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

徐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是目前國內惟一一座全面反映蘇魯邊界運河支隊八年抗戰史實的大型專題紀念館,是徐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徐州市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集宣教、收藏、研究、旅遊多功能於一體。本館坐落於徐州市賈汪區境內的卧龍泉生態度假園,這裡曾是運河支隊與日軍浴血戰鬥的地方。

簡介


紀念館外觀
紀念館外觀
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是由江蘇省政協委員、徐州市工商聯副主席、香山企業集團董事長鬍大貴先生個人投資建設的,籌建於2009年,2011年初擴建,建築面積為2600m2。紀念館的外觀是胡大貴先生親自設計的仿漢代建築。青瓦白牆,莊嚴肅穆,樸素自然。在紀念館的西側廣場上矗立著運河支隊四百烈士碑,碑座為紅色岩石,寓意著烈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
整個紀念館包括大廳部分和七個展廳。
大廳是整個紀念館的序曲,展出的內容有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鐫刻在大廳北面牆上《運河支隊大事記》,它記載了運河支隊的光輝歷史和豐功偉績。大廳的第二部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運河支隊的親切關懷和高度評價(分佈在大廳左右兩側)。
七個展廳分別是《運河支隊的組建和發展歷程》、《敢於在鬼子頭上跳舞》、《秘密交通線上的忠誠衛士》、《運河支隊堅持統一戰線》、《人民支持和根據地建設》、《抗日烈士永垂不朽》、《運河支隊軍魂永存》。
紀念館建成后仍在不斷的完善中,搜集整理相關資料使展覽內容更加科學、客觀。陳列設計以歷史圖片和實物為主,輔以戰爭實物、油畫、雕塑、影視短片等展示手段,突出表現運河支隊以及附近的鐵道游擊隊、微湖大隊還有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表現出了中華兒女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所付出的犧牲和作出的重要貢獻,深刻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其中,以巨幅油畫與實物和蠟像相結合的陳列形式,使人有如身臨其境的感覺。除了基本陳列外,紀念館右側的抗戰影片放映室(在建)用於播放抗戰專題影片,作為基本陳列的補充和深化,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館內展出了運河支隊八年抗戰期間的珍貴歷史文物和照片數百餘件,以重大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有關遺物和文稿為主。館藏重要文獻、書刊、資料數數百件。
運河支隊紀念館希望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力爭成為全國一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區、以及徐州抗戰史資料收集及研究基地。

紀念碑亭


運河支隊抗日烈士紀念亭
運河支隊抗日烈士紀念亭
運河支隊抗日烈士紀念碑亭位於賈汪公園內。為紀念運河支隊抗日烈士,以慰先烈英靈,對後人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1993年賈汪區政府建立此碑亭。由原運河支隊領導童邱龍、王永廉負責籌備,運河支隊抗日烈士紀念碑碑名由張愛萍題寫。碑亭為“日月亭”,由舒同題寫。

紀念碑文


運河支隊抗日烈士紀念碑文
運河支隊抗日烈士紀念碑
運河支隊抗日烈士紀念碑
一九三八年夏,徐州失守,蘇魯邊境淪陷。為挽救民族危亡,共產黨員紀華、朱道南、陳誠一、胡大毅等,應中央之號召,肩人民之重託.於微山湖東、運河南北之嶧、滕、銅、邳四縣毗鄰地區,聯合愛國志士孫伯龍、胡大勛、邵劍秋、孫斌全等人,組織四支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爭。義幟初張,即獲楊庄、侯集、曹家埠、新莊殲滅日寇之勝利,煞敵軍凶焰,長人民志氣。一九三九年,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東進魯南。年底,此四支部隊受命於羅榮桓將軍;組建為一一五師運河支隊,孫伯龍任支隊長,朱道南任政治委員,邵劍秋任副支隊長,胡大勛任參謀長,文立正任政治主任。一九四三年冬,改屬新四軍淮北軍區。一九四五年春,歸屬八路軍魯南軍區。八月,大反攻開始,編為山東軍區警區第九旅第十八團。解放戰爭期間,編入華東野戰軍,轉戰蘇、魯、豫、皖,攻許昌,打洛陽,下開封,克濟南,戰淮海,渡長江,南下浙東,插紅於舟山群島。
抗日八年,運河支隊歷經大小戰鬥凡九百役。杜庄、朱陽溝、上郭村、毛樓、十里溝等戰鬥,日軍或數百,或上千,進攻村落,施放毒氣,我軍僅數十或二百堅守,而每戰皆殲敵數十至百人。灣槐樹戰鬥日軍上千,我僅百餘,肉搏堅守,殲敵甚多。克塘湖據點、消滅敵軍一分隊;闖嶧城黌學民營,刀斬偽軍百餘;智進棗莊除奸,活捉維持會長;常橋伏擊,殲滅日寇中佐;打賈汪柳泉,各俘獲得敵軍數十;襲台兒庄車站,生擒日寇站長;攻利國驛鐵礦,斃俘敵偽數十;耿集地區兩次反擊,斬獲偽軍七百。
運河支隊領導與朱老總合影
運河支隊領導與朱老總合影
始終堅持於敵偽腹地,敢於鬼頭上跳舞,南鎖山東之大門,北辟延安之通道,日寇聞風喪膽,人民賴以定心。運河支隊健兒,功勛卓著,青史永垂。
烈士獻身,可歌可泣。巨梁橋之難,二十八壯士英勇殉國;守微山島之役,近百名壯烈捐軀;沙路口戰鬥,我二十八勇士抗擊上千敵人,僅一人生還。抗日戰爭中,運河支隊陣亡約四百餘人,其中連級以上幹部有孫伯龍、文立正、陳誠一、胡大毅、褚雅青、張允峙、劉友三、王默卿、曹傑、褚思惠、趙仁義、佟昌勤等四十人。
倖存戰友,緬懷先烈,惟獻余年,為國儘力,勒石永志,以慰英靈,以勵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