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聖承道

福聖承道

福聖承道,是西夏毅宗李諒祚的年號,共計4年(公元1053年—1056年,或作福聖、承道二號)。

紀年說明


福聖承道元年二年三年四年
公元紀年1053年1054年1055年1056年
干支紀年癸巳甲午乙未丙申
北宋
皇祐六年
至和元年
至和二年至和三年
至和四年
嘉祐元年
契丹重熙二十二年重熙二十三年
重熙二十四年
清寧元年
清寧二年
越南后李朝崇興大寶五年
崇興大寶六年
龍瑞太平元年
龍瑞太平二年龍瑞太平三年
日本
永承八年
天喜元年
天喜二年天喜三年天喜四年
附:李諒祚簡介
李諒祚(1048年3月—1068年1月),西夏第二代皇帝(毅宗昭英皇帝)。周歲即位,母沒藏氏以太后稱制。福聖承道四年(1056年),沒藏太后死,太后兄沒藏訛龐以女妻毅宗,把持政權。毅宗十二歲開始參與國事。訛龐借故誅殺毅宗親信六宅使高懷昌、毛惟正。毅宗與訛龐兒媳梁氏有私,訛龐父子密謀欲殺毅宗;梁氏告變,毅宗在大將漫咩等的支持下執殺訛龐及其家族,又殺妻沒藏氏,立梁氏為後,結束了沒藏氏專權的局面。他以後弟梁乙埋為國相,引用漢族士人景詢等任職。他廢行蕃禮,改從漢儀,並曾向宋朝請求恢複姓李,但遭到宋朝的拒絕。他調整監軍司,加強軍備,並控制軍權,使文武互相制約。又增設漢、蕃官職,充實行政機構。不斷發兵侵擾宋邊。拱化五年(1067),誘殺保安軍(今陝西志丹)宋將。又企圖征服河湟吐蕃,乘唃廝羅與遼失和,率兵直攻青唐城(今青海西寧)。先後收降了吐蕃首領禹臧花麻及木征等,鞏固了西夏的南疆。他親附遼朝,向遼進貢回鶻僧、金佛和《梵覺經》。拱化五年十二月死。謚昭英皇帝,廟號毅宗,陵號安陵。
附:相關史書記載
據《宋史 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記載:
諒祚,景宗長子也,小字寧令哥,國語謂“歡嘉”為“寧令”。兩岔,河名也,母曰宣穆惠文皇后沒藏氏,從元昊出獵,至此而生諒祚,遂名焉。以慶曆七年丁亥二月六日生,八年戊子正月,方期歲即位。四月,遣尚書刑部員外郎任顓充冊禮使,供備庫副使宋守約充副使,冊諒祚為夏國主。
嘉祐元年,母沒藏氏薨,遣祖儒嵬多、聿則慶唐及徐舜卿來告哀,詔以集賢校理馮浩假尚書刑部郎中、直史館為弔慰使,文思副使張惟清假文思使副之,乃獻遺留馬駝以謝。
諒祚幼養於母族訛龐,訛龐因專國政。初,麟州西城枕睥睨曰紅樓,下瞰屈野河,其外距夏境尚七十里,而田腴利厚,多入訛龐,歲東侵不已。至耕穫時,輒屯兵河西,經略使龐籍每戒邊將使毋得過屈野河,然所距屈野河猶二十里。管勾軍馬司賈逵徼循,見所侵田,稍過督邊吏,麟州守王亮懼,始以事聞。詔以殿直張安世、賈恩為同巡檢經制之。訛龐晏然弗革,迫之則格鬥,緩之則歸耕,經略司遣使還所侵田,訛龐專為濫言,無歸意。
嘉祐二年,遂團兵宿境上。逮三月,增至數萬人,守將斂兵弗與戰。知麟州武戡築堡於河西,以為保障。役既興,戡率將吏往按視,遇夏人於沙鼠浪,戡與管勾郭恩等欲止,而走馬承受黃道元以言脅之,遂夜進至卧牛峰,見烽舉,且鼓聲,道元猶不信,比明,至忽里堆,與夏人相去才數十步,遂合戰。自旦至食時,夏人四面合擊,眾大潰,戡走,恩與道元及兵馬監押劉慶等被執。安撫司遣李思道、孫兆往議疆事,而訛龐驁不聽。久之,太原府、代州兵馬鈐轄蘇安靜得夏國呂寧、拽浪撩黎來合議,乃築堠九,更新邊禁,要以違約則罷和市,自此始定。諒祚忌訛龐專,或告訛龐將叛,諒祚討殺之,夷其族。已而請去蕃禮,從漢儀。
嘉祐六年,上書自言慕中國衣冠,明年當以此迎使者。詔許之。明年,又改西壽監軍司為保泰軍,石州監軍司為靜塞軍,韋州監軍司為祥祐軍,左廂監軍司為神勇軍。遣人獻方物,稱宣徽南院使,詔諭非陪臣所宜稱,戒其僭擬,使遵誓詔。表求太宗御制詩章隸書石本,且進馬五十匹,求《九經》、《唐史》、《冊府元龜》及宋正至朝賀儀,詔賜《九經》,還所獻馬。
治平初,求復榷場,不許。既而遣吳宗等來賀英宗即位,詔令門見,使者不從。至順天門,且欲佩魚及儀物自從,引伴高宜禁之,不可,留止廄置一夕,絕其供饋。宗語不遜,宜折之,使如故事,良久,乃聽入。及賜食殿門,又訴於押伴張覲,詔命還赴延州與宜辨。宗度理屈,不復置對。遂詔諒祚懲約之。秋,夏人出兵秦鳳、涇原,抄熟戶,擾邊塞弓箭手,殺掠人畜以萬計。程戡、王素、孫長卿諭安諸族首領,防誘脅散叛。遣文思副使王無忌齎詔問之,諒祚遷延弗受,已而因賀正使荔茂先獻表,歸罪宋邊吏。
三年,遂大舉攻大順城,分兵圍柔遠砦,燒屈乞村,柵段木嶺,州兵、熟戶、蕃官趙明合擊退之。遣西京左藏庫副使何次公詰之。三月,乃獻方物謝罪,賜絹五百匹、銀五百兩。
神宗即位,乃遣內殿崇班魏ロ賜以治平三年冬服、銀絹。供備庫副使高遵裕告哀,並以英宗遣留物賜之。秋,夏國遣使奉慰及進助山陵。冬,種諤取綏州,因發兵夜掩嵬名山帳,脅降之。諒祚乃詐為會議,誘知保安軍楊定、都巡檢侍其臻等殺之,邊吏以聞,命韓琦知永興軍,經略西方。諒祚錮送殺定者六宅使李崇貴、右侍禁韓道善及虜去定子仲通。
十二月,諒祚殂,年二十一。在位二十年,改元延嗣寧國一年,天祐垂聖三年,福聖承道四年,奲都六年,拱化五年。謚曰昭英皇帝,廟號毅宗,墓號安陵。子秉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