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公辦高校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省屬全日制綜合性高職院校,位於貴州省貴陽市,是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成人高等教育先進學校、貴州省就業先進工作單位。

2008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貴州廣播電視大學組建成立了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2012年,通過人才培養工作評估,被授予貴州省示範性高職院校稱號。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現有八鴿岩路、雲潭南路和延安西路三個校區,佔地面積639.9畝,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學校現有教職工493人,高級職稱教師138人,具有博士、碩士共172人。學校在全省市州和行業建立了10所電大分校和87個工作站,有開放教育本專科專業82個,高職教育專業33個。

歷史沿革


校門
校門
1994年,創辦貴州職業技術學院,屬貴州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綜合性高職院校。
2012年,通過人才培養工作評估,被授予貴州省示範性高職院校稱號。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設有經濟與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機電與能源學院、商業與貿易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厚溥IT學院、訊方通信學院、中興通信學院、國際學院、興隆管理學院學院、航空乘務學院11個教學單位,有開放教育本專科專業82個,高職教育專業33個。
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軟體技術、通信技術、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
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室內設計技術、建築工程管理
經濟與管理學院會計、旅遊管理、酒店管理、工商企業管理、空中乘務
商業與貿易學院電子商務、商務英語、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物業管理、法律事務、包裝工程技術
藝術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音樂表演、播音與主持、廣告與會展
機電與能源學院煤礦開採技術、礦山地質、礦山機電、礦井通風與安全、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公共基礎部

師資隊伍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共有教職工493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38人,佔比為45.8%;具有博士、碩士共172人,佔比為57.1%;雙師素質教師181人,佔比60.13%。現有省級名師5名。建有500餘人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先後聘有來自美國、英國等外籍教師7人從事一線教學工作。
教學建設
校級特色專業(3個):計算機網路技術、煤炭開採技術、建築工程技術
校級精品課程(16個)
課程名稱批準時間課程負責人
貴州省情2008-6-6湯會琳
微機介面技術實驗課程2009-1-1孫莉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10-8-3卿雲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0-8-3陳國敏
煤礦開採技術2011-4-29李臣武
納稅會計實務2011-4-29羅洪霞
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實訓課程2010-8-3韓躍武
計算機網路技術2011-4-29王道乾
商務禮儀2011-8-3張滌
網路綜合布線技術2013-12-16王道乾
移動通信原理與系統2013-12-16張俞
應用數學2013-12-16楊婷
數據結構2013-12-16龍士工
礦山供電技術2013-12-16李政敏
礦山機械2013-12-16李凡
建築構造2013-12-16龍熠
建築工程施工組織2013-12-16江虹
建築材料2013-12-16楊雪艷
建築力學2013-12-16韓躍武
貴州導遊基礎2013-12-16張滌
旅遊學概論2013-12-16黎國玉
電子商務應用2013-12-16蔡昆
財務管理2013-12-16華嵐
國際物流與貨運代理2013-12-16徐曉莉
營銷實訓2013-12-16袁德臻
民法學2013-12-16趙霖
陶藝2013-12-16陳舒
纖維2013-12-16王巧星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3-12-16陳國敏
實用英語2013-12-16朱怡蓉
身心健康教育2013-12-16陳尉
電子政務2016-5-17程守燕
證據學2016-5-17陳雲英
秘書學2016-5-17李紅衛
仲裁法學2016-5-17陳亞林
稅收理論與實務2016-5-17辜明華

人才培養

教學成果
2005年獲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2010年獲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貴州賽區高職組第一名;2011年獲全國軟體專業人才設計與創業大賽貴州賽區一等獎和三等獎;2012年獲全國軟體設計與創業大賽貴州賽區一、二、三等獎,並獲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核心技能與信息素養大賽三等獎。教師參加2012年世界技能大賽獲貴州賽區網路管理技能第一名,並獲貴州省勞動模範獎章。2013年獲貴州省高等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團體一、二等獎。
合作辦學
學院風景
學院風景
學院與省能源局、省旅遊局、省建設廳等政府、行業部門建立了戰略合作型辦學關係;與貴州建工集團、貴州路橋集團、貴航集團、水鋼集團、貴陽機場集團等大型企業集團和中興、華為思科等世界和國內500強級企業建立了長期的緊密合作型辦學關係;與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天津信息工程職業學院、中山火矩職業學院、江蘇建築職業學院、重慶工程職業學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等國家示範(骨幹)院校建立資源共建共享等類型的校際合作辦學關係,合作共建了中興NC學院、興隆管理學院、貴州建工學院、厚溥IT學院、奧鵬商學院等二級學院,走出了合作辦學、合作育人的創新發展之路,為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奠定了內在基礎。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校區規劃圖
校區規劃圖
2014年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9篇,EI發表論文一篇,CSSCI發表論文兩篇。8項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順利驗收,7項人文社科研究自籌項目獲教育廳立項,6項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獲教育廳立項,5項項目獲貴州省教育廳立項,15項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獲教育廳立項,1項課題獲貴州省科技廳立項。

學術資源

學報
學報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是由貴州省教育廳主管、貴州廣播電視大學主辦的省級教育類刊物,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大16開,全年4期,季刊,每期72頁,國內公開發行。

學術交流

截至2019年6月,學校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放遠程教育姊妹大學網路”,先後與台灣萬能科技大學、建國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和加拿大堪納多學院、泰國格樂大學等高校開展師生合作交流。學校從2016年開始招收留學生,有來自寮國、俄羅斯等8個國家的留學生34名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校徽標識主體色為藍色,運用漸變效果,使得校徽整體和諧統一,簡潔流暢且富有動感。校徽四周準確寫出學院中英文校名“貴州職業技術學院”更是讓人過目不忘。
校徽中央一顆大大的水滴,代表知識的灌溉、學識的積累,暗含水滴石穿之意;水是生命之源,寓意貴州職院就是知識的海洋,雨潤樹木;一滴水不僅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芒,同時也折射出貴州職院為社會培養棟樑之才所做出的貢獻。
校徽內是一個立體大寫字母“G”,代表“貴”字,既說明了貴州職院所處貴州的地域性,又表達了貴是一種態度——老師教書育人的態度、學生努力學習的態度。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藝術處理后旋轉的箭頭圍繞中心區,寓意貴州職院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一切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同時也詮釋了師生之間、學院與社會之間的融洽和諧。箭頭部分向上,表達了貴州職院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積極向上、勇攀高峰,學院不斷發展壯大,更上層樓。

精神文化

校訓
學以致用,追求卓越
校訓釋義:
學以致用:指出了學習的目的就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同時又體現了“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學思想,強調了知識理論學習要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突出了貴州職院按照社會需求培養人才的辦學思想。“致用”出自於《易·繫辭上》:“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意義為可堪大用。
追求卓越:這是對貴州職院師生學習和工作的一種鍥而不捨、奮發有為的態度,表現了貴州職院師生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卓越”出自於《三國志·吳志·孫登傳》“登使侍中胡綜作《賓友目》曰:‘英才卓越,超逾倫匹,則諸葛恪。’”意義為傑出,超出一般。“卓越”既有成績突出,又暗含不斷超越之意。
“學以致用,追求卓越”作為校訓,突出了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即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專註於培養應用型的中高技能人才,同時也表現了貴州職院的精神,不斷完善自我,不斷超越自我,符合“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大學理念。
校歌
校歌歌譜
校歌歌譜
詞:謝孟
曲:王世光
我們的校園無限寬廣,
南疆北國處處桃李芬芳。
我們的知識來自空中的課堂,
電波飛渡,
匯成心中的黃河、長江。
自強不息,
播種理想,
在知識的海洋里再造輝煌。
走向世界,
走向未來,
我們要做現代化的棟樑!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王愛華
黨委副書記、校長湯健
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龔輝
黨委副書記錢慶生
副校長李勤、於立群、汪紅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駱最勇

獲得榮譽


2007年獲教育部“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總結性評估優秀;
2012年通過貴州省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同年被評為貴州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2014年成為貴州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2016年“貴州省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在我校掛牌;
2017年成為貴州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建設省級試點單位,同年成為省級優質高職院校立項單位,還先後榮獲“全國成人高等教育先進學校”“全國成人高等教育評估優秀學校”“全國電化教育先進學校”“全國省級電大教學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單位”“貴州省綠色大學”“貴州省平安文明校園”“貴州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優秀學校”“全省就業先進工作單位”稱號。
2019年11月,學校入選“2019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50強”。
2021年2月,貴州職業技術學院武裝部被授予“貴州省徵兵工作先進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