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雲陽縣誌的結果 展開

雲陽縣誌

民國十六年編成的地方志

《雲陽縣誌》是民國時期由雲陽縣兩任知縣及知名人士朱世鏞、黃葆初、劉貞安等編纂的一部地方志書,民國六年(1917年)啟動,至民國十六年(1927年)編成。

該書全面、系統記述雲陽從秦漢到民國初年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各方面的發展、演變,共44卷,60餘萬字。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該書鉛印本出版。 1992年,巴蜀書社翻印的影印本出版發行。

編修歷程


民國六年(1917年),雲陽縣知縣朱世鏞(安徽霍山人)設修志局,啟動《雲陽縣誌》修纂,聘奉節縣名人劉貞安(1941年劉貞安家鄉清水塘劃歸雲陽縣管轄,因又為雲陽縣人)總纂,郭文珍任主任編纂,彭聚星、甘作儀、王伯雲編纂,石敬武、彭宜讓、閔百祥監修,曠仕棠、塗廷蔭繕校員。不久,朱世鏞離任,由黃葆初(墊江縣人)接任知縣續編。民國十六年(1927年)編成。

主要內容


全志共44卷60餘萬字。一卷地里,二卷建置,三至五卷山水,六卷厄塞,七至八卷官師,九卷財賦,十卷鹽法,十一卷學校,十二至十五卷禮俗,十六至十八卷兵團,十九卷倉儲,二十卷惠政,二十一卷祠廟,二十二卷金石,二十三卷族姓,二十四至四十一卷士女(分先賢、耆舊、壽民、貢舉士林、生員、孝友、獨行、方外、烈女),四十二至四十三卷文錄(分詩、雜文),四十四卷敘錄。
該志不是斷代志,而是一部全面、系統記述雲陽從秦漢到民國初年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各方面的發展、演變的重要典籍,體例完備、分類科學、記述翔實、史料豐富。“山水”卷,吸收《雲陽縣鄉土志》(光緒版)經驗,採用《水經注》筆法,詳細記述雲陽境內長江、四條一級支流、三十餘條二級支流和數百座大山、幾十個集鎮的名字、分佈、地理位置、資源狀況。“兵團”卷詳細記述了清嘉慶初年白蓮教起義、全縣綠林活動、全縣修建寨堡246座等史料。“鹽法”卷用大量篇幅,記述雲陽鹽業發現、開發、生產、銷售,鹽井開鑿、鹽灶改良(從燒柴到改燒煤)的全過程。“族姓”卷記述明初、清初“湖廣填四川”,外縣人178族姓遷至雲陽“挽草為業”的時間、始祖、原籍、世次、丁眾、落第地名、宗祠修建等。同時該志印刷精美、錯誤極少,成為不少圖書館的必藏之典。

出版背景


《雲陽縣誌》編成后,因經費無著落不能付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由任段琪瑞政府國務秘書的雲陽縣人塗風書承擔經費在北平印成,縣長鄒洸(巫溪縣人)、鄧德芳、盧琰(瀘縣人)和縣總務科員樑柱熙等17人參與經印,鉛印本。
1992年8月,巴蜀書社根據民國《雲陽縣誌》鉛印本原本翻印的影印本在成都出版發行,ISBN號:978-7-5013-54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