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東源鄉的結果 展開

東源鄉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下轄鄉

東源鄉是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上栗縣縣境東南部,萍鄉北部,距離319國道6公里。面積69.49平方公里,與宜春市水江鄉、天台鄉相鄰。轄15個村委會,436個村民小組。2008年有人口約5.2萬,其中農業人口約49200人。

歷史沿革


東源村,其名源於該地多生冬芒,于山野間蔓生於原,人稱“東芒源沖”后演繹於東源。建國初期屬萍鄉縣宣德區。1958年為宣德公社,歸屬福田區。1962年分宣德、勝天兩個公社,1966年合併為東源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87.4平方千米,人口5.2萬,轄江嶺、新益、東源、桃源、聯溪、石嶺、石源、天井、田心、小梘、民主、宮江、上埠、羊子、樓下、江北、鏡山、逢源、竺塘、橋頭、上石塘21個行政村。(438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東源鄉自然風光
東源鄉自然風光
全鄉鎮內以低山丘陵為主,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7℃,年降雨量1550毫米。全鄉有耕地24211畝,其中旱地7000畝,水田17211畝,山林面積79000畝,森林植被率62.4%.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地下礦藏主要有煤、石灰石、陶土等,儲量豐富,遍布全鄉,質優品高。

地理位置

東源鄉位於上栗縣東南部楊歧山東簏,東接赤山,南臨彭高,西與福田鎮、楊歧鄉相連、北和袁州區水江鄉、天台鎮接壤。距市區22公里,距縣城27公里。全鄉總面積84平方公里,有水田1.74萬畝,山林8萬畝,其中油茶林5.8萬畝。東源鄉下轄21個行政村、438個村民組。總人口至2002年底為53212人,12188戶,男27554人,女25658人。其中農戶11970戶,勞動力29665人,本地居民為漢族江右民系,因婚娶而有少數民族侗族傣族

行政區劃


所轄村如下:
江嶺村轄龍潭陂江下嶺六潭冷水龍王耍塘     
新益村轄長木頭龍背窩梨子樹下蘆茅塘馬嶺     
東源村轄大塘埠方塘下東源沖河口泉東嶺上丁家庵    
桃源村轄小桃源大桃源黃粟院柴沖干大沖院沖    
連溪村轄屋場里瓦子坪冷水塘石井庵      
小梘村轄獅子石九子沖觀音岩張家灣里小梘街茅屋裡龍間坳下坊  
民主村轄破塘上太坪下太坪界頭棟下     
石嶺村轄王荊沖沈家裡王家裡黃家裡周家裡     
石源村轄龍洞口上石源石源暗田荷蓮塘謝家坊    
天井村轄石嶺上天井丁坑青草窩      
田心村轄田樓里田心劉家裡方家裡瓦叉甘家裡夏家裡池下江畔 
宮江村轄曹家沖橋邊宮江街牛牯沖龍頭嶺下南山園裡祠堂坪里   
上埠村轄株木山上埠街石下梘田西沖蔡家裡等    
樓下村轄西沖禁山裡下石岩井台上台等     
羊子村轄潭頭馬家灣台州上嚴家灣間埠沙口塘搖藍窩茅店  
江北村轄江北沖吊馬沖太歲窩       
逢源村連王陂譚屋場里山背小院沖      
石塘村轄剪口老屋場新屋裡       
竺塘村轄尖嶺蘭花嶺大路上黃家祠堂泉塘沖栗山埠圳背屋場里  
橋頭村轄大沖橫衝上下屋場草坪里牛角上曹家裡返下李子塘陳坑伍家沖

經濟


東源是個以農為主的大鄉,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效果明顯,農產品種類繁多,品種齊全,正在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農業主產水稻,盛產油茶。農副產品茶油、紅薯酒,頗具特色,久負盛名,俗有“百萬油庫”之稱。
農業產業化企業有:小桃源精鍊茶油廠、桃源無公害大米基地、石嶺山羊基地、新益苗圃基地等。鄉鎮企業有水泥、煤炭、微型農用水泵、鞭炮、造紙等廠。改革開放以來,東源的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據統計,1998年工農業總產值已達2.1億元,鄉財政收入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
進入21世紀以後,全鄉實施以農村工業化為主的發展戰略,湧現了一大批工業企業。如專以出口創匯為主的萍鄉裕豐出口花炮廠,萍鄉市泰信出口花炮廠和內銷為主的東南花炮廠,萍鄉市東源出口花炮廠等數家花炮龍頭企業,老牌企業萍鄉市青松水泥廠,曾獲省重點鄉鎮企業的萍鄉市水泵廠改制工作已全面完成,年生產煤在3萬噸以上的羅家山煤礦、新益煤礦等7家大礦,建材廠、機磚廠的機器聲到處一片轟鳴。
東源鄉黨委、政府制定了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以誠招商,以情招商,以地招商,以一流的服務工作招商和優惠的政策待遇招商。

基礎建設

東源鄉堅持以民本意識為指導,著力完善基礎設施,改善鄉村環境。他們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制定並完善了新農村建設規劃,不惜重金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2006年,他們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建成了通村水泥公路80多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泥公路目標;投入資金480萬元,改造學校危房6200平方米;投入扶貧資金200多萬元,落實扶貧項目20多個;投入資金300多萬元,修繕了院沖等小(二)型水庫、部分農田水利設施,加大了人飲項目建設力度,使近60%的村落實現了通自來水的目標。為了彰顯山區特色,他們還著力打造綠色生態品牌,巧做山、水、林文章。新益村將山地利用、水資源開發、林業育林護林列為村規民約的重要內容,形成了全縣乃至全市的綠色生態品牌,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建設示範村”、“文明創建示範村”稱號,被省綠化委員會命名為“造林綠化最佳村”。

廉政建設

東源鄉按照建設高效、為民、廉潔、公開、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切實加強了政務公開工作,機關內部管理得到加強,辦事程序更加規範,辦事效率和群眾滿意率進一步提高。
2008年,該鄉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多方籌資,盡量滿足政務公開載體建設的需要,建立了規格較高的政務公開欄,並建立了政務意見箱和政務公開專用電話。選擇最需要讓群眾知道的內容予以公開,班子成員印刷了12000多份連心卡,發放到每家每戶,對群眾信訪、農村醫療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和鼓勵招商引資的規定等進行了公開;做到監督到位,每逢公開一期新內容,適時組織幹部職工和群眾代表現場觀雇,還建立健全了聘請監督員制度、意見收集處理反饋制度等相關監督反饋制度。

旅遊


東源鄉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聞名遐邇的小梘古儺文化文物,儺舞曾多次進京演出,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讚揚和評價。石源九龍洞全長25公里,號稱天下第一地下藝術長廊,千年的石鐘乳滴成了千奇百異的各種景觀,吸引著越來越多遊客的注意力。生態環境優美,新益村還是全國有名的生態村,是休閑旅遊避暑的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