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群眾藝術館

武漢市群眾藝術館

武漢市群眾藝術館成立於1956年5月,館址位於漢口合作路15號,佔地面積9300平方米,辦公、業務活動面積5000餘平方米。館內設有辦公室、工會、音樂舞蹈部、戲劇曲藝部、少兒輔導部、美術攝影部、調研信息部、培訓教育部、老年藝術大學(含藝委會)、露天劇場管理部、群星文化娛樂公司、圖文工作室、三北廣場管理部、財務科、行政科、保衛科等16個部門,是市組織、策劃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群文理論研究、進行業餘文藝創作和群眾文藝輔導、培訓的中心。

簡介


多年來,市群藝館堅持開展全市性的群眾文化活動,社區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廣場文化、軍營文化等得到蓬勃發展,“迎春月”、“武漢之夏”、金秋文藝調演等群文活動已形成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較大規模。武漢新江灘系列群眾文化活動走出了群眾文化與城市環境創新相結合的新路,為塑造武漢市新形象,推
動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較大貢獻。
武漢市群眾藝術館

貢獻


近年來,市群藝館在組織全市群眾文藝創作中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全國群眾文藝最高獎“群星獎”比賽角逐中取得8金12銀7銅的驕人成績,在全國少兒“蒲公英獎”比賽中取得6金4銀3銅的佳績,名列全國各大城市前茅;群文理論研究蓬勃發展,專著《群眾文化概論》、《校園文化建設概論》、《陳世鑫曲藝作品選》、論文《淺論群眾文化橫向交流活動的發展趨勢及對策》、《武漢群眾文化發展戰略研究》獲全國論著論文獎。少兒音樂、舞蹈、美術、京劇、曲藝、攝影等多次獲在國際、國內大賽中獲獎。市群藝館攝影家黃克勤、國畫家程生達的攝影、美術作品傳播海內外;林萍余鳳蘭雷湘李瓊等一批知名歌手從武漢市群眾文化這塊沃土中成長起來。武漢市群眾藝術館還被文化部、財政部評為全國文化事業單位“以文補文”先進單位,95年至2003年8年期間,先後七次被市文化局授予目標管理立功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