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鰺
油鰺
油鰺(H.bleekeriWarpachowsky)又稱為白條、鰺子。體長,扁薄。腹棱自胸鰭基部直至肛門。鰓耙18~24。側線在胸鰭基部上徐緩向下彎折,側線鱗40~48。背鰭具光滑硬刺。小型魚類,喜集群,行動迅速,常在淺水區覓食。雜食,主食水生昆蟲和浮遊動物。雌魚體長80毫米左右性成熟。5~6月產卵,產卵時親魚集群於流水表面溯游,並有跳躍現象,卵為漂流性。分佈於中國各主要水系。
體側扁較厚,背、腹緣略呈弧形;自胸鰭基部下方至肛門具腹棱。頭背平直,頭長小於體高。吻稍尖,吻長大於眼徑。口端位,口裂斜,上下頜約等長。眼中等大,眼間距大於眼徑。鰓孔前伸達前鰓蓋骨的下方或稍前。鱗中等大,薄而易脫落。側線鱗42—48,圍尾柄鱗16—18。側線完全,自頭后和緩下彎,呈深弧形。背鰭遊離緣平直成微凸,末根不分枝鰭條為光滑的硬刺,刺長短於頭長。第1鰓弓外側鰓耙23—28。腹膜黑色。體長130mm。體呈銀色,各鰭均為淺灰色。小型魚類,喜集群,行動迅速,常在淺水區覓食。雜食性,以水生昆蟲和浮遊動物為主食。雌魚體長80mm左右性成熟。5—6月產卵,繁殖期間親魚集群於水體表面溯游,並有跳躍現象。產漂浮性卵。
廣泛分佈於除西藏高原外的中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