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太公鎮的結果 展開

太公鎮

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下轄鎮

太公鎮,隸屬於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地處昭化區南部。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太公鄉公所。民國三十年(1941年),併入黃龍鄉。1984年,公社改鄉。1992年10月,張家鄉併入建太公鎮。1995年,析置張家鄉。截至2020年6月,太公鎮下轄2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

2019年,太公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89平方公里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歷史沿革


清代屬昭化積陽里轄劉旗(保)。民國初屬黃龍團區。1933年建嘉陵縣永寧鋪區轄太公寺蘇維埃。1935年設太公聯保處,屬第二區。1940年屬黃龍鄉。1951年黃龍鄉江、南部建太公鄉,屬虎跳區。1958年改太公鄉為太公公社。1959年隨昭化縣併入廣元縣,同年將柏林溝公社的新民和清水公社的大樹兩大隊划入。1966年將原新場公社解放大隊划入。1984年改太公公社為太公鄉。1986年撤虎跳區公所屬廣元市中區衛子區公所,1989年改屬元壩區。1992年將張家鄉併入建太公鎮。1995年出張家鄉境。
太公泉鎮位於衛輝市西北十二公里處。
公元前1210年農曆八月初三,姜太公誕生於衛輝太公泉鎮呂村。
太公鎮
太公鎮
姜太公亦稱呂太公,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是我國西周時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他也是我國二百多個姓氏的血緣始祖。這個傳奇色彩頗為濃厚的歷史人物,單是姓名就有不少叫法,如《史記漢書諸表訂補十種》記載他的名字有:太公望、呂望、周望、呂牙、呂尚、姜望、望尚、師望、姜公、姜老、呂等等。姜太公故里原是姜氏的一個大部落。1995年在太公泉出土的唐代墓碑,曾記載著太公泉原叫“姜塬”。
北魏酈道元撰寫的《水經注》:“汲城東門北側有太公廟,廟前有碑云:太公望河內汲人。又有太公泉。”據《竹書紀年》上說,姜太公仙逝於“周康王六年”十月二十日,終年139歲。葬於衛輝太公泉。至今太公泉境內還保留著許多姜太公的歷史遺跡,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姜太公墓、姜太公祠、姜太公廟、姜太公呂望表等。
每到農曆八月初三姜太公誕辰之日,許多海內外後裔組成的姜氏、呂氏宗親會都會前往姜太公故里尋根祭祖、旅遊觀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1年末,太公鎮轄1個居民委員會,場埃、太公嶺、大樹、玄貞、紅衛、學堂、白頭、雙廟、朱真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個居民小組,54個村民小組。
2019年12月,撤銷黃龍鄉,將原黃龍鄉和原張家鄉洞坪村、雷音村、回龍村、劉庄村及原丁家鄉雙龍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太公鎮管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太公鎮下轄2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街200號。
紅軍山社區場埃村水磨村
黃龍社區太公嶺村高照村
玄貞村雙廟村太平村
紅衛村白頭村黃金村
學堂村張家村回龍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太公鎮地處昭化區南部,東與柏林溝鎮、清水鄉交界,南與張家鄉相連,西與丁家鄉毗鄰,北與黃龍鄉、石井鋪鄉接壤。 區域面積50.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太公鎮境內最高點位於朱真村二社朱真廟包,海拔994.5米;最低點位於楊家坪,海拔553米。 
自然災害
太公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冰雹、洪澇、風災和地震等。旱災主要有春旱、夏旱和少量的冬旱。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1965年1月~6月,降水總量為78毫米,是往年同期降水量的1/6,而且是繼上年冬旱連著當年春旱、夏旱。境內塘堰乾涸,溪水斷流,絕大多數村組人畜飲水十分困難,夏季無法種植農作物。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境內為重災區,損壞城鎮、農村房屋21.3萬平方米,公共設施15216萬平方米,城鄉交通水利設施147處,直接經濟損失摺合人民幣3000萬元。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太公鎮轄區總人口940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46人,城鎮化率7.9%。另有流動人口1938人。總人口中,男性5007人,佔53.2%;女性4396人,佔46.8%;14歲以下1619人,佔17.2%;15~64歲6713人,佔71.4%; 65歲以上1071人,佔11.4%。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9‰,人口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長率0.7‰。
2017年,太公鎮常住人口6966人。
截至2019年末,太公鎮戶籍人口9090人。

自然資源


太公泉鎮境內有豐富的石灰岩、煤、粘土等礦產資源。旅遊資源有姜太公故里、香泉寺、芳蘭村龍山文化遺址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濟


綜述
2011年,太公鎮財政總收入494.8萬元,比上年減少19.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4.5萬元,比上年增長34.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51.1萬元,比上年增長38%;企業所得稅3.8萬元,比上年減少13.6%;個人所得稅4.3萬元,比上年增長9倍。人均財政收入526元。
2019年,太公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農業
太公鎮有農業耕地面積10860畝,其中水田8565畝,旱地2295畝;林地面積3.5萬畝。2011年,農業增加值2857萬元,比上年增長5.1%,占生產總值的39%。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6552噸,其中水稻3457噸,小麥1145噸,玉米1394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烤煙、蔬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925畝,產量724噸,其中油菜籽712噸,花生12噸;烤煙種植面積803畝,產量93噸;蔬菜種植面積3054畝,產量5636噸,主要品種有蘿蔔、白菜、瓜類、豆角類等。
太公鎮
太公鎮
太公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3.2萬頭,年末存欄1.8萬頭;家禽飼養量12萬羽,上市家禽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2497噸,其中豬肉2314噸;禽蛋27噸。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1.1萬畝,其中防護林0.9萬畝,經濟林0.2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8萬株,林木覆蓋率50%,活立木蓄積量16.9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590畝,主要品種有桃、梨、柑橘等。
工業
2011年,太公鎮工業增加值2715萬元,比上年增長25.8%,占生產總值的37%。
商業
2011年末,太公鎮有商業網點231個,職工257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265萬元,比上年增長1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450萬元,比上年增長8%。
金融
2011年,太公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489萬元,比上年增長13.2%;各項貸款餘額3123萬元,比上年增長2.4%。

交通


2011年,太公鎮境內有212國道過境,境內長14千米;太(公)虎(跳)路境內長2.7千米。9個村均通公路,其中硬化公路36.8千米。農村公交站1個,客運汽車1輛,14座位,日均客運量32人次,年客運總量3萬人次;貨運汽車17輛,年貨運量1.8萬噸。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2.2千米,道路鋪裝面積8800平方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太公鎮有幼兒園(所)1所,在園幼兒215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1所,在校生370人,專任教師4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89人,專任教師4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太公鎮有各類科技人才39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人,經營管理人才4人,技能人才112人,農村實用人才275人。
文化事業
1976年,太公鎮開通有線廣播,2002年5月開通有線電視。2011年末,廣播喇叭46隻,入戶率90%,通響率100%;有線電視用戶710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423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5%。
2011年,太公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4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個,各類圖書室1個,藏書3600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太公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35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7張,固定資產總值3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4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6萬人次,出院病人600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0%。
社會保障
2011年,太公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戶,人數29人,支出6萬元,比上年增長23%,月人均171.4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56戶,人數1123人,支出105萬元,比上年增長140%,月人均77.9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2人,支出12.48萬元,比上年增長33%;農村醫療救助1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19人次,共支出6.1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77人次,支出8萬元,比上年增長15%;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37.5萬元,比上年增長17.4%;基金支出合計114.4萬元,比上年增長11.5%。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558人,參保率85.4%。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太公鎮有郵政支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量330份(冊),業務收入112萬元。有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27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10.3%;行動電話用戶269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98.5%;寬頻接入用戶170戶。
● 水利
2011年,太公鎮境內有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3座,山坪塘217口,石河堰1處,提灌站2處。年工程蓄水量172萬立方米,年蓄水量34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0.7萬畝。
● 給排水
2011年末,太公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8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5%;排水管道5千米。
● 供電
2011年末,太公鎮鎮區擁有主變壓器3台,總容量550千伏安,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98%。

文化


● 地名由來
太公鎮因鎮人民政府公所治地位於太公寺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