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文學史
白話文學史
胡適斷言凡有價值的文學必是白話文學;文言文學概無價值。所以他以為中國二千年間只有些“死文學”。
這本書把漢以後的中國文學史,定性為文言文學與白話文學彼此爭鬥、彼此消長的歷史,表面上是以文言文學為正宗,實際上卻是白話文學不斷戰勝文言文學。所以這部歷史就是白話文學不斷克服障礙,最終爭得“正統”、“正宗”地位的歷史。
顛覆文言文學的“正統”、“正宗”地位,重新確立中國文學史上的“正統”、“正宗”,就是本書的使命。胡適視此為“哥白尼式的革命”……
有關本書的評論可以分為兩方面。褒之者以其為“很見功力,很有影響的一部”、“對白話文取代文言文而成為現代中國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具有相當聲譽的文學理論著作,對現當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影響”,“起了劃時代的作用”的大著,“意義不在自身論述的完美無瑕,而在於提供了示範的樣板”,“開了中國比較文學的先河”,比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在比較文學領域“多了一份墾拓之功”,“不僅有一套理論準備,而且率先垂範,身體力行”,“起了開山作用”,“鉤沉了近千年的中國白話文學傳統,使五四白話文學運動與中國近千年的白話文傳統續上了源頭”,“首創白話文學運動”,“中國文學史上一大段最熱鬧、最富於創造性、最可以代表時代的文學史”,“傳之於世的新經典”,“歷史的眼光,科學的考證”,“領銜推動了文學史的主潮”,“中國現代學術史上重要的著作”,“一個文學敘事的典型”,學術話語更替之“權力交接的象徵”,“自成一家之言,他確有一個‘主義’支撐局面”,“影響巨大的開山之作”……
貶之者則以為本書“先入為主的成見太深”,“有矯枉過正之嫌”,“這學問就已經不再是學問了”,“牽強附會成一套理論”,與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根本無法相比”,開了一個“十分惡劣的風氣”,“刻意貶低乃至抹煞二千年的文人文學”,“留下了很多的遺憾”,“作為學術思想史上的一種‘範式’亦已過時”,“定義混亂,去取多由主觀”,“其取捨卻沒有很分明的一條線”,“結果當然是文言和白話的界限更加模糊”,“恐怕除他本人以外,沒有人會同意”,……
此書和《中國哲學史大綱》一樣,只完成上卷,故胡適被黃侃調侃為“著作監”,寫書總是“絕後”。
《白話文學史》為胡適論述的白話文學史,在中國文學史上同樣具有開創性的、里程碑的地位。作者以全新的思路與結構框架,揭示中國文學發展的規律和特質,其突破性的成就具體表現在:打破了前人文學史研究的狹隘框限,把視野伸展到了經典作家作品以外的廣闊領域,大拓闊了中國文學史的內涵;研究方法上,注重縱向的考查與橫向的比較;跳出傳統的思維偏見,以全新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評判中國古代文學。
《白話文學史》簡體橫排,以適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加上後記,對作者其人及其書予以簡要介紹,有助於現代讀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歷史圖片,圖文並茂,使讀者知人論世、知世論人。選目精當、裝幀得體、印刷精美,既是文史愛好者了解民國學術文化的一條重要渠道,也是值得書友珍藏的珍品。
自序
引子 我為什麼要講白話文學史呢?
第一 要人知道白話文學是有歷史的
第二 要人知道白話文學史即是中國文學史
近年的文學革命在歷史上的意義
第一編 唐以前
第一章 古文是何時死的
古代方言的不統一
漢武帝時古文已死的證據
科舉是維持古文的絕妙方法
古文在歷史上的大功勞
白話文學是壓不住的
國語文法的進化
第二章 白話文學的背景
平民做了帝后公卿
廟堂的文學
田野的平民的文學
第三章 漢朝的民歌
一切新文學都來自民間
漢初的民謠
李延年
古樂府里的漢時民歌
從民間口唱到“樂府”里
“樂府”是什麼
第四章 漢朝的散文
散文發達總在韻文之後
漢初的散文還近於語體
王褒的《僮約》
文體之壞起於一班文人清客
王充用“俗言”著書
王充的文論
第五章 漢末魏晉的文學
西漢止有民歌
東漢中葉以後才有文人仿作樂府
建安時代文人用舊曲作新詞
曹操
曹丕
曹植
他們同時的文人
白話詩人應璩
阮籍
第六章 故事詩的起來
中國古代民族沒有故事詩
故事詩的背景
蔡琰的《悲憤》
左延年的《秦女休[行]》
傅玄的《秦女休[行]》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的時代考
第七章 南北新民族的文學
中國分裂了四百年
南方的兒女文學
北方的英雄文學
第八章 唐以前三百年中的文學趨勢(三○○-六○○)
一切文學的駢偶化
左思與程曉
說理詩
大詩人陶潛
元嘉文學無價值
天才的鮑照
惠休與寶月
用典的惡風氣
當時的聲律論
反對的聲浪
仿作民歌的風氣
律詩的起來
第九章 佛教的翻譯文學(上)
總論
第二世紀的譯經
三世紀的譯經——維祗難論譯經方法
維祗難與竺將炎的《法句經》
法護——《修行道地經》里的“擎缽”故事
四世紀的譯經——趙正
鳩摩羅什——傳
——論譯經
——《維摩詰經》
——《法華經》里的“火宅”之喻
——他的譯經方法
附錄:陳寅恪論鳩摩羅什譯經的藝術
第十章 佛教的翻譯文學(下)
五世紀長安的譯經狀況
曇無懺——他譯的《佛所行贊》
寶雲譯的《佛本行經》
《普曜經》
五世紀南方的譯經事業
《華嚴經》
論佛教在中國盛行之晚
譯經在中國文學上的三大影響
“轉讀”與“梵唄”
“唱導”是什麼
道宣《續僧傳》記這三項
綜論佛教文學此後的趨勢
第二編 唐朝(上)
第十一章 唐初的白話詩
白話詩的來源:民歌,嘲諷詩,歌妓,傳教與說理
唐初的白話詩從嘲諷和說理出來
和尚與諧詩
白話詩人王梵志
王績
帶著論“四傑”
寒山
附錄:《桂苑叢談》記王梵志
第十二章 八世紀的樂府新詞
帝王貴公主的提倡文學
宮殿上的打油詩
唐明皇與樂府新詞
“力追建安”製作樂府
頹放的人生觀與解放的詩體
高適
岑參
王昌齡
王維
李白——傳
——他的樂府歌詞
——李杜優劣論
第十三章 歌唱自然的詩人
歌唱自然是那時代的人生觀的一種表現
孟浩然
王維,裴迪,儲光羲
李白
元結
評論
第十四章 杜甫
文學史上一個新時代
杜甫的傳
徠杜甫的詩——第一時期的詩
他的滑稽風趣
他的愛國憂時
《麗人行》與《兵車行》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
第二時期的詩
《哀江頭》,《哀王孫》
《北征》與《羌村》
《新安吏》,《石壕吏》,《無家別》
仿作樂府與創作樂府
他對於政治的失望
第三時期的詩
貧賤不能移的詼諧風趣
他的悲哀
他的“小詩”
他的律詩
第十五章 大曆長慶間的詩人
天寶亂前與亂后
沈千運等不滿意於當時的文學
元結的新樂府
杜甫讚歎元結
顧況的新樂府與詼諧詩
孟郊
樂府大家張籍——傳
——婦人問題
——其他社會問題
白話詩人盧仝——傳
——《月蝕詩》
——“怪辭驚眾”
——與民間俗文學的關係
——他的白話詩
韓愈——傳
——作詩如作文
——他何以走上魔道
第十六章 元稹自居易
元稹的傳
白居易的傳
白居易的文學主張
元稹《敘詩》
元氏論李杜優劣
“文章 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他們理想中的“民意政治”
文學應當寫實
元白論詩的分類
他們的新樂府
做詩要老嫗能解
元白的詩的風行
白居易評他們自己的詩
白居易學杜甫
元白的詩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