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蒲

詞語

編蒲,漢語詞語,讀音為biān pú,意思是編聯蒲葉以供書寫。

基本信息


詞目:編蒲
解釋:編聯蒲葉以供書寫。喻苦學。

詳細釋義


典源

漢書》卷五十一〈賈鄒枚路傳·路溫舒
路溫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也。父為里監門。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稍習善,求為獄小吏,因學律令,轉為獄史,縣中疑事皆問焉。太守行縣,見而異之,署決曹史。又受春秋,通大義。舉孝廉,為山邑丞,坐法免,復為郡吏。……內史舉溫舒文學高第,遷右扶風丞。時,詔書令公卿選可使匈奴者,溫舒上書,願給養,暴骨方外,以盡臣節。事下度遼將軍范明友、太僕杜延年問狀,罷歸故官。久之,遷臨淮太守,治有異跡,卒於官。

譯文

路溫舒,字長君,是鉅鹿縣束里人。他的父親做束里的監門,讓路溫舒去牧羊,路溫舒就採集水中的蒲草,裁成簡牘的形狀,用繩子編綴起來,在上面寫字。學得稍有長進,就請求做小獄吏,乘機學習律令,升轉為獄史,縣中每遇到疑難案件,都向他請教。太守巡察各縣,見到他,覺得他不是凡夫俗子,就讓他代行決曹史之職。他又拜師學習《春秋》,略知大意。被舉為孝廉,做山邑縣丞,因犯法而被免職,後來又做郡的屬吏。……內史舉薦路溫舒為文學科的第一等,升為右扶風丞。當時,皇帝下韶書命令公卿大臣推薦可以出使匈奴的人,路溫舒上書,請求作為隨從人員,隨使者出使匈奴,以報效天子,皇帝批閱上書,轉交度遼將軍范明友、太僕杜延年詢問情況,因為他言無可取,罷歸故宮。很長時間之後,升遷為臨淮郡太守,政績非常出色,死於任上。

釋義

"﹝路溫舒﹞父為里監門,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書寫。"后因以"編蒲"為苦學的典故。

用典示例


南朝任昉 《為蕭揚州作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
劉禹錫《南海馬大夫見惠著述三通詩以謝之》:“編蒲曾苦思,垂竹愧無名。”
吳偉業《蘆筆》詩:“采箬編蒲課筆耕,織簾居士擅書名。”

人物簡介


西漢著名的司法官。字長君,鉅鹿(今屬河北)人。信奉儒家學說。起初學習律令,當過縣獄吏、郡決曹史;後來又學習《春秋》經義,舉孝廉,當過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職。宣帝即位,他上疏請求改變重刑罰、重用治獄官吏的政策,主張“尚德緩刑”,“省法制,寬刑罰”。他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獄吏。漢承襲秦朝這一弊政,必須改革。他還反對刑訊逼供,認為刑訊迫使罪犯編造假供,給獄吏枉法定罪開了方便之門。他在奏疏中還提出廢除誹謗罪,以便廣開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