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河陽的結果 展開

河陽

古代地名

Hé yáng(河陽)。古地名,在現在河南省孟縣西。

黃河北岸。 南朝梁江淹《別賦》:“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元 袁桷 《清明》詩:“ 河南禁酒河陽飲,醉醒相看總有情。”

河陽軼事


天子狩於河陽
孔子作的《春秋》記載,在周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32年),“天子狩於河陽”。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次狩獵活動,而是晉文公召周天子,命諸侯國以朝周天子名義舉行的一次會盟活動。河陽即今吉利、孟州一帶。
晉文公名重耳,為晉獻公之子。獻公有子八人,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皆有賢名。但獻公寵幸驪姬,驪姬欲立其子奚齊,譖三公子於獻公。后申生被逼自殺,夷吾在其封地固守自保 ,重耳逃出晉國,到各國流亡。晉獻公死,諸子爭立,短短几天,發生兩次流血政變。公子夷吾為借秦兵幫助爭得國君之位,許諾割河西之地於秦。秦穆公以百里奚為帥,帶兵入晉,擁立夷吾為君,是為晉惠公。次年,晉惠公背信棄義,不履行先前對秦國的承諾,秦、晉失和。晉惠公無道,政局不穩,連年與秦的戰爭使民不聊生。晉惠公當政十四年而卒。晉人在秦國幫助下,接納在外流亡近二十年的公子重耳為晉君,是為晉文公。
晉文公剛即位,就發生了周襄王納狄女隗氏為後引發的周王室政治動亂。周襄王之弟王子帶在狄人的幫助下稱王,以隗氏為後。周襄王出逃到鄭國的汜(今襄城南)。王子帶和隗氏知道,他們自己無法在王城立足,就在周王畿的溫邑建造了新的宮室,以此為都。
周襄王向晉、秦、魯等諸侯國派去使者,要求各國派兵平叛。秦穆公派軍東征,欲助襄王。晉國大臣狐偃對晉文公說,欲謀霸主,必須尊周,現助襄王復辟,這是圖謀霸業的資本。於是,晉文公發兵,左師圍王子帶於溫,右師迎襄王於汜,護送於王城,取王子帶、隗氏而殺之。作為對晉文公的酬勞,襄王把黃河以北的溫邑、陽樊等四個城邑賜給晉國。於是,晉國拓疆至南陽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
接著,晉文公開始與各諸侯國逐鹿中原,在他即位的第五年(公元前632年)夏初,晉、楚大戰於城濮(今山東鄄城縣西南),儘管晉軍曾先“退避三舍”,最後還是楚國大敗。戰後,晉文公與齊、魯、衛、宋等七國盟於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周襄王也被召而至,襄王策命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
當年十月,晉文公以衛、許兩國未服,欲會諸侯討之。懼諸侯不奉命,乃召襄王,“使人言周襄王狩於河陽”,以天子名義會盟晉、齊、宋、魯、蔡、陳、鄭、莒、邾之君及秦人於溫。
此次會盟,標誌著晉文公霸主地位的確立,也標誌著周天子已淪為大諸侯國的附庸,周王室失去了往昔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