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順鎮江志

至順鎮江志

至順鎮江志,為江蘇省鎮江市的古地方志,為元代人俞希魯纂,共有 21卷首1卷。是現存鎮江古方誌中較完整的一部。

定義


至順鎮江志,為江蘇省鎮江市的古地方志,為元代人俞希魯纂,共有 21卷首1卷。
鎮江為我國歷史文化古城之一,建置已有3000年。據文獻記載,最早的方誌,始於南朝劉宋時期。其後歷代均有修纂,前後相承,頗具規模。
其中, [至順]鎮江志為比較有影響的地方志,也是現存鎮江古方誌中較完整的一部。

詳細情況


[至順]鎮江志為21卷首1卷,元俞希魯纂。現存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丹徒包氏刊本,同治二年(1863年)刊本,民國12年(1923年)丹徒陳慶年墨印本,如皋冒廣生朱印本,阮元《宛委別藏》本(註:最新版本有1990年江蘇古籍出版社排印點校本)。
俞希魯,字用中。溫州平陽人,隨其父德鄰僑居京口,初任處州獨峰書院、饒州長薌書院山長(即院長),後為慶元路儒學教授,歸安(今吳興)縣丞,歷任江山縣尹、永康縣尹,至正十六年(1356年)以松江府路同知告退。希魯學識淵博,見聞豐富,工於古文。此志成於至順四年(1333年),元本久佚,現存本為後人從《永樂大典》中輯出。此志在其他史籍中未見著錄,現存諸本亦未見署名,故清嘉慶間大學士阮元進奏《四庫未收書目》時,尚不知此書作者姓名。后經邑人柳興恩(賓叔)考訂,在明丁元吉《成化鎮江府志序》中有前朝俞用中著[至順]《鎮江志》的記載,始確認此志作者為元代俞希魯。此志編例多從[嘉定]《鎮江志》。卷首:郡縣表(州部、郡國、縣邑),官製表(封君、刺史、太守、參佐、宰貳、司屬、學職、將佐、寓治);卷一:地理(敘郡、子目);卷二:地理(城池、坊巷、鄉都、橋樑、道路、津渡、子目);卷三:風俗(子目、歲時),戶口(土著、僑寓、單貧、僧、道);卷四:土產(谷、布帛、飲食、器用、花、果、蔬、葯、草、竹、木、畜、禽、獸、魚、蟲);卷五:田土(總屬、官民、荒熟、輸復);卷六:賦稅(常賦、土貢、子目、造作、孳息、子目、寬賦);卷七:山水(山、沙、洞、水、河、湖、港、浦、瀆、潭、洲、盪、陂、塘、池、泉、井、海、潮);卷八:神廟(祠、廟);卷九:僧寺(寺、院、庵);卷十:道觀(宮、觀、院庵);卷十一:學校(蒙古字學、儒學、醫學、陰陽學),兵防(教場、營寨屯);卷十二:古迹(園圃、居宅、陵墓);卷十三:宮室(宮、樓、觀、台、閣、亭、堂),公廨(壇、治所、倉、庫、務、驛傳、院、局、場、囹圄),廩祿(俸錢、祿米、職田),公役(胥吏、皂隸、戶役、力役、庸役、雜役);卷十四:封君(漢、後漢、吳、晉、陳、宋);卷十五:刺守(宋太守、元刺史),參佐(宋通判以下、元同知以下);卷十六:宰貳(錄事司、丹徒縣、丹陽縣、金壇縣);卷十七:司屬(元司獄以下),學職(蒙古字學、儒學、醫學、陰陽學),將佐(宋都統制以下、元鎮守萬戶以下),寓治(宋總領所以下、元行大司馬以下);卷十八:人才(科舉、仕進、節義);卷十九:人才(孝友、隱逸、方外);卷二十:雜錄(天文、祥異、地理、郡事、人物、姓氏、文事);卷二十一:雜錄(武事、刑罰、談笑、考古、拾遺)。所列目錄雖經改易,然仍不免蕪雜,眉目未清。清代目錄學家周中孚認為:這是傳鈔者不明體例,誤以子目升作大目,以致門類複雜,體系不夠精確。

史學價值


這是現存鎮江古方誌中較完整的一部。體例雖多據宋志,但記事、考證遠較宋志精密,對歷代興亡史事,記載詳備。元時,鎮江府為江南財賦繁富之區,故於“田土”“賦稅”諸門中許多數字都詳加記載,而於“物產”“土貢”門內,遍引《說文》、《廣雅》、《方言》、《本草圖經》諸書,羅列名狀,詳解細述。此外且多存民族、宗教史料及地方珍貴文獻多種。阮元在《四庫未收書提要》中說:此書自明以來,藏書家都無著錄,真是一部難得見到的藏書。今重加校訂繕寫,以供研究京口歷史的人作參考。其價值可與袁桷的《 四明志》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