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子菌
屬真菌界擔子菌門的真菌
擔子菌門(basidiomycete)是由多細胞的菌絲體組成的有機體,菌絲均具橫隔膜。
擔子菌最大特點是形成擔子(basidium)、擔孢子(basidiospore)。
在整個發育過程中,產生兩種形式不同的菌絲:一種是由擔孢子萌發形成具有單核的菌絲,這叫做初生菌絲。以後通過單核菌絲的接合,核並不及時結合而保持雙核的狀態,這種菌絲叫次生菌絲。
擔子菌
在形成擔子和擔孢子的過程中,菌絲頂端細胞壁上生出一個喙狀突起,突起向下彎曲,形成一種特殊的結構,叫鎖狀連合,在鎖狀連合的過程中,細胞內二核經過一系列的變化由分裂到融合,形成一個二倍體(2n)的核。
此核經二次分裂,其中一次為減數分裂,於是產生4個單倍體(n)子核。這時頂端細胞膨大成為擔子,擔子上生出4個小梗,於是4個小核分別各移入小梗內,共發育成4個孢子——擔孢子。
產生擔孢子的複雜結構的菌絲體叫做擔子果(basidiocarp),就是擔子菌的子實體。其形態、大小,顏色各不相同,如傘狀、扇狀、球狀、頭狀、筆狀等。
現代分類學將擔子菌亞門分為4個綱:
層菌綱(Hymeno—mycetes),如銀耳、木耳、蘑菇、靈芝等;
腹菌綱(Gastero—mycetes),如馬勃、鬼筆等;
鏽菌綱(Uredinio—mycetes)和黑粉菌綱(Ustilagino—mycetes),如玉米黑粉(棒子包)。
層菌綱中最常見的一類是傘菌類,這一類擔子菌具有傘狀或帽狀的子實體,上面展開的部分叫菌蓋(pileus)。(形如蘑菇)菌蓋下面自中央到邊緣有許多呈輻射狀排列的片狀物,稱為菌褶(gills)。
用顯微鏡觀察菌褶時,可見棒狀細胞,稱為擔子,頂端有四個小梗,每一個小梗上生一個擔孢子。夾在擔子之間有一些不產生擔孢子的菌絲叫側絲,擔子和側絲構成子實層(hymenium)。
菌褶的中部是菌絲交織的菌髓,有些傘菌,在菌褶之間還有少數橫列的大型細胞叫隔胞(囊狀體),隔胞將菌褶撐開,有利於擔孢子的散布。
菌蓋的下面是細長的柄,稱菌柄(stipe)。有些傘菌的子實體幼小時,連在菌蓋邊緣和菌柄間有一層膜,叫內菌幕(partialveil),在菌蓋張開時,內菌幕破裂,遺留在菌柄上的部分構成菌環(annulus)。
有些子實體幼小時外面有一層膜包被,叫外菌幕(universalveil),當菌柄伸長時,包被破裂,殘留在菌柄的基部的一部分而成菌托(volva)。
這些結構的特徵是鑒別傘菌的重要依據。很多種傘菌可供食用(食用菌),但少數有劇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