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堌堆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堌堆,古稱景山 ,亦名楚丘、桑台、邳(丕)山。明清時期樹木繁茂,“景山夕翠”曹縣八景之一。梁堌堆遺址在今山東省曹縣城東20公里,侯集回族鎮梁堌堆村。

主要景觀


楚丘

楚丘是楚人早期的居住地,商湯都亳后,楚人南遷,但仍把楚丘當作宗廟之地。秦時在此設武城縣項羽為西楚霸王時,改稱楚丘縣。劉邦伐英布後過此,因感天下底定,乃改楚丘縣為成武縣。東漢后縣城北遷,山稱楚丘亭、楚丘。隋代,楚丘因屬己氏縣(縣治在楚丘南15公里,今楚天集),乃改己氏縣為楚丘縣。

景山

楚丘
楚丘
景山因處於桑林之中,舜帝時又稱桑台,夏禹塗山氏女在此成婚,《楚辭·天問》有:“焉得彼塗山女,通之於台桑”的記載。景山又名邳山,在商時是象徵興盛的著名大山,《國語·周語》有“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的記載,商湯之都亳,因有景山而名景亳,商湯滅夏前,曾在景山會盟諸侯,作《湯誓》,曆數夏桀之罪,史稱“景亳之盟”。商湯在此稱“吾甚武”,景山東北側稱武城,即源於此。商湯滅夏后,天大旱,湯王穿素衣騎白馬,“剪髮斷手”,親自登上景山桑林,把自己當作犧牲,自責不足,祈天求雨,言未畢,大雨降下,旱情解除。商時景山周圍有濟水支流(名黃溝水)經過,山上有高大筆直的蒼松翠柏,對此,史籍記載較多,《詩經·商頌》是歌頌殷先祖成湯、武丁的祭廟之樂,其中《烈祖》云:“景員維河,殷受命咸宜”,其中景,即景山,意為景山四周,皆大河也;《殷武》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其意為登上景山,看到松柏高大且直立。

堌堆

周代,景山屬宋國。后又改稱楚丘。明清兩代,楚丘復稱景山,設景山鋪,景山裡。梁氏在景山南建村,名景陽村,后改稱梁堌堆。梁堌堆景山遺址是一處集龍山、岳石、夏、商、周、漢等不同時期的古文化堆積。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