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牛鞭草的結果 展開

牛鞭草

禾本科牛鞭草屬植物

牛鞭草(別名牛仔草、鐵馬鞭)廣泛分佈於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及河北、山東、陝西等地。東南亞、印尼、印度及美國、巴西等暖溫帶和熱帶地區也有分佈。

牛鞭草(學名:Hemarthria altissima (Poir.) Stapf et C. E. Hubb.)是禾本科、牛鞭草屬植物,葉鞘邊緣膜質,鞘口具纖毛;葉舌膜質,白色,長約0.5毫米,上緣撕裂狀;葉片線形,長15-20厘米,寬4-6毫米,兩面無毛。第一穎革質,等長於小穗,背面扁平,具7-9脈,兩側具脊,先端尖或長漸尖;第二穎厚紙質,貼生於總狀花序軸凹穴中,但其先端遊離;第一小花僅存膜質外稃;第二小花兩性,外稃膜質,長卵形,長約4毫米。

牛鞭草分佈於北非、歐洲地中海沿岸各國、亞洲;在中國分佈於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各地。多生長於田地、水溝、河灘等濕潤處。

牛鞭草適口性好,是畜、禽、魚的優良飼草。莖葉柔嫩時,稍有甜味,側碎后馬、牛、羊喜吃。固土保水性能良好,可用作護堤、護坡、護岸的保土植物。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長而橫走的根莖。稈直立部分可高達1米,直徑約3毫米,一側有槽。葉鞘邊緣膜質,鞘口具纖毛;葉舌膜質,白色,長約0.5毫米,上緣撕裂狀;葉片線形,長15-20厘米,寬4-6毫米,兩面無毛。總狀花序單生或簇生,長6-10厘米,直徑約2毫米。無柄小穗卵狀披針形,長5-8毫米,第一穎革質,等長於小穗,背面扁平,具7-9脈,兩側具脊,先端尖或長漸尖;第二穎厚紙質,貼生於總狀花序軸凹穴中,但其先端遊離;第一小花僅存膜質外稃;第二小花兩性,外稃膜質,長卵形,長約4毫米;內稃薄膜質,長約為外稃的2/3,先端圓鈍,無脈。有柄小穗長約8毫米,有時更長;第二穎完全遊離於總狀花序軸;第一小花中性,僅存膜質外稃;第二小花兩稃均為膜質,長約4毫米。花果期夏秋季。

生長環境


牛鞭草喜溫暖濕潤氣候,在亞熱帶冬季也能保持青綠。冬季生長緩慢,只有最大生長量的十分之一。夏季生長快,7月份日生長量可達3.6厘米。牛鞭草播種出苗快,出苗15天即分櫱。第1次分櫱40天後可達47.8厘米。第2次分櫱在出苗后30天左右開始,第3次分櫱約在出苗后50~60天,第4次分櫱則在77天後發生。全生育期中,第2次分櫱數量最大,約佔總分櫱數的48.6%。牛鞭草再生性好,每年刈割4~6次。每次刈割后50天即可生長到100厘米以上。刈割促進分櫱,第1次刈割後分櫱數增加153.1~174.5倍。牛鞭草喜炎熱,耐低溫。極端最高溫度達39.8℃生長良好,-3℃枝葉仍能保持青綠。在海拔2132.4米的高山地帶,能在有雪覆蓋下越冬。該草適宜在年平均氣溫在16.5℃地區生長,氣溫低影響產量。牛鞭草耐水淹。牛鞭草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pH值為6生長最好,但在pH值為4~8時也能存活。牛鞭草根系分泌酚類化合物,抑制豆科牧草的生長,與三葉草山螞蝗混播時,豆科牧草均生長不良。
牛鞭草
牛鞭草

分佈範圍


產於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各地;多生於田地、水溝、河灘等濕潤處。北非、歐洲地中海沿岸各國也有分佈。

生長繁殖


扦插:耕地前,每公頃施土雜肥25-37.5噸,翻耕,靶均。在濕潤的低由平坡或平原栽植較好。整平地面后開播種溝備好扦插苗,苗長25-30厘米,含2-3個節,按30厘米×30厘米的行株距。主要用無性繁殖,以其莖節栽種,可將其根莖切成10-16厘米一段,每段保留2-3節,撒入播種溝,蓋土2-3厘米,全年均可進行,成活率均較高。扦插后,施一次有機肥,緩苗快,產量高。以後,每劉割1次,追氮肥1次,每次每公頃施尿素或硫酸氨25-112.5千克。大片人工或天然草場可輪牧,或刈割青飼,或製成青乾草均可,促進生長發育。
分櫱:牛鞭草分櫱力較強,葉量較大,一般莖葉比可達1:2或1:1.5。它持水力強,調製乾草困難,易霉爛,綠色度較低。牛鞭草再生力較強,每年可劉割2-3次,每次劉割后40天即可生長到50厘米以上,刈割還可促進分櫱,增加總產草量。

栽培技術


牛鞭草在土質肥沃的土壤上生長良好,產量高。在亞熱帶用種苗扦插方法進行無性繁殖,全年均可進行,春季成活率為82%,夏季86.6%,秋季96.7%,冬季61%。株行距為5×30(厘米)為好。扦插后,施一次人糞尿,緩苗快,產量高。以後每刈割一次都應施人糞尿或氮肥,促進生長發育。牛鞭草為青飼用,以拔節到孕穗前期刈割為宜,若調製乾草則以拔節到抽穗期為好,青貯則以抽穗期至結實期為宜。
建植前結合耕地,宜施用有機肥每畝3噸,化肥僅用磷鉀肥以促進髮根而免滋生雜草。調節土壤酸度可施用石灰,使pH值至5.5-6.5。在栽后10-15天,進行第一次追肥,以後每次刈草則需施肥一次。美國常用的化肥氮、磷、鉀比例為4:1:2,在頻繁刈割下要注意輔施鐵素,以防缺鐵而導致新生部位變灰黃或白色。為了緩解春季及秋冬恫草不足,春肥宜在3月初施用,比在4月中旬施的可顯著提高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產量;在7月底前後重施氮肥,可促進此後兩個月草的生長而增加冬季的積草,在冬季需再施用有機肥,以利高產並延長利用年限。
化肥氮的適宜用量,每畝在7.5-30千克純氮範圍內,干物產量以施22.5千克畝產得1345千克為最高,但畝施15千克的畝產也有1160.4千克,粗蛋白質產量為76千克,此前者僅少4千克,可見以畝施15千克較經濟,美國有試驗每畝從施4.5千克上升到13.5千克時,增產顯著,在此以上則不顯著,當畝施氮22.5千克時,再加上每五周一次的繁刈割,加重凍害而影響越冬率,故通常每畝用氮量為15千克左右。鉀肥的施用,南京試驗以每畝施氧化鉀6.25-12.5千克配合氮施用,都有一定增產效果,但並不經濟。毎次刈草后,以每畝用2.53千克,為適當,夏季施用比冬季效果好。

主要價值


牛鞭草植株高大,葉量豐富,適口性好,是牛、羊、兔的優質飼料。一般青飼為好,青飼有清香甜味,各種家畜都喜食。調製乾草不易掉葉,但脫水慢、晾曬時間長,遇雨易腐爛。青貯效果好,利用率高。該品種粗蛋白質含量較高,為優良牧草之一。刈割時期不同,牛鞭草的代謝能值亦不同。從4月2日到8月25日拔節期刈割,干物質中的代謝能為9.26~9.65兆焦每千克,8月28日在開花期刈割,代謝能為9.02~9.13兆焦每千克。拔節期高於結實期。
牛鞭草具有發達的長根莖,固土保水性能良好,可用作護堤、護坡、護岸的保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