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問題
檸檬問題
“檸檬問題”,又稱“檸檬原理”。概念是經濟學家喬治·阿克洛夫於1970年提出來的。 “檸檬”一詞在美國俚語中表示“次品”,“檸檬原理”是信息不對稱理論的重徠要組成部分。對信息不對稱理論同樣作出重要貢獻的還有斯蒂格利茨和斯彭斯,這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同時成為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
①在次品市場上,交易雙方對質量信息的獲得是不對稱的,賣者知道產品確切的真實質量,而買者卻不知道產品的確切質量 。
②交易活動的參與人(這裡指賣方)可以利用這種信息的不對稱性對買方進行欺騙,這就是“隱藏信息”和“隱藏行動”。
③隱藏信息將導致“逆向選擇”,其含義有二:一是在交易中隱藏信息的一方對交易另一方利益產生損害;二是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發生扭曲,質量好的產品被擠出市場,而質量差的產品卻留在市場,極端的情況是市場會逐步萎縮直到消失。這是因為買者只願意根據他所知道的平均質量來決定支付的價格,這個價格將使質量低的賣者願意成交,質量高的賣者由於不能得到同質量相稱的價格而退出市場。
檸檬問題的典型例子是二手車市場:
買者不知道每輛車的質量但知道車市的質量分佈。假設車市有三輛車,價格分別為:0,5,10。
首先,顧客願意花費的價格是5,所以,價格為10的車主退出市場;
徠之後,基於市場質量分佈,顧客將只願意花費2.5。於是價格為5的車主退出市場;
最後,顧客的花費意願將降為0,且只有最差的車留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