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菌門

壺菌門

壺菌門真菌稱為壺菌,是真菌界中唯一在生活史中的某些階段產生能動細胞的成員。壺菌多水生,大多腐生在動植物殘體上或寄生於水生植物、藻類、小動物和其他真菌上,少數寄生於高等種子植物上。大多數種類能分解纖維素和幾丁質

壺菌門(Chytridiomycota)


壺菌門菌物的營養體形態變化很大,從呈球形或近球形的單細胞至發達的無隔菌絲體。比較低等的壺菌是多核的單細胞,具細胞壁,大多呈球形或近球形,寄生在寄主細胞內的,其營養體在發育的早期沒有細胞壁,有的壺菌單細胞營養體的基部還可以形成假根;較高等的壺菌可以形成發達或不發達的無隔菌絲體。
壺菌門菌物無性繁殖時產生遊動孢子囊,遊動孢子囊有的有囊蓋,成熟時囊蓋打開釋放遊動孢子;有的無囊蓋,通過孢子囊孔或形成出芽釋放遊動孢子。每個遊動孢子囊可釋放多個遊動孢子。有性生殖大多產生休眠孢子囊,萌發時釋放1至多個遊動孢子。
壺菌門菌物有性生殖方式有多種,大多是通過兩個遊動孢子配合形成的接合子經發育形成休眠孢子囊;少數通過不動的雌配子囊(藏卵器)與遊動配子(精子)的結合形成卵孢子。
壺菌門屬於真菌界(Fungi),只有一個壺菌綱(Chytridiomycetes),分為5個目,112屬,已記載的有793個種,其中只有少數壺菌目(Chytridiales)真菌是高等植物上的寄生物,較重要的如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節壺菌(Physoderma maydis),引起馬鈴薯癌腫病的內生集壺菌(Synchytricum endobioticum)和引起車軸草冠癭病的車軸草尾囊壺菌(Urophylactis trifolii)。此外,芸薹油壺菌(Olpidium brassicae)是許多高等植物根部的專性寄生菌,對植物生長的直接影響雖然不大,但它的遊動孢子是傳播一些土壤中病毒的介體。
壺菌目菌物的營養體為單細胞,球形或近球形,有的有假根,或在膨大細胞間有細絲相連接,但不形成典型的無隔菌絲體。多數壺菌目真菌在基質內或寄主細胞內生活,有些為外生的。內寄生的壺菌目真菌營養體發育早期不具細胞壁,為裸露的原質團,後期形成幾丁質的細胞壁。我國較常見的是玉蜀黍節壺菌。

結構


蕈類包括菌柄、菌蓋和產生孢子的菌褶等三個部分。菌蓋高於地面,這樣散落的孢子就可以被空氣氣流帶走。菌柄的底部有許多叫作菌絲的細線,蕈類就是通過它們來尋找養料的
節壺菌屬(Physoderma)
節壺菌屬的特徵是休眠孢子囊扁球形,黃褐色,具有囊蓋,萌發時釋放出多個遊動孢子。它們都是高等植物的專性寄生菌,侵染寄主常引起病斑稍隆起,但不引起寄主組織過度生長。
節壺菌屬最常見的種是玉蜀黍節壺菌(P. maydis),侵害玉米引起玉米褐班病。病部呈褐色隆起的斑點,內有大量黃褐色粉狀物,是病菌的休眠孢子囊。休眠孢子囊扁球形,萌發時囊蓋打開,從蓋的孔口出釋放出遊動孢子。遊動孢子在寄主表皮上遊動一個時期后休止,產生細胞壁,以後萌發侵入寄主。侵入時產生假根進入寄主細胞吸取養料,寄主外部的菌體發育成薄壁的孢子囊。孢子囊成熟時釋放出遊動孢子,這種遊動孢子的個體較休眠孢子囊所產生的小,可以直接侵入寄主,也可以作為配子。兩個遊動配子配合形成合子侵入寄主,在寄主組織內形成膨大的、具細胞壁的營養體,膨大的細胞之間有絲狀體相連。以後膨大細胞的壁加厚,轉變為休眠孢子囊,膨大細胞壁間的絲狀體隨之消失。休眠孢子囊在乾燥的土壤和寄主組織中可以存活3年。休眠孢子囊萌發的適溫較高(20~30℃),所以玉米褐斑病在我國的南方發生較重。
壺菌門
壺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