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剛

山東琴書南路代表性傳承人

王振剛,男,漢族,山東琴書南路代表性傳承人。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人物簡介


王振剛,1951年出生在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一個貧窮的農民家裡,兩歲失去母愛,是奶奶把它帶大。十幾歲便拜當地琴書名家史思端先生學習山東琴書的演唱。1963年加入鄄城縣化妝墜子劇團,1971年加入鄄城縣曲藝隊,1976年參加菏澤地區曲藝隊。1986年曲藝隊解散,調到菏澤外貿食品進出口公司工作,先後任營銷科長、副經理等職。2006年被菏澤學院音樂系聘為山東琴書指導教師。由於自己嗓音條件好,主動學唱,兼學墜胡、軟弓胡,從而達到了唱腔真假聲無痕迹,韻味兒足,樂器伴奏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特別是在參加全省乃至全國曲藝會演,得到名家指點,技藝進步很快,在歷次大賽中獲得大獎,獲得專家及同仁的好評。曾為谷牧、余秋里等彙報演出。

人物經歷


1976年演唱山東琴書《梁山腳下》參加全國大賽時,在北京天橋劇場,一句唱腔就迎來了滿堂彩;
1981年演出的山東琴書《大林還家》參加全國優秀曲目(北方片)觀摩演出,獲演出一等獎,中央電台、電視台、中國唱片社錄音錄像,錄製唱片並向海內外發行;
1985年、1986年參加山東省曲藝大賽獲一等獎,並參加了全國曲藝音樂山東琴書集成的錄音工作;
2007年2月,台灣國立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張麗瓊教授專程來菏澤採風,研究山東琴書曲牌與古箏的關係,進行錄音錄像;
2008年,代表山東參加了全國曲藝大賽牡丹獎評比,演出的《斷橋》獲入圍獎。同年,《好事多多》獲山東省首屆泰山文藝獎三等獎,《新風曲》獲山東省曲藝小品大賽二等獎。
王振剛從事曲藝工作幾十年來,一直酷愛琴書藝術,堅持業餘演出及培養學員,仍保持琴書藝術後繼有人。先後教授畢美、孔魯順、吳娟、劉婷婷、胡鳳霞、劉海斌為學生,以延續山東南路琴書的傳承,並且他們目前仍從事專業文藝活動。
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評審意見


王振剛自幼拜民間藝人史思端學習山東琴書。1976年調入菏澤地區曲藝隊。他數次參加國家、省市級各種曲藝賽事,屢屢獲獎。他參加了藝術科學國家重點研究項目《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山東卷的普查和編撰工作;他還組建了菏澤說唱團,採取文企聯姻,每年演出多達300餘場,極大地擴大該曲種的影響;2009年,他入選山東琴書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他還培養了一批琴書繼承人。菏澤學院聘他為教師開課授徒,積極做好山東琴書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認為該申報人基本符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審標準,同意推薦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