2900餘首。唐代王燾寫了一本《外台秘要》,載方6000餘首。宋代政府編纂了一部方書,叫《太平聖惠方》,全書載方16834首。宋代另一部方書《和劑局方》,載方788首。元代宮廷中藥局的成方配本《御葯院方》載方1061首。明代的《奇效良方》載方7000餘首。清代《醫方集解》載方700餘首。清代另一本方書《成方切用》載方1180餘首。我們看了我國歷代的主要方書以後,不禁要問,我國最大的方書是哪一本?那是明代的《普濟方》,它載方競達61739首。
據說明太祖將自己第五個兒子朱橚,封為周定王。而朱橚一直很喜歡做詩談學,熱衷醫道,平時很注意收集古今方劑,於是他將自己收集到的方劑加以整理、修訂,編成了《普濟方》一書。為了保證該書的質量,朱橚又請教授滕碩、長史劉醇等人一同討論、修改,最後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定稿出書。朱橚為了編寫《普濟方》,收集了大量資料。除了收錄明以前各家方書以外,還收集其他方面的材料,如傳記、雜誌等,所以內容十分豐富,編的也很詳細。由於出版的數量比較少,而該書又比較實用,所以不少人輾轉傳抄。有道是“物以稀為貴”,《普濟方》一書在當時是十分珍貴的。後來經過一些年代,《普濟方》原來的刻本已經散失,而一些藏書家,你藏幾頁,他藏幾張,拼也拼不全。只有清朝的《四庫全書》總算將這本書收齊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普濟方》就是在《四庫全書》中所載的。
《普濟方》原作168卷,後來《四庫全書》將它改為426卷,分成217類,共788法。全書載圖239幅。該書總的方子數為61739首。全書的內容包括總論、臟腑身形、傷寒雜病、外科、婦科、兒科、針灸等。書中記載了許多疾病的治法,如湯藥、按摩、針灸等。《四庫全書提要總月》認為:“是書一證之下,各列諸方,使學者依類推求,於異同出入之間,得以窺見古人之用意,因而折衷參伍,不至為成法所拘。”《普濟方》是一本十分實用的方書。它在所列的每一病證之下,列了一些方子,學者或醫生只要依病查方,再在各個方子之間選擇一下即可。而這本書也是十分寶貴的醫學文獻資料,它為我們保留了許多我們想看又因佚失而看不到的材料。
雖然,《四庫全書》保存了《普濟方》的全部內容,但是也有不少抄錯、記錯的地方。人民衛生出版社在1959年以《四庫全書》中所載《普濟方》為主,並參考以前的一些殘卷殘本,一一進行校勘、重印出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普濟方》共分10冊。第一份為方脈運氣臟腑,第二冊為身形,第三冊到第六冊為諸疾,第七冊為諳瘡腫,第八冊為婦人,第九冊為嬰孩,第十冊為針灸。這樣使原書426卷亢繁的卷宗變得簡明有章。國家花了一定力量重印這部我國最大的方書,使這部古書重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