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自主
獨立自主
獨立自主,讀音dú lì zì zhǔ ,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買辦,然後是獨立自主的老闆,然後又是買辦。”多指國家或政黨維護主權,不受別人的控制或支配。在句子中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不依賴別人。
成語:獨立自主
拼音:dú lì zì zhǔ
多指國家或政黨維護主權,不受別人的控制或支配。
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買辦,然後是獨立自主的老闆,然後又是買辦。”
獨立起來,自己做主,不依外力。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軍事指導者首先需要的是獨立自主地組織和使用自己的力量。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自立門戶、獨當一面
仰人鼻息、身不由己、寄人籬下、依草附木、不由自主、受制於人、三從四德
我們中國是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燈謎:一往無前
unenthralled、self-centered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係,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和平外交政策。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閉關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
毛澤東莊嚴宣告新中國成立(圖1)
獨立自主的理論依據:“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毛澤東說:“我們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體軍民的創造力。”
獨立自主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全部活動中所得出的必然結論。
毛澤東莊嚴宣告新中國成立(圖2)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后的一段時間裡,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始終是在共產國際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的。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使中國共產黨開始摸索自己的發展道路。在實際鬥爭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衝破了共產國際的“城市中心論”的束縛,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形成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1930年,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尖銳地批評了教條主義者不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盲目執行上級指示,指出:“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強調馬克思主義“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些觀點的提出,標誌著獨立自主原則的初步形成。
周恩來率代表團出席參加的日內瓦會議
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中國曾經照搬過蘇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模式。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發現了這一模式的弊端,經過實際調查,1956年4月,毛澤東發表了《論十大關係》,開始明確提出中國要走一條自己的建設道路。1958年6月17日,毛澤東在對第二個五年計劃指標所做的批示中說:“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干工業和農業,干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隸主義,埋葬教條主義,認真學習外國的好經驗,也一定研究外國的壞經驗,引以為戒,這就是我們的路線”。
周恩來與印度總理赫魯共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一個國家的革命和建設走什麼樣的道路,關係到這個國家革命和建設的成敗,而 適合本國情況和特點的革命和建設道路,只能由本國人民自己來尋找和決定,不能由別國的政黨和領導人來代替。由於各個國家情況不同,歷史的文化背景不同,在探索國家解放的途徑上,這個國家能辦到的,另一個國家就不一定能行得通。由於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獨立自主的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問題,從而才找到了適合中國特點的正確道路,保證了革命和建設的勝利。一個國家的革命和建設,不但要由人民選擇自己的道路,而且還要依靠人民自己的力量去進行。中國共產黨從相信和依靠群眾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出發,一貫強調要把立足點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堅持依靠中國人民群眾的力量進行革命和建設,因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堅持獨立自主原則,要反對兩種錯誤傾向:其一是不加分析的拿來主義,照抄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照搬外國經驗;其二是關門主義,把獨立自主理解為閉關自守、自給自足、關起門來搞建設,這實際上是對獨立自主的曲解。
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立足本國實際;走適合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一個國家的革命和建設,必須結合自己的特點來探索和選擇適當的道路,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和經驗。在中國民主革命過程中,曾經有過把共產國際指示、蘇聯經驗神聖化、教條化的傾向,並招致了巨大的挫折。通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從而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新中國建立后,中國共產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又開闢了與蘇聯等國不同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實踐的經驗表明,是否從本國實際出發去尋找革命或建設的道路,最關係和決定著革命和建設的成敗。
2、依靠本國人民的力量進行革命和建設:在革命和建設的力量源泉上,中國共產黨歷來主張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民主革命時期,儘管條件艱險惡劣,由於緊緊地依靠人民群眾,充分地發揚自力更生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走過了農村根據地的艱難時期,最終迎來了勝利,新中國誕生后,也因為依靠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克服了帝國主義對中國封建鎖、禁運、孤立所形成的種種困難,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能夠不斷取得成就。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充分證明,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可靠途徑。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並不排斥和拒絕外援,而可以相互結合和統一,關鍵是必須分清主次輕重,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就要把革命和建設走向勝利、成功的立足點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礎上,爭取外援只是輔助性方式和手段。
辯證唯物論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依據這一基本原理,各國的革命和建設就要從客觀事實出發,從本國實際出發,而不能從抽象的原則出發。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特殊性包含著普遍性,普遍性存在於特殊性之中。用這個觀點觀察和處理革命和建設問題,就不僅要注意各國之間的相互聯繫,更重要的是要著重研究各國自身的特殊性質和特殊規律,從中找出與其相適應的解決辦法,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互相聯繫和互相影響是事物發展的第一位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和用。因而,在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從自身尋找動力,立足於自力更生。歷史唯物論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特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這一原理要求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主要以本國人民自己的力量從事革命和建設活動。毛澤東正是把以上基本原理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形成了具有中國共產黨人特色的獨立自主的光輝思想,並且構成了毛澤東思想的一個核心內容。
只有堅持這一馬克思列寧主義原則,獨立自主地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才能不斷發展,才能效地解決本國革命和建設中的問題,才能引導無產階級事業走向勝利。所以,獨立自主的問題,對於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來說,是一個戰略性的問題,不是權宜之計。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無疑是重要的,“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然而,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之所以有力量,首先在於各國無產階級反對本國資產階級鬥爭,這是無產階級國際聯合的力量源泉和實際基礎。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更加明確的提出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強調指出,無產階級事業是國際性的,需要各國無產階級互相支援。但是完成這個事業,首先要求各國無產階級立足本國,把本國的事情辦好。各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只有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才能在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不斷成長壯大,才能有國際共產主義事業的存在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相結合的客觀要求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相結合,要求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針對中國的實際問題,獨立自主地探索和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道路,從而奪取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否則,脫離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思想僵化,停留在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原則、某些本本的教條式理解上,只能把革命和建設引向歧途,導致失敗。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結晶,是引導中國革命和建設走向勝利的強大思想武器。它的產生、形成和發展,正是毛澤東及其他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獨立自主精神,創造性地學習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對中國實際進行深入研究的結果。可以說,沒有獨立自主的原則,就沒有毛澤東思想的創立和發展,也沒有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
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立足點
一方面,一定時期黨的總路線、總方針、總政策,都是毛澤東及其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而提出來的,都是獨立自主地探索和解決中國具體實際問題的結果;另一方面,黨的總路線、總方針、總政策的立足點都是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礎上,充分相信群眾和依靠群眾。民主革命時期,在黨的各方面工作中,都強調獨立自主的原則。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開闢,統一戰線中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以及在軍事、經濟、政權建設等問題上,都把獨立自主作為立足點。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顧帝國主義的封鎖,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克服了重重困難,萬眾一心,團結奮鬥,終於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
革命和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
馬克思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是指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科學。任何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是不可能勝利的。但是,馬克思主義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導原則,對於這些原則的應用,每個國家要因地、因時而異。由於各個國傢具體的歷史條件不相同,因此,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的方式也就不同。尋求解放的革命道路也就不同。實踐證明:一個國家的革命,離不開世界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的互相支援、互相幫助。但最根本的要靠本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從本國實際出發,獨立自主,苦心探索和堅持不懈的奮鬥。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指導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中國共產黨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不能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外國經驗神聖化,而要根據中國的國情,獨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因為只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有條件了解中國的社會歷史狀況,最能直接體驗實踐經驗,從而最有可能找到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毛澤東說:“中國這個客觀世界,整個地說來,是由中國人認識的,不是由共產國際管中國問題的同志們認識的。共產國際的這些同志就不了解或不很了解中國社會,中國民族,中國革命。對於中國這個客觀世界,我們自己在很長時間內都認識不清楚,何況外國同志呢?”總之,中國的事情要由中國人自己按中國情況來辦。在民主革命時期,共產黨內多次出現“左”傾和右傾錯誤就是因為當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沒能從中國實際出發,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問題,而是受外國黨的操縱和干預,照抄照搬別國的理論和經驗,結果給黨帶來極大的危害,甚至幾乎葬送中國革命的前程。
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就要實行“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革命時期如此,建設時期更是如此。爭取外援,吸取外國的先進經驗,最終目的是為了增強堅持獨立自主的實力。單純依靠外援,不僅象中國這樣的大國不行,任何國家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立足點應該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獨立自主原則,要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既然主要是靠自己力量進行革命和建設,而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又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那麼就只有靠艱苦奮鬥。事實上,人類改造社會,改造自然,從來不可能唾手可得,必然要靠艱苦的奮鬥。獨立自主,艱苦奮鬥,是國家富強,民族獨立的根本保證。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同時必須尊重別國黨奉行獨立自主政策,尊重別國人民獨立自主的權利,反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的霸權主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政府,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維護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獨立自主地享有內政、外交的權益;獨立自主的同其他國家發展平等互利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