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陽
峽陽
峽陽,位於南平市區西北,東與茂地、大洋相連,南同王台接壤,西和順昌交界,北與建甌相鄰。玉屏山、招科山環抱集鎮,富屯溪貫空全境,故取“兩山一水謂之峽,山南水北謂之陽”而得名。地處東經117°54′至118°02′,北緯26°44′至26°52′之間,距市區51公里。人口15000多人。
峽陽鎮山川靈秀。屏山如畫,照溪流銀,富屯似帶。溪中公園、八字橋、屏山書院等古迹景點,引人入勝;剪紙、古畫珍藏、戰勝鼓等,繽紛異彩。
圖片
基礎設施完善。鷹廈鐵路,316國道貫穿全境。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行動電話網路覆蓋全鎮;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超過5000噸;35千伏變電站全面運營;投資3.5億元,裝機容量4.73萬千瓦的峽陽水電站和八字橋水電站已建成投入運行。
經濟發展。2005年全鎮生產總值3.59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工業產值1.73億元,比上年增長21%;財政收入2482萬元,比上年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3950元,比上年增長9%
歷史悠久。古鎮峽陽,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人生息。自唐以來,中原諸多氏族南遷,擇居此地,世代繁衍,遂成大邑,歷逾千載。公元1748年,這裡設立分縣。
1934年設峽陽鎮,
1958年改紅專公社,
1959更名峽陽公社,
1984年復置鎮。
1997年,面積176平方千米,人口2.5萬。
轄德勝村、鰲州村、前進村、將軍村、新興村、進步村、中心村、梅照村、洋安村、小梅村、杜溪村、陳坍村、洛源村、葛大村、大翁坑村、江汜村、麥源村、浪石村、大埂村、安窠村、蔡源村21個村委和中興居委會。
福建歷史文化名鎮延平區峽陽鎮自古以來就有應氏狀元祠、張氏百忍堂等六大宗族祠堂。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引導下,各祠堂競相引入功德榜、能人榜、成才榜、好樣榜、壽星榜"五榜",評選表彰各類氏民典型,一年一評,上榜的榮譽加身,未上榜的見賢思齊。每逢清明、白露、冬至祭祖之機,各祠堂都要召開老壽星座談會,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對年滿16歲的青年學生開展緬懷前賢、愛鄉愛國、遵紀守法、奉獻社會的成人教育。
峽陽祠堂設有閱覽室、電視室、棋牌室等活動場所,平時對各姓氏居民開放,逢年過節還舉辦象棋賽和書畫展等文娛活動。古老的祠堂“老樹春深更著花”,發展成為民間糾紛的“調解站”,計劃生育的“宣傳站”,實用技術的“輔導站”,社情民意的“中轉站”,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圖片
峽陽鎮峽陽鎮商貿發達,自改革開放以來,峽陽人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區位、交通、人才優勢,大力發展流通業。鎮2003年10月成立柑桔流通協會,2004年12月整合成立峽陽流通協會,共有會員1380人,下設11個分會,分別為:竹木行業分會,會員191人;豬業分會,會員110人;種植業分會,會員315人;柑桔分會,會員83人;禽業分會,會員85人;個體工商分會,會員125人;韭黃分會,會員18人;個私運輸分會,會員183人;食用菌分會,會員65人;蔬菜分會,會員89人;花卉分會,會員16人。木材、柑桔、筍乾等流通業發展較快,流通網路輻射全國10多個省市、40多個縣市。其中柑桔流通銷售網點150多家,筍乾銷售網點50多家,木材銷售網點200多家,年創產值5億多元。峽陽從事流通行業的有3000多人,僅在江蘇一帶搞木材流通生意的經銷點就有120多家500多人。
峽陽鎮自古以來以流通著稱於南平,百姓從事經商多面辦企業的少,加上距南平中心城市較遠的區位劣勢,工業發展舉步艱難。市委、市政府提出“突出工業、突破工業”的戰略后,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於2004年引導浪石村民利用庫區補償資金入股投資開發了浪石工業平台,並於次年入住規模工業1家。不斷加大招商和扶持重點企業發展力度,逐年增加工業平台入住規模工業企業1家,已有4家規模企業在浪石工業平台落地投產,年總產值預計將超億元。
峽陽古鎮是閩江上游保護最好的古鎮之一,有1000多年歷史,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位於南平市西北,距南平市區48公里,與316國道一橋相連。
古鎮歷史悠久,名勝古迹24處,明清時代建築200餘幢,其中大園房、關岳廟、報國寺、百忍堂、應氏狀元祠、八字橋堪稱古代建築瑰寶。木質雕刻、民間剪紙,字畫珍藏,至今保留完好。享譽省內外的民間舞蹈《戰勝鼓》傳承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現已成為福建省民間藝術團成員單位之一。
韓國古代建築學專家金聖雨教授和北京建築學院專家曾到峽陽考察,高度評價:峽陽的古代建築,建造獨特,雕刻精湛,很多建築民居與北京的四合院相似,是古代建造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