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峰寺

省文物保護單位

雲峰寺,又名太湖寺,位於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距縣城東南4公里,佔地80餘畝,是一處以宗教文化為支撐的風景名勝地。景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年均氣溫15℃,最低海拔1010米,最高海拔2628米。

該景區由宗教文化區、農業生態區、自然生態觀光區三部分構成。

1990年,雲峰寺(當時稱太湖寺)被列為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3月,正式批准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

地理環境


雲峰寺,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東南4公里處,佔地80餘畝是一個以宗教文化為支撐的風景名勝地,距滎經縣城4公里,景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年均氣溫15℃,最低海拔1010米,最高海拔2628米。該景區由宗教文化區、農業生態區、自然生態觀光區、三部分構成。相傳,女媧從太湖取石補天,不慎墜落於寺內,人稱“太湖飛來石”,故又稱“太湖寺”。

歷史沿革


雲峰寺始建於唐,重建於明,續修於清。興盛了600多年,到元朝初年,由於四川居民堅決抵抗元軍入侵,元始祖忽必烈對川人切齒痛恨,入川后大加焚燒殺戮,造成雲峰寺被焚,僧俗流亡。到了明朝,戰亂漸息,雲峰寺內為數不多的貧僧八方化緣,開始修復寺廟。寺廟擴建工程有過兩次高潮,一次是明朝中葉,另一次是清乾隆至道光年間。第二次修復擴建共持續了一百一十多年,擴建規模特別宏大,聲勢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次。雲峰寺有名的“搖亭碑動”記載了此次修復擴建情況。縱觀雲峰寺上千年的歷史,正可謂“始建於唐、兵毀於元、重修於明、續修於清”。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實,雲峰寺儘管經過十年動亂的破壞,但在滎經人心中仍有著無法抹滅的情結。1990年,雲峰寺(當時稱太湖寺)被列為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3月,批准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並不斷修復完善。
2001年聘請全國知名高僧清德大和尚,按宗教政策在寺內主持佛事活動,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重建雲峰寺,經過三年時間,相繼募集資金600餘萬,重建了大雄寶殿、觀音殿、山門殿、西方三聖殿、念佛堂、禪堂、戒堂、佛塔等一系列工程。同年7月,為尊重歷史,保護古文化,太湖寺管委會及主持提出將太湖寺恢復為雲峰寺。
2011年12月,雲峰寺住持上智下燈法師大善法緣,經許元居士的幫助從緬甸仰光恭迎佛陀腦舍利、血舍利、阿難尊者舍利、羅睺羅尊者舍利,龍軍尊者舍利,優波離尊者舍利、十力迦葉比丘舍利、阿耨樓馱尊者舍利、屍婆羅尊者舍利、喬陳如比丘舍利、馬勝比丘舍利、阿那律尊者舍利、摩訶男比丘舍利、小賢比丘舍利、目犍連尊者舍利、舍利弗尊者舍利、五百羅漢等諸聖者舍利,永久供俸於雅安雲峰禪院。
2002年雲峰寺成功舉辦了佛教盛大的水陸法會,2004年又隆重舉行了清德大和尚榮膺雲峰寺方丈盛大慶典,且是雅安市近百年來佛教界首任方丈,這進一步提升雲峰寺在佛教界的影響和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在清德大和尚的主持下,雲峰寺將達到千百年來之大成。
到2004年,雲峰寺已成為全雅安市規模最大也是影響最大的宗教活動場所,基本恢復了歷史上的九重十八殿的規模,形成完善的佛教禪宗叢林,明符其實的“西蜀名剎”。

建築特色


雲峰寺坐東向西,三面環山,北靠馬耳山(古稱雲峰山),左有青龍崗,右有白虎崗,旁臨九龍溪泉,面對天然"四大天王"巨石,使寺廟正好坐落在這恰似座椅的風水寶地上。
原古建築群分左右長廊廂房,亭台膳院和天王、彌勒、金剛、毗盧、大雄、觀音六大主殿,加上文殊、普賢、地藏、龍神、牛王、豬仙、玉清、上清等十幾座小殿,俗稱"九重十八殿"。
雲峰寺
雲峰寺
古建築群雕樑畫棟、巧奪天工,磅礴軒昂,氣勢恢宏。據傳清乾隆皇帝賜匾特許該寺和尚開齋不吃素,為古剎平添神秘色彩。隨著歲月變遷,至今遺存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三重大殿。大殿按中軸南北縱列,逐殿高升。寺廟建築風格古樸典雅,極富盛唐遺韻。木刻浮雕,精雕細琢。儒佛道合一的建築特色,另有一番品味。三重大殿均有佛像,形象栩栩如生,歷來香火鼎盛,朝神拜佛者絡繹不絕。
宗教文化區為佔地百餘畝千年古剎雲峰寺,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佔地百多畝偌大的寺院,全部掩映在森森的古楠、銀杏樹中,而形成了十分獨特的小氣候環境氛圍。原山門對聯的上聯"十餘里入山不深每登堂參拜頓覺紅塵隔斷",傳遞了人們到此的心理感受。雲峰寺原名"太湖石雲峰寺"。

文化活動


雲峰寺又是辟支佛道場的中心。從縣城開善寺至雲峰寺,再延伸至瓦山,沿途獅子坪、雷動坪、光相寺等數十座廟宇就是辟支道場。辟支文化的源遠流長,為古剎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每年農曆正月初九、二月十九、六月十九舉行廟會,各地香客雲集雲峰寺,一派繁榮景象。
在一千多年的歷史變遷中,雲峰寺的發展除了在極少的時間內受兵禍中斷衰退,大多數時間都香火旺盛,它的生存發展已成為一個社會的縮影,可以說一部雲峰寺的歷史就折射了滎經數千年的歷史。至今,雲峰寺在整個川西佛教界和滎經的社會生活中仍有著廣泛的影響,在整個滎經歷史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年雲峰寺正月初九和六月十九的傳統廟會已成為滎經人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歷史上諸多名士、文人墨客也在此留有足跡,名士黃雲鵠、畫家張大千、紅軍將領羅炳輝、許世友、原西康省主席劉文輝等均曾至此。特別是全國著名高僧清德大和尚榮膺雲峰寺方丈后,使雲峰寺在全省佛教界也名聲大振。

歷代方丈

清德上人
2001年,清德上人出任雲峰寺第一代方丈。
智燈法師
2012年10月,智燈法師正式接任雲峰寺第二代方丈。智燈法師1996年在內江聖水寺披剃出家,1997年考入福建佛學院深造,2001年至2008年就讀於中國佛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2009年任教於中國佛學院,同年任雅安市佛教協會會長。

景觀特色

雅安雲峰寺始建於唐,賜額於宋,兵毀於元,修復於明,續修於清。寺有三奇:古楠、神水、太湖石;有三絕:佛塔、風洞、搖亭碑動。吸引諸多文人墨客光顧,如張大千、許世友、劉文輝等名人曾在此吟詩作畫、揮毫潑墨。寺內千年的楨楠、銀杏、古杉參天,蔭翳蔽日,形成天然“氧吧”,是瀏覽觀光度假勝地。滄海桑田,雲峰寺經近代高僧清德大和尚的修繕,九重十八殿終已重輝。晨鐘醒世,墓鼓警人,佛音繚繞,香火薪傳。每逢會期,善男信女人流如織。

主要景觀


寺內

寺前左側有形態玲瓏奇特的石頭,高丈余,拔地而起。相傳女媧從太湖邊鍊石補天,不慎失落一石於雲峰寺中,因此把這塊石頭叫做"太湖飛來石"。寺廟也因此而命名為"太湖石雲峰寺",簡稱太湖寺,后更名雲峰寺。此奇石天生剔透玲瓏,遠觀近賞,各有異趣,真是奇景天成。更奇的是四周竟尋不見類似質地之石,難怪有人推測它是天外隕石。對它的來歷,原彌勒殿楹聯寫道:"問太湖片石果從何處飛來彌勒無言捫腹笑。"既然彌勒佛也道不出原由,這千古之謎還是讓人去遐想吧。
古剎氣勢恢弘,環境清幽。登臨此處,頓覺絕塵寡慾,似乎化入了浩渺無際、幻化萬端的大自然。有"三奇、三絕"。三奇為:古楠、神水、太湖石;三絕為:佛塔、風洞、搖亭碑動。寺廟及其周圍生長著楨楠、銀杏等名貴林木。這些珍稀古樹以楨楠為主,樹榦粗壯,高聳入雲。最大的要六人才可合圍,堪稱"楨楠王",是西南地區罕見的珍稀古楨楠植物群落,為古剎增添了不少亮色。
雲峰寺
雲峰寺

農業生態觀光區

農業生態觀光區是指寺廟至馬耳山之間的區域,這裡成片種植了獼猴桃等經濟作物。每到春季,滿山果樹花開,紅的、白的、紫得五得六色,把這帶秀美的山野裝扮得格外動人。而當果實綴滿枝頭的時節,你又可盡情享受豐收的喜悅。

自然生態觀光區

自然生態觀光區是指馬耳山區域,海拔2628米。馬耳山因山峰象一對豎立的馬耳而得名。馬耳山有深槽,稱馬耳槽。槽中有洞,叫朝霞洞,內有鐘乳石,支路甚多,其洞幽深奇險。民間傳說洞中曾居住一位仙女。山上林木蔥蘢,有成群的野猴棲息林間,為山林曠野增添了不少靈氣。"馬耳朝霞"是該景區著名的景觀。晨曦初露,遠眺馬耳雙峰,旭日噴薄,紅霞萬朵,金光迸放,雲蒸霞蔚,美不勝收。

千年古剎

瀘州方山雲峰寺始建於宋,是方山最大最完整的禪院。位於象王峰下,與老雲峰相距千米,幾寺燈火相望,鐘磬相聞,渾然一體。楨楠蔽日,泉水潺潺,肅穆幽靜。《方山志》載:宋時悅庵禪師來此更名新雲峰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聖可禪師來老雲峰寺住持,培理新雲峰,大興土木,構成三重台式建築,結構緊湊,氣勢雄偉。寺院組成由下而上依次為迎龍橋、鏤花石牌坊、大山門、接引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藏經樓、方丈法堂、方丈客室,在其左側還有卧佛殿、觀音閣、藏珠閣等建築,構成一幅規模宏大、典雅壯觀的禪院圖景。佛法恢弘
方山雲峰寺,相傳,唐玄宗夢遊蜀南魏武帝廟,派人查訪方山。於天寶六年(747年)下詔敕建雲峰禪院。后又將漢代古名“漢皋”敕改為“回峰寺”,所以老雲峰又名回峰寺。清乾隆皇帝賜雲峰寺御匾,親書“乾坤正氣”懸於大雄寶殿之上。這表明雲峰寺的品味和威望。方山一千九百年前,就成為名山勝地。而雲峰寺之寺齡,已一千二百多年了。他始於唐,興於宋,毀於元,明復建,清鼎盛。興盛時期,“方山雲峰四八寺,黃瓦紅牆綠海中”。幾經滄桑,最後只剩下老、中、新雲峰三寺了。199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將曾被民間佔用的寶峰寺產權收回,投入巨資進行修復,構成了雲峰四大禪院,總稱雲峰寺。
新雲峰寺(雲峰寺)

迎龍橋

迎龍橋在寺前虎溪上,明嘉靖(1522-1565)年間,僧人圓貴,見漲洪水時行人受阻,始建溪橋,后歷經重修。清道光七年(1828年)僧人德聞、德貴,雲遊四方,芒鞋千里,演唱化緣,再建成現今模樣。橋長二十米,寬兩米多,雙龍昂首,兩欄漁樵耕讀,雕工細膩,美觀風雅。

鏤花石牌坊

鏤花石牌坊在德聞、德貴再建迎龍橋時修建。牌坊高十米,三疊重檐,鏤空花飾石雕工藝異常精湛,有“釋迦修道”、“水漫金山”、“坡游赤壁”、“寒山泛舟”、“猿猴獻瓜”、“獅子獻寶”、“哪吒鬧海”、“兜率降生”。還配有楹聯、橫額,書法藝術亦為上乘,這堪稱雲峰佛教文化之精品。可惜在“文革”中被搗毀,現在已經維護重建。

接引殿

接引殿正中供奉的是五米多高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還有大肚羅漢彌勒菩薩,兩旁是栩栩如生的十八羅漢,左龍神、右伽藍;韋陀立於后,諸聖引導眾生進入佛門,脫離苦海。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為雲峰寺的主殿。嘉慶初,寺僧見寺漸圯,舊殿狹小,高山齊壓,甚不相配,若不高大規模,不足以雄鎮名山,於是化緣籌資二十二年,鳩工大興土木,累石一點五公尺高,台闊六百多平方米,殿寬五百平方米,高三十米,歇山頂式,獅象石基,飛檐翹角,琉璃蓋瓦,四壁磚雕,雄偉挺拔,輝煌燦爛。殿內供釋迦“三身佛”,以示法、報、化三身。背面是麒麟觀音、青獅文殊、白象普賢。還供有印度玉佛。正中是乾隆御題金匾“乾坤正氣”。“文革”中被搶劫一空,連壁上浮雕也當做四舊,一一砸碎。現在已經維修重建完成,一座輝煌雄偉的大雄寶殿再現昔日風采。

藏經樓藥師殿

藏經樓和藥師殿在大雄寶殿之後,建於康熙年間,乾隆時重建。原藏經二千五百餘冊和《方山志》二卷及其木刻版,樓下供奉西方三聖,“文革”中全部被焚毀。現在經過維修重建已經恢復原貌,藏經樓下改為藥師殿,供奉消災延壽藥師琉璃光如來。

法堂方丈室

法堂內畫有“獅子吼”圖,此處是方丈演說佛法皈戒集會的地方,它是佛寺中僅次於大雄寶殿的主要建築。法堂也供佛像,但主要設法座。法座亦稱獅子座,堂中設高台,中置坐椅,供法師演說佛法之用。法座后掛象徵釋迦說法傳道的圖像。法座前置講台,台上供小佛像。下設香案,供置香花,兩側列置聽法席位。法堂後面天井壁上原有九龍吐水,今僅存三個龍頭。

觀音閣

沿著藏經樓左側石級而上就是觀音閣了。原建築已經損壞,新塑觀音菩薩像。在觀音菩薩蓮台下,有一股暗流清泉,水質特佳,清澈甘味,冬暖夏涼,取名為“紫竹泉”。經岩層過濾,流水不腐,“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甘露出蓮台,這一巧妙設計,在全國也屬罕見。

卧佛殿

卧佛殿在觀音閣側面,卧佛是佛的涅盤像,依釋迦佛涅盤時的情形塑造的。面南頭西,側身卧,雙腳伸直併攏,左手置身體上,右手支頤,雙目微閉,自在安詳。
《大唐西域記》中說:釋迦牟尼在拘屍那揭羅國守了最後一個弟子善賢之後,便“入寂滅樂,於雙樹間北首而卧”。人蔘悲戚,感嘆大覺世尊將寂滅,眾生福盡。釋迦牟尼便“右脅卧獅子床”安慰大家。這情景便是後來的卧佛形象。

靜觀樓

在觀音閣側,取“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詩意。月照山巒,正對樓門,故又名“聽月樓”。

藏珠閣

為專陳兩顆寶珠於2000年新建。此閣朱瓦紅牆,雕欄玉砌,窗明幾淨,韻味十足,不失為珍藏佛珠的好地方。
第一顆寶珠:1984年10月,雲峰寺老和尚慧固禪師圓寂時,遺留一串佛珠,其中有一顆舉世罕見的寶珠,呈赭黃色,直徑一點五公分,珠中又藏一透明小圓珠,直徑約五毫米,珠內呈現一長方形圖像,上邊橫書“全堂佛像”四字楷體。下列四排二十尊佛像。僅有黃豆大小的面積,卻容納了二十尊佛像,非常清晰,還有雲山雲海,金龍抱柱,四射祥光。
第二顆寶珠:1985年1月,萬緣寺護法信眾,將一把嵌有寶珠的摺扇(系雲峰寺慧固老禪師遺物),捐獻給雲峰寺珍藏。扇長二十二公分,正面繪《鯉魚奔江圖》,背面為山水畫。在扇骨上端翡翠蝙蝠中嵌一寶珠,只有芥子那麼大,卻涵景象萬千。其佛像與第一顆大體相同,唯此寶珠中還有層巒疊嶂,海洋沙灘,陽光普照,燦爛無邊,海闊無垠,浪花飛濺。另外還現出一幅聯語:“十方世界,無邊剎土;諸聖光明,悉皆普照。”

魅力方山

神奇的方山,自古就有“江陽第一山”之美譽,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是非常絕妙的。登上最高的雪霽峰,舉目四望,簇擁的諸峰有如峨眉之秀;漫遊在楨楠道上或其他喬木林中,頓覺有青城之幽;身臨一夫當關萬夫莫攻的太極門和懸崖絕壁的薄刀嶺,感到有劍門、華山之雄險。“天下名山僧佔多”,方山雲峰寺自古就是飲譽全川的佛教聖地,與峨眉山、寶光寺、文殊院齊名,為蜀中八大十方叢林之一。民間早有“上朝峨眉,下朝雲峰”之說,故方山又有“小峨眉”之稱。這裡文物古迹甚多,為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旅遊風景區,其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古建築文化、石刻文化、詩聯文化、書法藝術等等也是異常豐富。到此一游,不僅飽覽獨特的自然風光,還能受到一次高品位的文化熏陶;不僅領略到傳統文化積澱的芳香,還能享受到索道等現代文化設施的奇妙功能。真是:不了方山願,終身是遺憾。
方山,在四川瀘州市江陽區石棚鎮境內。海拔六百四十九米。它是經地殼擠壓而隆起的方形台地。因其山頂山山相連,曲折迂迴,運氣出沒無常,一日數變而名雲峰、回峰;還因山上九十九峰排列成陣,形成八角,故總稱方山。九十九峰中最高的雪霽峰,冬雪時,呈現“諸峰未白它先白,諸峰雪化它獨存”的奇景,故“方山雪霽”為舊時瀘州八大景觀之一。正因為這九十九峰的奇異景觀,引來了許多美好的傳說,最突出的要算“建文腳印”了。它說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以皇家立長常規,傳位於長孫允炆稱惠帝。年號建文,故又稱建文皇帝。其叔朱棣圖謀奪位,託孤老臣劉伯溫勸建文巡遊西蜀,選地修建行宮,以俟后立。建文帶領一班文武官員來川,行至方山,見連峰陡險扼要,有心在此建宮。誰知左右官員早已被朱棣買通,都說建行宮乃百年大計,須百峰相連才能吉利。建文即令左右官員去數,他們都回來報稱只有九十九峰。建文不信,親自去連數三遍,也只有九十九峰,氣急下山回京。其時朱棣已奪了皇位,要捉拿建文。劉伯溫密叫建文改裝僧侶,從地道逃去,復來方山,聽鄉人說,方山本來就有一百座山峰,當時皇帝上來數,沒把自己站的雪霽峰數上。建文聽后,又登上雪霽峰望著群山,獃獃地望了很久,腳印都站了一尺來深,才怏怏而歸。此後,凡來方山遊覽和打柴割草的人,都要把建文腳印四周長滿的野草撇開細看,腳印上寸草不生。不信,你可親自去找找看。
由於九十九峰頗具魅力,歷代詩人詠方山都要提到它,明代新都狀元楊升庵就有“方山九十九奇峰”之句。以前曾有人搞“連環詩”這種文字遊戲來描繪它,每句七字,四句應為二十八字,可這樣排列,僅有十三字:
口吐清泉九
埡十
九九九彎山九
從“九十九”念起,“九十九”結尾,你能念得通嗎?
的確,這九十九峰非常引人入勝。你站在高峰上舉目四顧,千里風光,盡收眼底,群山俯首,虔誠朝拜;浩浩長江,蜿蜒東下,不時有點點船隻穿梭其間;遠處沱江,若隱若現;四通八達的公路上,汽車來往賓士,充滿活力;還有農田綠浪,村落炊煙,構成一幅幅田園風光圖。你站在乘龍門上,俯瞰薄刀嶺,有如一條青龍躍躍欲飛之勢。三國時,蜀漢名臣通吳使者秦宓,登臨刀薄嶺,書有“鬼虺之牙”的詩句,刻畫出了刀薄嶺險峭、崢嶸之形象。它兩邊窮崖絕壁,中間一條獨徑,最窄處僅二三尺,行走其上,頗感心跳,真夠刺激。這一帶是登高望遠、探險尋幽的好去處。方山頂上中部的巔池(俗稱天池),是景區眾多景點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湖水清澈,碧波蕩漾,四周青山如黛,水上野鴨嬉戲,水下群魚游弋,這簡直成了世外桃源,人間仙境。到此觀光遊覽、划船,就會感到大自然對你的恩賜竟如此之優厚,頓覺心曠神怡;要是詩人、畫家到此,不產生靈感才怪哩!
方山不僅山美水美,滿山遍野蔥蘢的植被給它披的綠裝也很美,楨楠、馬尾松、濕地松、杉木、雜竹等植物,或成片,或交錯,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森林奇觀,特別是近千株楨楠,形成了一個大家族,許多樹齡在百年以上,有的樹高四十餘米,胸徑一米多,其中金絲楠尤為珍貴。它們枝繁葉茂,鬱鬱蔥蔥,遮天蔽日,步入其中,春秋氣候宜人,夏天分外涼爽,“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它們簇擁禪院,深山古寺,鍾韻悠揚,使人陶醉,令人神往。山頂部的林海松濤,也非常引人入勝,遠觀雲海茫茫,近聽松濤陣陣,蟲鳴鳥叫,聲聲悅耳,漫步其間,別有一番風味。這無疑是修學佛法的最佳境地。過去就有人寫了一首“連環詩”來描繪這一景觀,仍是四句二十八字,可它排列起來還比前面那首少了一個字,僅十二字:
鳥音相隱霧
和竹
鳴蟲應松雲
從“霧竹”開頭,“竹雲”落腳,請您把它讀斷,並體會其意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