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華電襄樊發電有限公司
1994年成立的電力企業
湖北華電襄樊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襄樊電廠)地處鄂西北,東瀕漢江,西靠焦柳鐵路和207國道,北靠豫、晉、陝煤炭基地,南接三峽水電基地,是北煤南運、西電東送的戰略交會點,具有在中國範圍內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有利位置,是水電、火電調劑,變輸煤為輸電的理想電源點,同時也是湖北省最靠近煤源的重要路口電廠。
湖北華電襄樊發電有限公司
襄樊電廠一期工程採用“兩台機組同時施工,兩家安裝單位一起上”的平行施工模式,工期縮短18個月,節省投資近20%,實現了“安全好、質量優、工 期短、投資省”的目標,建設速度被國家經貿委載入全國企業新紀錄,被評為2001年國家優質工程金獎,被行業內人士譽為火電建設工程的“襄電模式”。
襄樊電廠二期工程首創國內“30萬千瓦機組廠房裝60萬千瓦機組”和“一、二期主廠房貫通式布置”施工方案,節約佔地,節省投資,方便運行管理,對 國內同類電廠擴建起到了示範和帶動作用。一、二期工程先後完工,襄樊電廠的所有人員加起來還不到470人。470人管理總裝機240萬千瓦的電廠,這在業 界又是一個美談。
湖北華電襄樊發電有限公司
在建設襄樊電廠之前,襄樊除了保康的一些小水電外,只有一個襄樊熱電廠,裝機僅5萬千瓦。頻繁的拉閘限電已成為襄樊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瓶頸”。從1986年開始,市委、市政府開始了爭取建設襄樊電廠的努力。
襄樊最初打算籌建2台10萬千瓦的機組,但當時的能源部長黃毅誠認為,2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太小,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很快會被淘汰,建議建一個大容量機組。於是,襄樊的申請報告改為4台30萬千瓦機組。
1993年,國家有關部門經過對軍事、交通、燃料供應、水資源以及整個電網布局的考察和規劃,最後決定在余家湖建設襄樊電廠,由華中電管局負責整個工程建設。1994年,襄樊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
就在文件審批前的1994年和1995年,廠里招了兩批50多名大學生,培訓、前期準備已經花了幾億元。所以,電廠能否開工建設,關係著電廠的命運,也關係著這幫背井離鄉為自己前途打拚的年輕人的命運。
“接生”63億元的“金娃娃”
當聽說襄樊要建一座投資63億元的火力發電廠時,所有的襄樊人都覺得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千金難買的機遇”。電廠建成后,對推動襄樊經濟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襄樊電廠巨額的投資和較長的建設周期,必將帶動與電廠相關的機械、建材、化工、冶金、電力、建築、 交通運輸、金融、商貿等產業的發展。這裡常駐施工人員達5000—6000人,電廠建成后更會形成一個3萬至5萬人的消費區域。為了護住這個“金娃 娃”,1994年7月14日,市委、市政府在南湖賓館召開最高規格的動員大會,市委書記楊斌慶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要像全國支援三峽工程一樣全力支援電廠 建設。電廠總佔地2400畝左右,涉及8個村、33個村民小組,其中趙崗二組還得整體搬遷。此外,工程建設還需要大量的黃沙、卵石、黃土、塊石等原料。襄 樊人給出的答覆是:廠房征地,沒問題;原材料取用地,也沒問題。為了這個“金娃娃”,襄樊人不遺餘力。市建材總公司、市機械工業局、市公安局……幾乎涉及 到的所有行業和單位的答覆是:堅決服從電廠建設需要,誠心誠意服務好,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各行業、各部門都成立了專班,由主要領導掛帥,處理有關電廠的一 切事務。
輝煌的襄電
1996年11月29日,襄樊電廠一期工程開工。2000年,一期工程宣告建成。有眼光的襄樊人預留了二期、三期工程建設用地。
一座電廠要拔地而起,需要電力建設者付出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參與建設的湖北、河南兩家安裝單位對此感受最深。因競爭的激烈和精彩,電力建設者感覺這 就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對決。1997年4月,在襄樊電廠工程招標、評標會上,湖北電建二公司負責承建1號、4號機組;河南火電二公司負責承建2號、3號機 組,兩支電建勁旅展開了競爭。對於兩個公司而言,襄樊電廠工程是一個極其誘人的“金蘋果”。這是一場實力的對決,更是關乎兩個公司今後生存、發展的練兵 場。湖北電建二公司把接手的這個工程命名為“米袋子工程”,它維繫著全公司1800多名職工的飯碗;河南火電二公司將這個工程命名為“窗口工程”,這是他們第一次打入外省承建大型機組。對於這個工程,兩個公司都集中了最優秀的兵力,競爭的激烈可想而知,以至於有人把這場“兩軍相持近四年的競爭”稱之為新時 期“隆中對”。
按照老火電廠的管理模式,12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火電廠,管理人員一般在1000—3000人。但在襄樊電廠,卻用470人來管理240萬千瓦機組 的運行。電廠成立了創源公司,新員工經過培訓,成了業務骨幹;業務骨幹進一步培訓,成了技術尖子。襄樊電廠沒有藉助外來的力量,完全依靠自身培訓打造了一 支技術過硬的隊伍。這在中國電廠中是沒有的。
2003年3月31日,從中國華電集團傳來好消息:襄樊電廠不僅要搞二期工程,還要進行三期擴建。有了華電集團的大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襄樊 電廠三期擴建工程又將拉開帷幕。屆時,襄樊電廠將發展成為一個超大型火力發電基地,新型循環經濟示範基地,管理、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和人才、經驗輸出基 地。
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如果用一個字形容火電廠,那就是“黑”。走進襄樊電廠,眼前的一切會顛覆你的印象:廠區的道路是青灰色水泥路,花草青翠整潔。現代化的運行集控室整潔明亮,運行人員統一著裝,所有操作全部由電腦控制。
襄樊電廠沒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先後投資近7億元安裝高效靜電除塵器、煙氣脫硫設備和採用先進的高效燃煤鍋爐及煤場綜合防塵技術,降低環境污染面,同時對熱能、電能、溫排水、粉煤灰等資源進行全面綜合利用。
襄樊電廠二期工程投產後,每年產生近200萬噸粉煤灰,若採取傳統辦法,僅處理灰渣每年就需土地60餘畝,加上運輸、技術處理等,花費巨大,處理不當還有可能造成環境污染。襄樊電廠專門成立了負責粉煤灰綜合利用的天健實業公司,對粉煤灰進行深加工利用,把巨大的“包袱”變成了“金疙瘩”。經過深加工的粉煤灰,一部分變成水泥廠的原材料,銷往襄樊、荊州、隨州、十堰等地的30多家水泥廠。
一個大電網要安全平穩運行,必須水電、火電交融;一個大的水電樞紐要保證豐水期和枯水期的穩定供電,必須在附近有強大的火電廠作為支撐。襄樊電廠正擔負著這一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