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葉麥冬
百合科山麥冬屬植物
闊葉麥冬又名大麥冬,是一種百合科,山麥冬屬草本植物,植株叢生;根多分枝,常局部膨大成紡錘形或圓矩形小塊根,塊根長可達3.5cm,直徑約7~8mm。葉叢生,革質,長20~65cm,寬1~3.5cm,具9~11條脈。
闊葉麥冬原生於熱帶、亞熱帶山地、山谷林下,喜陰濕溫暖,稍耐寒。適應各種腐殖質豐富的土壤,以砂質壤土最好。
根細長,分枝多,有時局部膨大成紡錘形的小塊根,小塊根長達3.5厘米,寬約7-8毫米,肉質;根狀莖短,木質。葉密集成叢,革質,長25-65厘米,寬1-3.5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漸狹,具9-11條脈,有明顯的橫脈,邊緣幾不粗糙。
花葶通常長於葉,長45-100厘米;總狀花序長(12-)25-40厘米,具許多花;花(3-)4-8朵簇生於苞片腋內;苞片小,近剛毛狀,長3-4毫米,有時不明顯;小苞片卵形,干膜質;花梗長4-5毫米,關節位於中部或中部偏上;花被片矩圓狀披針形或近矩圓形,長約3.5毫米,先端鈍,紫色或紅紫色;花絲長約1.5毫米;花藥近矩圓狀披針形,長1.5-2毫米;子房近球形,花柱長約2毫米,柱頭三齒裂。種子球形,直徑6-7毫米,初期綠色,成熟時變黑紫色。花期7-8月,果期9-11月。
分佈於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山東、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安徽、河南,南方常有栽培。
闊葉山麥冬宜選向陽排水通氣良好,土層濃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土壤,pH值5-6為佳。其耕作層粒狀或團粒結構,上松下緊,有機質含量適宜,生長的闊葉山麥冬就密集於砂質層,通氣透水,土壤水、氣、熱協調,為闊葉山麥冬生長、營養物質的吸收、累積及塊根膨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易獲得高產清明前後趁晴天士壤含水量適中時翻耕,深挖約25厘米,整地時宜做到細、深、勻、松。基肥以腐熟的堆肥、垃圾肥為主,30000-37500千克/公頃,加過磷酸鈣50千克,在行間開淺溝並把垃圾肥、磷肥等均勻撒入溝中,然後深翻、整平、耙細,作1米寬的平畦。噴酒1次除草劑,備種植。
闊葉山麥冬多選擇生長健壯無病的母株進行分株繁殖。栽種以清明至穀雨時節為宜,以陰雨天成活率高。栽種前選挖生長良好,翠綠的單株作種苗,剪去地上部分的葉片,僅留5厘米長,再修剪根莖下部的莖節,留下約1.5-2厘米的莖基,以根莖斷面現出白心為度。按溝距12-15厘米,深約4.5厘米,株距9-12厘米,每穴下種苗株。栽后填土用手壓緊並立即澆水以利成活。
保濕:闊葉山麥冬地含水量適宜與否直接決定其產量。在整個生長期間必須經常注意排蓄水系統的清理和完善,控制土壤持水量在30%以上,雨季及時排水,避免積水,確保全苗生長。
除草:闊葉山麥冬中耕除草宜早,保持畦面無雜草,避免雜草和闊葉山麥冬爭奪養分和水分。5-9月雜草容易生長,每月須除草並淺鬆土次,這可使士壤通氣良好,促進微生物活動和有機質分解,有利於根系生長。10月後闊葉山麥冬生長中期,根開始仲展,除草宜淺,以免損傷根部。
追肥:闊葉山麥冬喜肥,下足基肥是高產的關鍵,同時還須適當追肥。定植1個月後即可開始施肥,但施用濃度不得太高,以免灼根而引起幼苗滯呆,可用30%腐熟人龔尿進行根際潑施,以後每隔2-3個月施肥1次。全年施肥4-5次,結合中耕除草進行為了提高塊根的產量,在闊葉山麥冬生長後期還需配合一定的磷鉀肥。注意氮肥不宜多施,以免莖葉生長過旺。
闊葉山麥冬栽種后,第2年4月就可收穫。選晴天刨出闊葉山麥冬根狀莖,抖掉泥土,用刀切下塊根,裝入籮筐內在水中洗凈,可曬千或烘乾。烘坑時要勤翻動,以免烤焦,影響質量。優質闊葉山麥冬產量可達4500千克/公頃。
性狀:塊根呈矩圓形,兩端鈍圓,長1~3cm,直徑6~12mm。表面棕竭色,有寬皺摺,凹凸不平。質硬,斷面土黃色,角質樣,中柱明顯,不易折斷。氣微,味微甜。
功能主治:塊根入葯,有滋養、強壯作用。
理化鑒別:在紫外光燈下,山麥冬的薄片不顯熒光,而大麥冬的薄片則顯藍色熒光。
含甙元為魯斯可皂甙元ruscogenin和薯蕷皂甙元的多種闊葉山麥冬皂甙(闊葉山麥冬皂甙A、B、C、D、E、F、G、H)。
根瘤線蟲病:主要危害根莖部。闊葉山麥冬受病後,其地上部分長相凌亂,葉色變淺,根莖初變紫紅色隨即腐爛。防治方法:與禾本科作物輪作;選擇健壯、無病的植株作種苗;栽種前苗浸入1:100波爾液中5分鐘。
葉斑病:初夏發生,主要危害葉片,在適宜的溫混度下發展很快,病葉有紫褐色病斑。可在發病初期噴施65%代森鋅500倍液,1次/天,連續2-3次。同時及時燒毀病株、落葉等,減少再次傳染。
蠐螬:主要危害根莖部,每年8-9月發生。植株受害后,葉變黃色,生長緩慢,可用90%晶體敵百蟲500-800倍液進行根際澆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