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偃
晉國重臣
狐偃(約前697-前629年)姬姓,狐氏,字子犯。是晉文公的舅舅,晉國重臣,又稱舅犯、咎犯、臼犯。
公元前636年,在趙衰、狐偃、胥臣、先軫的輔佐下重耳成為國君晉文公,狐偃幫助晉文公成為霸主,狐偃為上軍將,是晉文公的首席謀士。
重耳在狐偃、趙衰等人的保護下在狄國躲避起來。但是,晉國的情況變得越來越複雜,派系林立,以大臣、太子太傅荀息為首的當然力挺奚齊,以大將、故太子申生的鐵桿粉絲里克為首的誓殺驪姬一黨。只因晉獻公在世,各方都不敢輕舉妄動。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病逝。公子重耳接到外公狐突發來的密件,哭著要回去奔喪。
狐偃把父親請到密室,把重耳、趙衰叫來一起商議。狐突老邁,認為時機到了,可以回國。但狐偃對父親說:這些年晉國發生了各種血腥的政變,如今國內一片混亂,大權旁落,公子重耳回去就一定能夠穩住局勢嗎?狐突雖然是資格很老的重臣,但手頭沒有兵權,也拿不準。
公元前650年,夷吾在秦國大將公孫枝強兵的保護下回國登位,是為晉惠公。晉惠公回國后,把失敗歸結為重耳的過錯,認為國中有大臣還惦念著重耳,才不給力,他才會輸給秦國,於是就派了殺手,追殺哥哥重耳,並警告狄國,要是再保護重耳,就要派兵攻打。
重耳等人到了衛國,衛文公是個膽小怕事的傢伙,生怕收留了重耳將惹惱晉惠公,連見都不見。
重耳出逃時並沒帶太多東西,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在衛國境內的五鹿,終於看到了一個耕地的農夫。重耳不顧公子的身份,上前討些食物充饑。那農夫聽說是逃亡的公子,向他吐了口口水,在地上抓了塊土遞給他。重耳再有修養,也被氣得三魂出竅,綰袖子要找農夫拚命。狐偃及時阻攔了,笑著對重耳說:這是上天的恩賜啊!百姓給你土塊,預示著你將擁有土地,擁有土地就擁有國家。重耳聽了,恭敬地接過土塊,向農夫表示感謝,並將土塊揣在懷中。
重耳在狄十二年,狐偃反勸他赴齊。此時戎狄勢力大為削弱,己無力幫助重耳“成事”,齊桓公雖年已垂暮,但雄心猶在,欲借晉為助,與秦楚抗衡,維持霸主地位。且“管仲歿沒”,“哀而思始”“求善以忠”,定會收留人才濟濟的重耳一行。至齊后,果然受到桓公的熱情款待,對重耳更是深加恩渥。只是由於齊桓公卒,五子爭立,諸侯叛齊,內外交困,“子犯知其不可以動”,才毅然決定離開齊國。
這時,多年的流亡生活已使重耳意志消沉。他枕於安樂,“遂無去心”,“有終焉之志也”。狐偃又與姜氏謀,“醉而載之以行”。如果不是狐偃機智果敢地迫使重耳離齊,重耳只能在齊國苟且一生,文公霸業將無從談起,春秋歷史形勢必會大變。
重耳返國,時值晉動蕩之餘。十數年間,晉內訌不已,國亂民憂。先是“驪姬之亂”,繼而獻公去世,里克、邳鄭殺奚齊、卓子,荀息身亡,晉惠公夷吾上台後,又殺了掌握實權的里、邳等大臣,弄得人心惶惶,眾叛親離。對外惠公背信棄義,發動不義戰爭,使晉元氣大傷。
公元前636年文公即位,到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戰,前後不到五年時間,文公何以能宣信諸侯,稱雄天下呢?《左傳》雲,文公曆游諸國,備嘗“險阻艱難”,故返國后,知“勵精圖治”以求霸。事實上,這是狐偃、趙衰等股肱之臣,幫助文公“蓄愛百姓,厲養戎土”的結果,其中,狐偃更是出了大力。
狐偃等幫助文公革新內政,迅速醫治動亂留下的創傷,從而奠定了與秦楚抗衡的物質基礎。主要措施有:—,選拔優秀人才治理國家,多年來,隨重耳共度患難的一批老臣都被委以軍國重任。二,提倡孝事父母,尊祖敬家,忠於國事,“以厚民性”。三,廢除繁重的徭役,減免苛捐雜稅,資助無力生活和生產者。四,鼓勵農耕,勸有分無,省滅國用,足財備凶。五,“大搜於被廬”,改上下兩軍之製為上中下三軍之制。這些措施對於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社會生產,推動工商業的繁榮,提高晉軍的戰鬥力,起了積極的作用。從而使晉國呈現了“政平民阜,財用不匱”的昌盛景象。文公四年,晉軍能在城濮大敗楚軍,一戰而成霸業,無疑是改革帶來的必然結果。
文公元年(前636年),周室內亂,襄王弟昭叔(太叔帶)夥同狄人伐周,占洛邑。狐偃力勸文公:“繼父之業,定武之功啟土安疆,於此乎在矣。
”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文公終於出兵勤王,殺王子帶於隰城(今山西隰縣及周邊一帶),王入城周(今河南洛陽)。
文公三年(前634年)楚脅迫陳蔡攻宋,宋求救於晉。狐偃採取“調虎離山之計”,避其鋒芒,以智取勝。他提出:“楚始得曹而新昏於衛,若伐曹衛,楚必救之,則齊,宋免矣。”於是,晉軍伐曹衛,取五鹿(今河南濮陽東南),三月攻佔曹國都城,迫使楚軍撒出宋國。
當楚軍復攻宋國時,狐偃毫不懼色。決心同楚國決一雌雄。他預言:“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裡山河,必無害也。”打消了晉文公的顧慮。狐偃戰賂上蔑視敵人,是以戰術上重視敵人為前提的。
兩漢、魏、晉、南北朝及隋唐歷代皇帝:都以狐突忠貞報國為忠義楷模。
宋徽宗封:狐突為忠惠利應侯。
狐偃墓位於河南省滎陽市王村鄉西胡固村南。上有冢,現佔地約3500平方米,最高處約20米,冢土為夯築,中間夾雜有數層石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