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泗鎮
廣西省合山市下轄鎮
宋至1953年為遷江縣地,1954年屬來賓縣北泗區,1958年改公社,1981年划入合山市,1984年置鄉。2014年2月28日,合山市北泗鄉撤鄉設北泗鎮。
北泗鎮轄11個村民委,即:11個行政村,57個自然屯,187個村民小組。
序號 | 名稱 |
1 | 北泗 |
2 | 屯山 |
3 | 六龍 |
4 | 東亭 |
5 | 文定 |
6 | 古邦 |
7 | 在勤 |
8 | 瀑泉 |
9 | 雲堡 |
10 | 古樓 |
11 | 靈台 |
北泗鎮位於合山市東部,距離市中心6公里,322國道橫跨境內,交通十分便利。
北泗鎮
北泗鎮總面積13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080畝,其中水田17851畝,旱地14229畝。礦產資源非常豐富,主要是煤炭和石灰石。素有“煤炭之鄉”、“石灰之鄉”、“北泗好田水”的美稱。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北泗鎮常住總人口為23508人,男11884人,女11624人。
2014年北泗鎮總人口31460人,其中農業人口29968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北泗鎮常住人口為19953人。
北泗鎮境內居住壯、漢、瑤、苗等4個民族。
北泗鎮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工業生產有所發展,主要是煤炭生產和石灰加工。2008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40萬元,增長11.7%;工業總產值9912.56萬元,增長11.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2萬元,增長10%;全年財政收入1250萬元,增長2%;農民人均純收入3358元,增長14.5%;形成固定資產的招商引資額1600萬元,增長31%。
北泗鎮工業總產值從2011年的23561萬元增加到2013年的29805萬元,年均增速為8.83%;農業總產值從2011年的13572萬元增加到2013年的15996萬元,年均增速為5.95%;財政收入從2011年的1328萬元增加到2013年的2785.08萬元,年均增速為36.5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11年22796萬元下降到2013年15668萬元,降幅為31.26%;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1年的4962元增加到2013年的6699元,年均增速為11.67%。
北泗鎮完成了全鎮57個自然屯中的53個屯的村屯道路和巷道硬化,長度近150公里;人畜飲水工作也成效顯著,除4個自然屯因水源問題沒有解決外,其餘的53個自然屯的群眾家家戶戶都通了自來水。
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城市過程中,北泗鎮加大村級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村級文體基礎設施建設力度,11個行政村實現了“五個一”的目標,即一座公共服務中心、一個籃球場、一個文藝舞台、一支文藝隊和一支籃球隊。籃球場和文藝舞台正向屯級延伸,已有4個自然屯建有球場和舞台。
北泗鎮現有普通中學1所,11所小學,其中鄉政府駐地有3所學校,在職中小學教師240人,在校學生3800人。北泗鎮現有鎮級圖書館1個,藏書5600冊,2個村建有圖書館,藏書3500冊以上。有線電視收視率達90%。群眾性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其中獨具特色的壯師、山歌、舞獅等多種民俗藝術蜚聲壯鄉。
北泗鎮有衛生院1所,床位20張,衛生技術人員34人,其中醫生14人。
北泗婚俗
北泗壯族婚嫁習俗分佈於合山市北泗鎮、河裡鎮、嶺南鎮一帶壯族地區。
北泗壯族婚嫁習俗起源於明代洪武年間,由於龍王村始祖覃季隨軍南下平蠻,后安家落戶於龍王村,入鄉隨俗,從娶第一個兒媳開始,婚禮的過程中就以當地壯族的婚嫁習俗為主並融入中原漢族的一部分婚嫁習俗,經過600多年的演變,形成了一整套以壯族為主體、獨具特色的壯漢民族相結合的合山壯族婚嫁習俗。
北泗壯族婚嫁習俗程式:
一、遣媒說親
二、合八字
三、封門定親儀式
四、成親典禮:1、報吉日;2、十姐妹對歌;3、新娘和眾姐妹唱《哭嫁歌》;4、眾姐妹與媒婆對歌;5、眾姐妹與轎夫對歌;6、迎親隊伍與送親隊伍對歌;7、迎親隊伍村前接新娘;8、新娘關傘進夫家;9、拜堂儀式;10、敬茶儀式;11、鬧洞房。
五、回門等。
合山壯族婚嫁習俗既保存了濃郁的壯族風格,又吸收了漢族的婚嫁傳統,既完整又全面,是一項寶貴的很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
北泗鎮旅遊資源豐富,都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主要有玉屏山、龍王清泉、四月八嶺、司煙山瑤寨山遺址、仙岩及其他古建築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