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骨
位於手舟骨與三角骨之間
呈半月形,位於手舟骨與三角骨之間,上面與關節盤相接,下面與鉤骨和頭狀骨相接,內側與三角骨相接,外側與手舟骨相接。
月骨密度增加,在其中央逐漸出現圓形或卵圓形的透光區。隨後發生不規則碎裂狀。月骨的縱徑縮短,前後徑增大。
手月骨骨折,一般不需要手術治療,除非骨折移位很明顯,或者移位不多,但進入了腕關節,那樣才是手術的指征。
建議帶護腕,這樣有助斷端穩定,有利於骨折癒合。注意就是:不要活動患腕關節,吊巾懸吊患肢。可以做握拳,對掌等輕微的功能鍛煉。但切不可幹活。根據受傷時間而定,如果早期,10天左右,可以抬服消腫止痛的葯,20天,中期,可以服接骨續筋,30天,後期,可以服滋補肝腎的葯。
此骨折,因血運良好,一般愈后良好。關鍵是帶護腕,患肢制動。一般4到6周癒合。
月骨脫位
月骨脫位是指月骨本身脫離與橈骨和其他腕骨的正常毗鄰關係而移位;而月骨周圍脫位則是指月骨和橈骨的關係正常周圍其他腕骨離位;經舟骨、月骨周圍脫位,是指舟骨骨折,其骨折近端和月骨與橈骨之間的關係正常,其遠端及其他腕骨發生脫位。
月骨脫位發病機理
脫位多由間接外力引起,手掌著地摔傷,腕部處於極度背伸位,外力自上而下之重力與自下而上的反作用力,使橈骨遠端諸骨與頭狀骨相擠壓,橈骨與頭狀骨之間的掌側間隙增寬,頭狀骨與月骨間的掌側韌帶與關節囊破裂,月骨向掌側脫位。如月骨留於原位,而其他腕骨完全脫位時,即稱為月骨周圍脫位。月骨脫位,根據損傷程度與位置分為三型。
1.橈月後韌帶撕裂或月骨后角發生撕脫骨折,向掌側脫位后,凸面向後,凹面向前。
2.后韌帶撕裂后,月骨旋轉270°,位於遠端前部,凹面向後,凸面向前。
3.外力更大,橈月前後韌帶均斷裂,月骨移位至橈骨遠端掌側,凸面向後,凹面向前。脫位的月骨與前韌帶相連,則月骨有生活力,如前後韌帶均斷裂,則可能發生壞死。
分為內外兩部分,分別與頭狀骨、鉤骨相關節。正常在腕背伸及掌屈時,月骨在橈骨下端關節面及頭狀骨上均有一定程度旋轉。摔倒時腕部極度背伸,月骨被擠壓於橈骨下端和頭狀骨之間,關節囊破裂,月骨向掌側脫位,如僅掌側韌帶斷裂,月骨可旋轉90°~270°。掌側韌帶完整時,月骨血液供應仍可由該韌帶中的血管供應。如能早期整復,月骨可以存活,腕關節也可保持較好功能;如不完全脫位,橈腕掌側及背側韌帶斷裂,月骨失去血液供應,可發生缺血性壞死。
共8塊,排成二列,每列4塊。近側列從拇指側起為手舟骨(scaphoid bone),月骨(lunate bone),三角骨(traquetral bone)和豌豆骨(pisiform bone)。遠側列從拇指側起為大多角骨(trapezium bone),小多角骨(trapezoid bone),頭狀骨(capitate bone)和鉤骨(hamate bone)。
8塊腕骨並不排列在一個平面上,內外側緣較為向前突出,構成一個腕骨溝(carpal groove)。
在人跌倒手處於外展位的手掌著地時,可因為舟骨直接對著橈骨產生舟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