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彥昭
唐朝學者
崔彥昭,字思文,清河人。清河郡東武城(今河北省故城縣)人。唐朝後期宰相,崔豈之子。
崔彥昭出身清河崔氏小房。精通儒術。大中三年(849年),考中進士,進入藩鎮幕府,精於吏治,頗有政績。咸通三年(862年),授戶部員員外郎,累遷兵部郎中、知制誥,拜中書舍人。八年(867年),授戶部侍郎、判度支。十年(869年),出任河陽節度使,遷河東節度使,鎮撫沙陀部落,討伐振武節度使李國昌。唐僖宗繼位,授戶部侍郎、諸道鹽鐵轉運使,轉兵部侍郎,授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支持首席宰相楊收、蕭仿改革弊政,遷門下侍郎兼刑部尚書,累遷右僕射、太清宮使、弘文館大學士,與鄭畋徠、李蔚同知政事,轉左僕射、特進、司空公。
彥昭長於經濟,儒學優深,精於吏事。前治數郡,所蒞有聲,動多遺愛。十年,檢校禮部尚書、孟州刺史、河陽懷節度使,進階金紫。十二年正月,加檢校刑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管內觀察等使。
徠時徐、泗用兵之後,北戎多寇邊,沙阤諸部動干紀律。彥昭柔以恩惠,來以兵威,三年之間,北門大治,軍民歌之。考滿受代,耆老數千詣闕乞留。詔報曰:“彥昭早著令名,累更劇任。入司邦計,開張用經緯之文;出統藩維,撫馭得韜鈐之術。自臨並部,隱若長城。但先和眾安人,不欲恃險與馬。遂致三軍百姓,瀝懇同詞,備述政能,唯恐罷去。顧茲重鎮,方委長材。既獲便安,未議移替,想當知悉。”
僖宗即位,就加檢校吏部尚書。時趙隱、高璩知政事,與彥昭同年進士,薦彥昭長於治財賦。十五年三月,召為吏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乾符初,以本官同平章事、判度支。
先是,楊收、路岩、韋保衡皆以朋黨好賂得罪。蕭亻放秉政,頗革前弊。而彥昭輔政數月,百職斯舉,察而不煩,士君子稱之。二年,因其轉官,僖宗誡曰:彥昭歷試有勞,僉諧無愧。涉於六月,秉是一心。修乃文可以興文教,勵乃武可以成武功。重整前規,兩司大計,清能壁立,政乃風行。奸欺屏絕於多歧,請託銷摧於正議。不煩內庫,有助涓毫;不假外藩,有進絲髮。軍食所入,余剩於明年;郊廟所供,克辦於今歲。頗符神化,真謂廟謀。不有良臣,安能富國?宜酬勛於黃閣,俾正位於紫垣。敬服誡詞,永堅茂業,鳴呼!秉鈞之道,何所難哉;覆軍之塗,近已多矣!與其樹黨,不若修身;與其收恩,不如秉直。買暫勝者;貽其永敗,沽小智者,囊其大愚。不貴及人,唯爭自我;初誠潤屋,尋以危家。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縱經營而得位,用枉撓而當辜。唯爾選自朕心,采於人望。宣詔既畢,閑門未知,來遂奔車,退無私謝。獨推元老,曾請急征;以守道而自臻,實榮親之最重。爾其堅持正直,允執規程。但畏幽陰,必歸公當。甘言可憚,敘往可嗤。獎善須明,懲奸須銳。利於人者,雖難必舉;利於己者,雖易勿為。頻念孤寒,每思耕織,常自勤於數事,便有望於中興。彰朕知臣,在卿匡國,必使恩從下布,法自上行。但立直標,終無曲影。苟致我於堯、舜,亦比爾於皋、夔。可中書侍郎,依前判度支事。
彥昭事母至孝,雖位居宰輔,退朝侍膳,與家人雜處,承奉左右,未嘗高言。歲時慶賀,公卿拜席,時人榮之。累遷門下侍郎,兼刑部尚書,充太清宮使、弘文館大學士。與鄭畋、李蔚同知政事,三加兼官,皆領度支如故。進階特進,累兼尚書右僕射。罷相,歷方鎮,以太子太保分司卒。子保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