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稚華

羅稚華

羅丹,徠字稚華,號慧印,連城文亨鄉文陂村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九月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因家貧,只讀幾年私塾和一年半高小就輟學。他從小酷愛書法和繪畫,9歲能為人寫對聯,15歲離家到龍岩當商店學徒,16歲開始為人寫招牌,初步顯示出書法才華,20歲已名噪閩西。23歲以後在漳州、廈門及南洋等地經商和從事印刷業務。他日謀生計,夜讀碑帖,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

個人簡介


羅丹的書法初學趙孟頫,後學柳公權,再學黃庭堅《幽蘭賦》,喜其字體雄偉挺拔,筆勢奔放開拓,長期反覆揣摩,奠定楷書基礎。接著醉心翁同和的行草和伊秉綬的隸書。又由翁、伊上探顏真卿大楷的剛勁嚴整、雄偉挺秀,小楷的秀逸豐潤、方平整飭。他提倡學而不泥古,要學古人之神而不學其形,開創自己的新書法途徑,他說:“學在書法,而妙在其人。”經過多年的刻苦攻習,博採眾長,融會貫通,終於形成有古意新姿、雄健挺拔、蒼勁古樸、自成一家的“羅丹體”。
他30歲時在新加坡出版《臨碑帖》、張善子(張大千之兄)為他題署《大書法家羅丹先生臨碑帖》,譽滿東南亞一帶。日本、緬甸、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等一些地方有不少招牌、匾額、楹聯、條幅出自羅丹手筆。甚至美國、法國、英國、加拿大的一些博物館,也收藏他的墨跡,且視之為珍品。
羅丹為人氣度和善,溫厚謙遜,無論初交、舊識,一視同仁,赤誠相待,對後人的提攜幫助不遺餘力。凡有前來求教的,他都熱情接待,循循善誘。
他是書法家,也是詩人和畫家。詩有《稚華詩稿》四集。臨終時,還為晉江鳳鳴詩社寫下“鳳集高梧存大雅,鳴當盛世競詩詞”的律詩一首。他對國畫有很高的造詣,所畫山水,技法蒼勁挺拔,用墨灑脫爽朗,別具一格。
新中國成立后,羅丹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廈門市文聯顧問,廈門市書法工作者協會名譽主席等職。1983年3月,病逝於廈門,享年80歲。

相關條目


歷史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