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村

雲南曲靖市麒麟區沿江街道大龍村

該行政徠村隸屬麒麟區沿江街道,地處沿江街道東邊,距街道辦事處所在地3公里,到街道辦事處道路為水泥路,沾潦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方便,距市區12公里。東鄰國營海寨林場,南鄰雞街村委會,西鄰新圩村委會,北鄰珠街街道中所村委會。轄馬房、大龍兩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60戶,有鄉村人口2658人,其中農業人口2658人,勞動力145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630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產品主要銷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8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7.2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鮮切花卉種植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花卉、農業生態園產業。擁有企業20個,專業合作組織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102人。

2006年發展花卉大棚515畝,共198戶主要種植玫瑰、康乃馨、萬壽菊(繁種),玫瑰品種有黑魔、超級、艷粉、維西利亞等20個品種,年產鮮切花2060萬支,年產值450萬元,人均收入1693元。鮮切花產品主要銷往昆明花卉交易中心及周邊縣、市,產品銷售模式主要由花卉協會統一銷售。

全力打造休閑觀光旅遊業,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和農家樂休閑度假業,現已成功引進曲靖市農業生態園,生態園以餐飲、休閑、旅遊、生態養殖及種植、花卉園藝觀光、商務會所為一體的農業生態旅遊園區。

地理氣候


全村國土面積10.87平方公里,海拔1860米,年平均氣溫14.5 ℃,年降水量10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蔬菜、花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633 畝,人均耕地0.61畝,林地3100.5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49.7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花卉種植為主。

自然資源


村委會轄內自然資源豐富,水質優良,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有著豐富石灰岩資源,沾潦公路穿境而過,曲龍公路是村內交通運輸的主要通道。石灰岩資源為城市建設提供優質沙、石料,並帶動全村的運輸業的發展,使該村剩餘勞動力得到有效利用。全村擁有汽車99輛,農用運輸車7輛,拖拉機49輛,擁有個體採石場16個,石場可解決勞動力200人。2005年招商引資新建免燒磚廠1個,總投資300萬元,解決剩餘勞動力60人,形成了全村工業發展區。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工程。有路燈。全村有 660戶通自來水。有660戶通電,有 64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64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8.2%和98.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1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00戶(分別佔總數的93%和90.91%)。
徠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99輛,拖拉機49輛,摩托車12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00畝,有效灌溉率為 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5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6 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50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2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0戶。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5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34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水產良種園區
水產良種園區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5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98萬元,佔總收入的26.54%;畜牧業收入462萬元,佔總收入的20.5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779頭,肉牛4頭,肉羊214頭);漁業收入149萬元,佔總收入的6.61%;第二、三產業收入1044萬元,佔總收入的46.34%;
工資性收入143萬元,佔總收入的1.91%.農民人均純收入4149.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花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4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6人(占勞動力的17.64%),在省內務工245人,到省外務工11人。

特色產業


隨著農村惠農政策的逐項落實,大力發展養殖業。2006年發展生豬養殖年出欄肥豬1000頭以上,優良仔豬萬頭以上。種鴨養殖基地年提供優質種蛋40萬枚種蛋,水產特種養殖廠現養殖名特優魚類:青魚斑點叉尾鮰胭脂魚、丁鮭等品種,形成全村的養殖區。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60戶,總人口有2658人,其中男性1313人,女性1345人。其中農業人口2658人,勞動力145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4人,壯族1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81人,占人口總數的6.8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19人,參合率83.48%;享受低保9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3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5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4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31戶,占農戶總數的19.85%。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總支1個,下設2個黨支部,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1人,其中男黨員61人、女黨員10人。該村黨支部於2001年11月榮獲區級“五好村黨總支”.2001年7月榮獲區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2年--2003年獲鄉級“先進黨總支”表彰。2005年7月獲區級“先進基層黨組織”;2006年通過省級複查驗收合格的文明村。2006年3月獲區級“小康科教示範村”.2007年6月獲區級(2006--2007年度)“五好村黨總支”。
2006年新建黨員活動中心1個,佔地面積141.66平方米,總投資14.8萬元,電教設施齊全,辦公設施完善,黨員各項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豐富了黨員的文化生活和組織生活。
村委會由總支書記、主任、副主任、委員共5人組成,下設2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4個,共有團員87人。該村團總支2005年被評為“先進基層團總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