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審計

事後審計

事後審計是指對預算、計劃完成情況有關的經濟業務活動和會計資料所進行的審計,也就是說在經濟業務發生以後所進行的審計。

事後審計是事前審計的對稱。由獨立的機構和人員對被審單位已發生的財政財務收支和其他經濟活動進行的審查和評價。會計報表審計和全部審計這類傳統的審計均屬於事後審計。政府審計、民間審計大多數是實施后審計,內部審計也經常進行事後審計。

內容


實行事後審計,主要是通過對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的審查,查明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是否真實、正確,是否符合會計原則會計制度,是否如實反映了被審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財政財務收支是否合規合法,有無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起到查錯防弊的防護性作用。事後審計的作用也可以是建設性的,即通過對已發生的財政財務收支和其他經濟活動的審查,同時對各項經濟業務的工作效率和取得的經濟效益進行考核和評價,並為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提出建議。

分類


事後審計一般是指在一個會計年度結束后或在某一個經濟問題發生后的審計。
它可分為:①定期審計。如按年度或季度進行的對財務成本情況、稅利上繳情況的審計。②不定期審計。如根據需要隨時可以進行的對經濟合同執行情況、貪污盜竊案件,以及其他為各種特定目的而進行的審計。在現代審計中,事後審計在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中仍佔有重要的地位。

特點


由於事後審計一般是在結賬后或經濟活動取得成果以後進行的,審計資料齊全,通過審計就能夠查明所有已經發生的財政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的經過和結果,因而監督作用較明顯。事後審計對於研究分析問題,糾正錯誤弊端,挽回已造成的損失和改進工作,都有重要作用。財務報表審計和全面審計均屬事後審計。

目的


事後審計的主要目的是監督和評價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會計資料和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國家財經法規與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是否符合會計準則和會計原理,從而確定或解除被審計單位的受託經濟責任。