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龍
日本龍
日本龍屬(屬名:Nipponosaurus)屬於鴨嘴龍科的賴氏龍亞科,日本龍生存於距今8800萬年-86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的亞洲。大型食草恐龍,體長7.6米。在已知的767 種恐龍中,日本龍體形排在第266位。與日本龍體形接近的恐龍有冰河龍、金山龍、艾伯塔龍、食肉牛龍、楯甲龍,阿貝力龍等。在亞洲的日本被發現。
日本龍的正模標本(編號UHR 6590,登記於北海道大學名內)是在1934年11月發現於樺太廳(庫頁島),川上炭礦在建設一家醫院時發現這些化石,而在1937年夏季發現了其他的化石。在1936年,北海道大學的長尾巧教授將這些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薩哈林日本龍(N. sachalinensis,又譯庫頁島日本龍)。日本龍是第一個發現於日本領土的恐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佔領庫頁島南部。
日本龍的正模標本(編號UHR 6590)包含:左上頜骨與左齒骨、頂骨、其他部分的零散頭顱骨、13節頸椎、六節背椎、兩節薦椎、以及35節尾椎、左肩胛骨、左右肱骨的末端、前肢的其他部位、一個坐骨、左腸骨、以及大部分後肢。這些標本被發現於上蝦夷組,年代為晚三冬階到早坎潘階。雖然這些骨頭的保存狀態很差,但已保存了60%的身體部份。日本龍是研究最缺乏的賴氏龍亞科之一。
在2004年,日本龍被Suzuki等人重新敘述,他們將日本龍鑒定為:上隅骨的結實冠突、脊軸的神經棘只有稍微發展、第四指的第一節掌骨后緣有大幅彎曲。
Suzuki等人認為該正模標本來自於一個接近成年個體,身長約7.6米。他們也發表親緣分支分類法分析,發現薩哈林日本龍的親緣關係非常接近北美洲的亞冠龍。他們認為日本龍的狀態不是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